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之驥

鎖定
陳之驥(1882—1964),字淑良,河北省豐潤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清朝直隸總督陳夔龍之子,馮國璋之女婿,雖出身豪門貴胄,卻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革命者。
1906年,官費派赴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隨後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 [1]  1913年“二次革命”,黃興入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命陳之驥率第八師到蚌埠支援冷遹第三師,與馮國璋北軍作戰,傷亡很大,退守南京。時湖口、南昌已陷,敵援大集,黃興離去,第八師下級官兵主戰,陳之驥與北軍談判不成,出走日本。一年後回到河北隱居,不再過問政事。1964年因病逝世。
中文名
陳之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省豐潤縣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畢業院校
陸軍士官學校
主要成就
參加武昌起義
出生地
河北省豐潤縣

目錄

陳之驥人物經歷

陳之驥(1882—1964),字淑良,河北省豐潤縣人,出生于軍户世家。清朝直隸總督陳夔龍之子,馮國璋之女婿。陳之驥雖然出身豪門貴胄,卻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革命者。1906年,官費派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 [1]  隨後經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並與黃興、李書城等組織成立鐵血丈夫團 [3]  1909年,鈕永建到日本參觀秋操時,囑其與李書誠、王孝縝等畢業後到廣西工作。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五期步兵科畢業後,追隨孫中山、黃興等共同籌劃中國革命方略。 [1] 
1909年,陳之驥歸國後,留日士官生和保定軍校畢業生80多人,結伴應聘來廣西編練新軍。陳之驥初在幹部學堂任步兵科長,旋調兵備處任總教練,李書誠走後接任幹部學堂監督。這批外省志士革命熱情很高,鋒芒畢露,1910年,在一次桂撫張鳴岐招待的宴會上,尹昌衡揚言排滿,鳴槍示威。張鳴岐下令拘捕殺人,經過同仁們多方懇求轉圜,作冷處理,參加宴會者一律解職,其中陳之驥4人限三天離境。 [1] 
1911年5月,陳之驥赴北京,入軍諮府工作,與李書誠共事。武昌起義爆發後,李南下武昌任黃興起義軍參謀長,陳到石家莊吳祿貞第六鎮秘密活動,與北方革命黨人在津籌劃北方起義。 [1]  11月30日,與孫諫聲、白毓昆在天津老西開吉祥裏9號集會,組成津軍司令部,孫諫聲任司令,陳之驥任參謀部長。 [2]  1912年1月2日,與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白雅雨、孫諫聲在灤州組織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並參與領導了灤州起義。灤州起義失敗後,恰值第六鎮統制吳祿貞被授山西巡撫,他邀請陳之驥一同赴晉,籌劃發動華北新軍起義。但行至石家莊,吳祿貞即被袁世凱刺殺,致使起義計劃遭到破壞。陳旋即被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總長黃興召往南京。 [3] 
南北和議達成後,1912年3月27日,陳之驥被召到南京留守處,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署令任命他為陸軍第八師師長。該師由桂林新軍混成協和邕、龍標新軍組成,軍政素質俱優,裝備精良,人員充足,是革命軍的主力。後因軍情需要,林虎率一團到江西,趙恆惕率一團到湖南,致使實力大減。1912年9月19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陳之驥為陸軍中將。 [1] 
1913年“二次革命”,黃興入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命陳之驥率第八師到蚌埠支援冷遹第三師,與馮國璋北軍作戰,傷亡很大,退守南京。時湖口、南昌已陷,敵援大集,黃興離去,第八師下級官兵主戰,陳之驥與北軍談判不成,出走日本。八師官兵團結不散,與敵血戰兩旬,無一降者,重演太平天國天京殉城的壯舉。陳之驥內心愧疚,從此離開政界,即使馮國璋當了總統,也不為官。 [1]  1914年歸國。1918年10月,馮國璋下台後,陳也移居天津。
新中國成立後,陳之驥從天津移居到北京,並將天津花園住宅捐給天津鐵路局,充作鐵路職工託兒所,其夫人馮家遜曾任名譽所長。1960年8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64年7月30日,因病逝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