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鎖定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地處七星關區西南部,東與田壩鎮接壤,南與六沖河毗鄰,西與楊家灣鎮相連,北與長春堡鎮交界, [1]  行政區域面積114.13平方千米。 [2] 
1951年,屬高溪區;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陰底區改建為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1]  截至2018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户籍人口為46533人。 [2]  截至2020年6月,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轄12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陰底村10組。 [1] 
2011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財政總收入195.37萬元,比上年增長2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6.63萬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3412元。 [1]  2018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5個。 [2] 
中文名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
地理位置
七星關區西南部
面    積
114.13 km²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陰底村10組
電話區號
0857
郵政區碼
551715
車牌代碼
貴F
人    口
46533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建置沿革

1952年,設陰底區。
1954年,馬場和星秀田兩村合併為馬場鄉。
1956年,大屯與路朗合併成大朗鄉。
1959年,成立陰底公社。
1962年,又恢復陰底區。
1984年,陰底區轄陰底、大朗、星秀田、治中、野雞、田壩、貓場7鄉。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陰底區改建為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轄12個行政村:陰底、高潮、箐口、大豐、馬場、踏石朗、先峯、對河、路朗、羅雄、治中、紅星,下設154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轄12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陰底村10組。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區劃詳情
陰底村
先鋒村
馬場村
治中村
箐口村
對河村
大豐村
羅雄村
高潮村
踏石朗村
紅星村
路朗村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地理環境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位置境域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地處七星關區西南部,東與田壩鎮接壤,南與六沖河毗鄰,西與楊家灣鎮相連,北與長春堡鎮交界, [1]  行政區域面積114.13平方千米。 [2]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地形地貌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多為丘陵窪池。最高點陰底樑子位於陰底中部,海拔2020米;最低點位於野雞河畔六沖河,海拔968米。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氣候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多年平均氣温13.8℃,最低月均氣温1℃,最高月均氣温28℃。生長期年平均265天。無霜期年平均247天,最長達252天,最短達235天。年平均降水量967.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0天,最多達210天,最少為46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233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356.2毫米。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水文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境內主要河流有野雞河,屬六沖河水系。境內流長20千米,流域面積76.3平方千米,年平均徑流量54.5立方米/秒。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自然災害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山洪、泥石流、冰雹、乾旱、凝凍等。最嚴重的一次低温凝凍災害發生在2008年,受災人數達3萬多人,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7140畝,倒塌房屋42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0萬元。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自然資源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高嶺土、硅、黏土等。其中煤炭儲量300萬噸,地質儲量400萬噸。耕地面積2.7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3萬畝,林地面積2.9萬畝。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人口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總人口412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368人,城鎮化率6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185人,佔73.14%;有苗、彝、白、布依、仡佬等6個少數民族,共11085人,佔26.86%。2011年,人口出生率6.23‰,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1.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1.5人。 [1] 
截至2018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户籍人口為46533人。 [2]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經濟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綜述

2011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財政總收入195.37萬元,比上年增長2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6.63萬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3412元。 [1] 
2018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5個。 [2]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工業

2011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總投資1億元,職工6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非煤礦企業5家。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商業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商業網點175個,職工17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40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2.13億元。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金融業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61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924萬元,比上年增長83.42%。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社會事業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小學15所,在校生5332人,專任教師21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初中1所,在校生1986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12億元。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科學技術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各類科技人才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5人,技能人才5人,農村實用人才50人。4家科技種養殖示範基地。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968平方米,藏書144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6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彝族的酒禮舞、跳腳舞、滾山珠,苗族的蘆笙舞、栽花樹、漢族的花燈戲。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305户,“村村通”無線電視用户8595户,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6.26%。 [1]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籃球場15個。2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5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40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215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3萬人,參合率78%。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9户,人數45人,支出7.9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096户,人數4729人,支出287.20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5.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7人,支出13.86萬元。2011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7968人,參保率為33.9%。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84門,固定電話用户170户;移動電話用户326户。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境內建有馬場村電站1個,風力發電測風站1個。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159.5千米,用電負荷11374.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7.6%。 [1]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交通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境內有706縣道經過。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因境內大多是彝族,陰底的彝族譯音是“倚底奪”,故名陰底。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丁治學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貴州省卷 上.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03:0900-0901.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 553.
  • 3.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