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極斑點

鎖定
陰極斑點又叫陰極熾點,電弧放電時,負電極表面上集中發射電子的光亮極小區域。該區域的電流密度、温度,發光強度均遠高於其他區域。
中文名
陰極斑點
外文名
cathode spot
別    名
陰極熾點
類    別
電流

陰極斑點形成原因

當陰極材料熔點、沸點較低,而且導熱性很強時,即使陰極温度達到材料的沸點開始蒸發,此温度也不足以通過熱發射產生足夠數量的電子,陰極將進一步自動縮小其導電面積,直到在陰極導電面積前面形成密度很大的正離子空間電荷,形成很大的陰極壓降值,足以產生強的電場發射,以補足熱發射的不足,向弧柱提供足夠的電子流維持電弧燃燒。此時陰極將形成面積更小、電流密度更大的斑點(該斑點的電流密度達106~108A/cm2)來導通電流,這種導電斑點稱為陰極斑點。在用高熔點材料(W、C等)作陰極時,在小電流情況下,也可能產生上述的陰極斑點。當用低熔點材料(A1、Cu、Fe等)作陰極時,無論電流大小都可能產生陰極斑點。此時,陰極表面將由許多分離的陰極斑點組成斑點區,這些斑點在斑點區以很高速度跳動(其速度可達104~105cm/s)。形成新的陰極斑點應具有如下條件,首先該點應具有發射電子的條件(主要是場發射和熱發射),其次是電弧通過該點弧柱能量消耗較小,也就是IELC較小。

陰極斑點理論依據

從陰極斑點的大電流真空電弧均勻分佈時的縱向磁場進行分析,得到真空電弧在電極表面上均勻分佈,即形態為與電極同直徑的直圓柱時的縱向磁場與半徑的關係為Bzopt=qr2+c(q與c為係數)。並由此提出了臨界半徑的概念,臨界半徑R0c是當縱向磁場沿徑向均勻分佈時電弧也均勻分佈的電極半徑。電極半徑超過R0c時縱向磁場沿徑向分佈遞減可使電弧均勻分佈,電極半徑小於臨界半徑時縱向磁場沿徑向遞增可使電弧均勻分佈。此結果可以為真空滅弧室小型化提供思路和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