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乃昌

(原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顧問)

鎖定
陳乃昌,別名羅光,印尼歸僑,祖籍安溪縣龍涓鄉 [1]  中共黨員、九三學社成員。 [5] 
1910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1924年至1927年在福建廈門集美師範求學,其間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陳乃昌1928年至1933年分別在上海大陸大學和中共廈門市委工作。
抗日戰爭期間,陳乃昌一直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和對國民黨上層有關人員的統戰工作。抗戰勝利後,陳乃昌繼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先後兼任上海大夏大學、復旦大學、震旦大學教授,同時參加組建中國民主建國會、九三學社工作。
上海解放後,陳乃昌先後擔任上海市軍管會房地產管理處(後改為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處長、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委員。
陳乃昌1954年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處長,1960年擔任中共中央編譯局研究室主任,1961年到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工作,1981年擔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顧問。1985年享受國家機關副部長級待遇,1993年12月離開工作崗位,1999年享受國家機關部長級醫療待遇。 [4]  2004年6月4日,陳乃昌在北京病逝。 [2] 
中文名
陳乃昌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
逝世日期
2004年6月4日
原    籍
福建省安溪縣

陳乃昌人物生平

陳乃昌(1910—2004年),別名羅光(中共地下組織用名),祖籍安溪縣龍涓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11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5歲回祖籍國,讀私塾和小學。
民國13年(1924年)至民國16年,在廈門集美師範求學,其間參加革命活動,在集美學校創建國民黨左派組織“福建青年協社”,創辦《星火週報》,並帶領一支宣傳隊回安溪宣傳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民國1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7年8月至民國18年4月,在上海大陸大學工作。民國18年5月至民國22年4月,在中共廈門市委工作。民國22年4月,受中共的委派回祖籍地開展農民武裝鬥爭,不幸被國民黨軍逮捕,後經中共組織和進步華僑營救獲釋。5月,赴上海蔘加工人運動,擔任上海紗廠總工會宣傳部部長。民國24年,赴日本東京從事進步文化工作,並參與中共地下工作。民國25年回國任上海《大公報》特約記者,從事中共秘密工作和統戰工作。
民國26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乃昌一直在周恩來(化名伍豪,與羅光通信用)的直接領導下,從事中共地下工作和對國民黨上層有關人員的統戰工作。他曾在國民黨軍政部第三廳負責宣傳工作,同時兼任孩子劇團指導員。他在從事中共秘密工作的同時,以筆為槍,配合共產黨對敵鬥爭的需要,撰寫《關於反戰》、《反託派》、《揭露日本田中首相秘密奏摺侵佔滿蒙論》、《社會法西斯主義論》、《論蘇德戰爭》、《歐洲民族解放運動與反希特勒法西斯戰爭》、《賀郭沫若五十壽》等文章,批判漢奸媚日賣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擁護支持抗戰,在社會上和文化界產生較大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後,陳乃昌繼續從事中共秘密工作。
上海解放前夕,任敵偽漢奸珠寶及有價證券清理處負責人,為收繳和妥善保護敵偽漢奸逆產及金銀財寶,阻止其被國民黨運往台灣作出重要貢獻。他團結民主進步人士,創辦並主編《真理與自由》雜誌,傳播革命思想,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民主反人民的醜惡面目。先後兼任上海大夏大學、復旦大學、震旦大學教授,主講馬列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課程;同時參加組建中國民主建國會、九三學社工作。陳乃昌長期從事中共秘密工作,常常得到周恩來的教誨,一貫執行周恩來“堅持隱蔽的工作方針”,機警沉着,臨危不懼,深入虎穴,出生入死。
上海解放後,陳乃昌先後任上海市軍管會房地產管理處(後改為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處長、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委員,負責房地產工作,協助查明並修繕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1954年,任中央統戰部處長。1960年,任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馬列主義研究工作,先後撰寫過《建黨學説》、《馬列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追隨周恩來的歲月》、《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話》等著作,富有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1961年,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工作。1981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顧問。1985年,享受國家機關副部長級待遇。之後,獲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12月離開工作崗位。1999年,享受國家機關部長級醫療待遇。是政協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商會委員。
晚年的陳乃昌,身體結實,不發胖,不駝背,坐如松﹐行如風。他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慶典觀禮,步行直上天安門城樓,足足站了4個鐘頭。他在夫人蔡靜淵幫助下,撰寫《回憶陳嘉庚》、《周恩來談陳嘉庚先生》和《相見五十七年前——紀念郭沫若誕生100週年》等紀念文章。1996年夫人病逝後,他依囑將她的骨灰撒入江河,還寫了《水賦》,寄託了對夫人的深切懷念。他學識豐富,學力深厚,熟悉英、俄、日、德等國語言,具有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和學術素養。他愛惜人才,提攜後俊,關心青年的進步成長。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辦事公道,寬厚待人。他非常關心福建,常為福建的改革開放出謀獻策,牽線搭橋。福建歷任的主要領導人也都非常尊重他。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曾説:“憂患時世,不計個人得失。待人隨和,並非不分是非曲直。縱有爭論,也不疾言厲色、居高臨下、強加於人。這就是我們一向十分敬重的陳老陳乃昌同志。”他也關心家鄉安溪的發展,先後為崇文學校、安溪一中、培文師範題詞。他囑託:“一定把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辦好,還一定把舊安溪翻過來,變成閩南的一顆明珠!”
2004年6月4日,陳乃昌在北京病逝。在陳乃昌病重期間及辭世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賀國強、成思危、羅豪才等以不同方式向他及其家屬表示慰問和哀悼。6月9日,安溪縣委書記曾榮華和縣政府主席蘇宇霖等前往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參加陳乃昌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2] 

陳乃昌個人作品

完成《周恩來談陳嘉庚先生的最後歲月》、《相見五十七年前———紀念郭沫若先生誕生一百週年》等論著。
在91歲高齡時,陳乃昌又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話》一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