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之駓

鎖定
陳之駓(1635年—1711年),字桃文,攸縣人。清代學者。 [1] 
別    名
文範先生
桃文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攸縣
出生日期
1635年
逝世日期
1711年
主要作品
《墨選》
《島孫集鈔》
《島孫詩文鈔》
《島孫文集》
本    名
陳之駓

陳之駓人物生平

陳之駓是康熙時歲貢生,學識淵博,貫通經史子集,文筆岸異。屢困鄉試,家居授徒為樂。徐乾學韓菼勸其進京赴考,不聽。與邵陽車無咎、王元復、衡陽王敔號稱“楚南四家”。卒後人稱文範先生。 [1-2] 
陳之駓的作品 陳之駓的作品

陳之駓軼事典故

桃文先生學問淹博,有盛名於時。所居在攸之堆湖。湖中有埠,草樹深碧,樂而安之,以為小瀛洲也,呼為島孫,遂以名其集。所作時藝,孤行一世,人莫能及。偃蹇不遇,以明經老,時論惜之。乾隆中,仁和李寶幢先生汪度視學楚,序其遺稿,稱其“天姿英鋭,氣骨超逸,於書無所不讀,故能高談雄辨,詼諧滑稽,抉摘經傳,傲睨一切。”又言其“生平喜漢魏六朝,卑少陵南昌底昌黎”。其推重如此。時谷之見。語及桃文,遂如天半神人,不可梯接。數百年來,人無異辭。今其集, 存者絕少 [3] 

陳之駓人物評價

《楚詩紀 [4]  》:桃文為文如江濤洶湧,皆原本經籍。徐司寇乾學、韓宗伯菼致書,勸赴北雍,大旨謂君出則為名士,居則終為山人。桃文得書,一笑而已。皆不報。晚悉焚其著作,曰:無為世俗口議。
陳之駓詩集 陳之駓詩集
《攸輿詩鈔 [5]  》: 桃文著作甚富。乾隆間,同邑陳杰嘗裒輯其殘稿十二卷刻之,名曰《島孫集》。李寶幢學使序之,稱其“天姿英鋭,氣骨超逸,下筆屬詞,嶔岑離奇,汪洋瓷肆,不屑規規前人,無不自成機杼。駸駸乎升龍門之堂,入漆園之室,躡步華蒿,觀溟渤,唐宋以下,視若培嶁行潦,誠無與乎瀛洲三島之遊”。所以推之至矣。
陳之駓詩集
陳之駓詩集(6張)
張度西《桃文傳略》 [6]  :潘公宗洛視學楚南,拔先生第一,集諸生於庭,出卷颺言:此真漢文也。先生執卷詣案前,曰:“某文薄,蒙甄拔,甚愧。但某句出某書,宜讀;某句,宜句。”指誤外,眾失色。潘公起,離席揖曰:“某弋科第早,汲古淺,幸教我。”取案上筆令改正,更對諸生朗誦稱善。人直先生,尤以是多潘公虛懷雲。

陳之駓個人作品

《墨選》(編),又名《歷朝古文選》。
《島孫集鈔》十二卷,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
《島孫詩文鈔》,光緒《湖南通志》又作《島孫別錄》,舊志雲佚。
《島孫文集》,舊志稱原本已佚,宗後學傑採輯成編。邑人劉南村跋稱:“此老之學,人不易知。遂疑其崛強,不知不崛直不足以為此老”。 [2] 
參考資料
  • 1.    萬里;呂錫琛,孫湘源,劉甲柱等.湖湘文化大辭典-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01
  • 2.    邵姓、陸姓、陳姓——湘人著述  .天下湖南[引用日期2019-03-22]
  • 3.    鄧顯鶴.沅湘耆舊集:嶽麓書社,2007
  • 4.    楚詩紀.楚詩紀:楚詩紀,清
  • 5.    賀德宗.攸輿詩鈔:攸縣,1886
  • 6.    張度西.桃文傳略:張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