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虛燥熱證

鎖定
陰虛燥熱證,中醫病證名,又稱陰虛發熱。指由於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所致的發熱證。
中醫病名
陰虛燥熱證
別    名
陰虛發熱
常見病因
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所致
性    質
中醫病證

陰虛燥熱證臨牀表現

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陰虛燥熱證病機

陰虛陽盛,虛火內熾。

陰虛燥熱證治法

滋陰清熱。

陰虛燥熱證方劑

清骨散加減,青蒿鱉甲湯加減,百合固金湯加減。

陰虛燥熱證常用中藥

銀柴胡、胡黃連、秦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生地、丹皮、熟地黃、當歸身、芍藥、百合、貝母、麥冬、桔梗 玄蔘。
[1-2] 
參考資料
  • 1.    常克.《中醫病證治驗條辨》: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年12月
  • 2.    向宗暄.《中醫錯雜病證論治》:學苑出版社,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