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當召

鎖定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逐步擴大至今日規模。 [1]  因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為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餘間,佔地300多畝,分佈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 [1]  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築,羣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 [2-4] 
五當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枴區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 [2] 
五當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遊景區。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中文名
五當召
外文名
БадекарЗуу(蒙);Wudang Lamasery(英)
級別批次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枴區
批准文號
國發〔1996〕47號
編    號
4-3-169-91
時    代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特 點
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景點級別
AAAA級
適宜遊玩季節
6-9月
建議遊玩時長
4小時
門票價格
60.00元
開放時間
08:00~17:00

五當召建築特點

五當召 五當召 [5]
五當召的主體建築,以八大經堂(現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歷世活佛舍利塔的靈堂組成;另有僧房六十餘間以及塔寺附屬建築,全部房舍二千五百餘間,佔地300多畝。 [3] 
現存六大經堂為蘇古沁殿、洞科爾殿、卻伊日殿(顯教經堂)、當圪希德殿、阿會殿(密宗經堂)、日木倫殿(菩提道學經堂)等。蘇古沁殿為全寺集會誦經之所。這些殿宇規模宏大,均為典型的藏式建築羣。殿內塑像、壁畫、唐卡(卷軸佛畫)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達十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或供高達九米的黃教始祖宗喀巴銅像,或護法金剛像,或供奉白度母綠度母塑像等。三座活佛府邸在阿會殿的南面,其中洞科爾活佛府規模宏大,為第二世活佛熱西尼瑪於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倫諾爾匯宗寺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和章嘉國師而建造的兩座府邸。 [6] 
建築物外牆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築坐落山谷內一處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蘇古沁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兩側還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鼎盛時期廟內喇嘛有一千多人。 [5] 
蘇古沁獨宮坐落全召的最前部,是舉行全體集會誦經的場所。經堂內的立柱全用龍紋的栽絨毛毯包裹,地上滿鋪地毯,牆壁繪有彩色壁畫,後廳及二、三層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歷代佛師。在蘇古沁獨宮西面與其並列的卻人林獨宮,是講授佛教教義的地方,殿內的十米高釋迦牟尼銅像是全召最大的銅鑄佛像。高踞這兩宮之上的,是洞闊爾獨宮,是講授天文、地理的場所,門楣上懸掛着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覺寺”匾額,宮前有講經台,是喇嘛學經和口試之處。阿會獨宮位於山坡最高處,是傳授醫學的學部。日木倫獨宮為教義學部,專門傳授喇嘛歷史、教義、教規。 [5] 
五當召
五當召(7張)
主要建築位於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主體建築由六殿、三府、一陵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喇嘛舍房。全廟佔地面積約300餘畝,殿宇和倉房2500餘間,整個建築採用西藏式建築風格,平頂方形樓式結構,結構嚴謹,佈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築為蘇古沁獨宮,裏面供奉着最大的銅鑄佛像,以及釋迦牟尼,黃教創造人宗喀巴及歷代佛師,蘇古沁宮的西邊為講授佛教教義的卻依林獨宮。蘇古沁宮東側上面即為五當召的中心建築,洞闊爾獨宮,緊靠其後的為圪希德獨宮,另外還有阿會獨宮和日木倫獨宮。除六殿外,三府為甘珠爾府、章嘉府、洞闊爾佛爺府,以及山坡最上層的蘇波勒蓋陵,即塔陵 [6] 
五當召是內蒙古地區有名的學問寺。為了弘揚佛法,專門設有供喇嘛們學習經典,研究佛學的學塾(札倉)。學塾分四在部分:時輪學部,設於1750年;顯教學部,設於1752年;密宗學部,設於1800年;菩提道學部,設於五世少佛時期,是本召設置最晚的學部。蒙古著名史學家達摩陀羅在《白蓮念珠》中記載,“五當召的經學最為有名,到19世紀末時,本召僧侶仍有八百餘名。” [6] 
五當召是享有特權的政教合一寺院,設有監獄、法庭,並有武裝。且建築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畫和雕塑,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價值。 [4]  [7] 
【圖冊來源 [4] 

五當召主要建築

五當召主要建築
第一殿
蘇古沁殿
蘇古沁殿 蘇古沁殿 [8]
古沁獨貢(殿),是五當召內最大的建築物,位於寺院最前部,高三層,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一樓前大廳是經堂,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繪着各式花紋圖案,外裹雲龍圖案的栽絨地毯。地上排列着數十排坐榻,上鋪藏式地毯。四壁滿繪釋迦牟尼佛傳故事和各種護法神像。頂部掛着各色幡幔,殿內莊嚴肅穆、富麗堂皇。全殿可容納千餘喇嘛在這裏誦經。凡屬全召性的集會都在此舉行。每天的早經——滿迦經,各殿喇嘛都來此誦讀,經堂內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經的席位,左右是高層喇嘛的座位。下邊地毯木榻是喇嘛誦經的座席。後廳為藏經閣,供奉着各種佛像、唐卡、曼陀羅壇城,二樓迴廊處繪有“九大佛寺建築”鳥瞰壁畫極為珍貴。 [8] 
第二殿
卻依拉殿
卻依拉殿 卻依拉殿 [8]
卻依拉殿位於蘇古沁殿西側,始建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為專門研究佛教哲學學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學部。殿內供奉着五當召最大的銅製彌勒佛,高達十米,為黃銅分鑄焊接製成。彌勒頭戴五葉寶冠,裝飾華麗,端坐於須彌寶座上,手作説法印。木雕、彩繪的背光雕刻着卷草、火焰紋飾、頗為精美。形象端莊嚴肅,造型敦厚慈祥,彌勒佛是藏傳佛教未來佛,藏語稱“強巴”、蒙古語稱“麥達裏”。前邊供奉着八大藥王佛、宗喀巴等銅像。 [8] 
第三殿
洞闊爾殿
洞闊爾殿 洞闊爾殿 [8]
洞闊爾獨貢是五當召最早的殿堂,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經堂後佛殿高三層。黃色的外牆標誌着其顯貴地位。高居於全寺之中,其他建築均以此殿為中心,乾隆皇帝於1756年賜名“廣覺寺”,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雕刻的牌匾懸掛在殿門正中門楣上。這裏是學習佛教時輪數學部,講授天文、曆法、數學、占卜、推算藏曆日期。殿內前後廳繪滿壁畫、裝飾考究,殿前廣場系講經、辯經的場所,即學術升級的考場。 [8] 
第四殿
當圪希德殿
當圪希德殿 當圪希德殿 [8]
當圪希德殿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俗稱“訓服殿”,是五當召的護法神殿,也稱金剛殿。是座兩層殿堂,緊靠洞闊爾殿建造。據説此殿是鄂爾多斯部準格爾台吉之妻資助建造的。殿內供奉着大威德金剛、怖畏金剛、勝樂金剛、吉祥天母等九尊彩塑護法神,面目猙獰可畏、多頭多臂、手拿各種法器,頸掛人頭項鍊腳踩妖魔,威武彪悍,看後令人毛骨悚然。 [8] 
第五殿
喇彌仁殿
喇彌仁殿 喇彌仁殿 [8]
喇彌仁殿(菩提道學經堂),又稱日木倫殿。建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位於護法殿後邊西北高聳的山坡上,為教義戒律學部,這個學部在內蒙地區藏傳佛教寺院中只有五當召設立。是召廟建築羣中建造年代最晚的建築物。殿內正中供奉銅鑄高九米的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坐像。左右兩側塑其兩大弟子嘉曹傑和克珠傑塑像。兩側木龕內有一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塑像。二樓凸起的天窗既可容納高大的塑像,又可採納光線,顯示了獨具匠心的藏傳佛教寺廟建築特點。 [8] 
第六殿
金科(曼陀羅)殿
金科(曼陀羅)殿 金科(曼陀羅)殿 [8]
原名努尼殿,是供僧人靜坐休持的殿,用於喇嘛們以逐漸減少飲食,靜坐默誦,力圖不食不語的修行方式去解脱超度眾生靈。後來毀於文革動亂。2003年國家撥款在遺址上恢復並擴建此殿,2005年9月開始對外開放,全殿上下兩層,一樓為佛堂,供有千手千眼觀音像、六世班禪大師、宗喀巴大師像,正中供奉的三世佛為銅鑄鍍金佛像。牆上所繪壁畫是藏傳佛教九大佛寺壁畫。 [8] 
此殿二樓是文物博物館,展出本召所保存的部分珍貴文物。有唐卡、清代景德鎮瓷器、活佛的生活用品、法器、內蒙古僅存的兩座鎏金曼陀羅壇城,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8] 
第七殿
蘇卜蓋陵
蘇卜蓋陵 蘇卜蓋陵 [8]
蘇卜蓋陵是五當召一世活佛建廟之前的住宅,“蘇卜蓋”即蒙語“塔”之意,是一個小佛堂,內部供奉有歷世活佛靈塔,即舍利塔。因一世活佛創建了本召,去世後僧眾為了紀念他就將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處。此後,本召七世活佛靈塔均在這裏珍藏。靈塔雕刻精美鑲有珍寶玉器,外部鎏金。 [8] 
第八殿
阿會殿
阿會殿 阿會殿 [8]
阿會殿是一座學習醫學和密宗學部的經殿,建於嘉慶5年(1800年)。據説是烏拉特東公旗協理熱西鵬蘇格出資建造的,東南靠活佛府。殿底層正中斑斕的山洞供奉釋迦牟尼和他的兩個弟子,其兩側是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異,氣宇非凡,泥塑山洞險峻逼真。門兩側繪有護法神像。二樓主要供奉本學部主供佛勝樂金剛、藥王佛。 [8] 

五當召歷史沿革

五當召壁畫 五當召壁畫 [4]
五當召的活佛是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之一,稱“額爾德尼.莫日根.洞科爾.班智達”,名望及地位均相當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羅桑堅贊,法名阿旺曲日莫,誕生於土默特部。自幼聰慧過人,酷愛各種書籍。他曾去多倫諾爾匯宗寺向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學經,幾年後,呼圖克圖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學期間,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學位。從西藏返回內蒙後,他的經師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將他升為多倫匯宗寺達喇嘛。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他應聘進京參加蒙文《甘珠爾經》的編譯工作。 [3]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經章嘉、錫埒圖、濟隆等駐京呼圖克圖們的許可,仿照後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在五當溝動工修建了一座寺廟,即洞科爾殿,也就是時輪大殿。這是五當召有據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築,也是五當召四大學部之一的洞科爾扎倉(時輪學部大殿)。因為第一代活佛學問最深,通達五明,對時輪學尤為擅長,清廷封他為“洞科爾.班智達”即“時輪學大學者”的意思,時輪學部以專門研究天文、曆法、數學和占卜為主。 [3]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在洞科爾殿的西側建造了一座兩層樓的殿堂稱為“當圪希德殿”,供奉眾金剛,故亦稱金剛殿。 [3] 
冬天時的五當召 冬天時的五當召 [4]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章嘉國師若比多吉(公元1717年—1786年)轉呈清廷理藩院請賜寺名,清廷欽賜滿、蒙、漢、藏四體文字的“廣覺寺”匾額。第二年(公元1755年)建造了五當召最主要的建築——蘇古沁殿(大經堂)。 [3]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當圓寂。五當召的活佛共轉世七代,第七代活佛於1955年病故。此後五當召長期沒有活佛,直到2006年,才尋到了第八世活佛。 [3]  [5]  [9] 

五當召典藏文物

五當召歷史悠久,文物豐富,但是寺藏文物保護面臨諸多問題,原有文物檔案已不適應現代管理,2010年,包頭博物館成立工作小組負責建檔、鑑定工作,五當召管理處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寺教管會負責人、僧人配合此項工作。
五當召裏的僧人 五當召裏的僧人 [6]
2011年6月,五當召近2000件文物信息採集基本完成。2011年7月中旬,經過對實物和圖片的篩選,從近2000件文物中精選出437件套各類文物定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文物143件套、二級文物112件套、三級文物182件套,從中發現了許多歷史、藝術價值極高的重要文物,按建檔分類,五當召文物分為金屬造像、非金屬造像、唐卡、法器、塔、曼陀羅、柱毯、雜項等,五當召三級以上可移動文物中,有高達十米的彌勒佛銅像,九米高的宗喀巴銅像,兩座高1.3米,直徑近2米的鎏金曼陀羅銅城,多件清代景德鎮官窯瓷器等,而金銅佛像達331尊,其中元、明時期的佛像達19尊。唐卡保存近500幅,其中有多套數十幅為一套的組畫唐卡,繪製精美,畫法細膩,這些文物使五當召文物收藏數量、品相、等級都位列於自治區文物收藏前列,有些在中國都是少有的文物精品。

五當召旅遊特色

五當召廟會和春祭

五當召風貌
五當召風貌(7張)
這裏的廟會是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舉行,全寺的喇嘛在蘇古沁殿念“嘛呢經”;傍晚喇嘛們手持經輪,吹着法號,敲着羊皮鼓繞寺廟而行。廟會活動五花八門,跳鬼是其主要活動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傳佛教、黃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許多召廟。 [4]  [7]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一日,在正殿舉行春祭儀式,這一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獻哈達、焚香、供祭品,極其隆重,祭典結束後,還要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傳統活動。 [4]  [10-11] 
【圖冊來源 [12] 

五當召唐卡

五當召現存唐卡,內容大都以佛教題材為主。以繪畫各種佛、菩薩、阿羅漢、本尊、護法、空行母、天王、高僧大德、壇城等居多。從唐卡的分類,主要以國唐中的彩唐為主,少量是止唐的貼花唐卡、版印唐卡。 [13] 

五當召風味美食

五當召遠景 五當召遠景 [3]
當地的餐飲特點仍帶有濃郁的西北風味,即以牛、羊肉和各種麪食為主,所屬的包頭市在城市西部有“塞外第一街”之稱的鋼鐵大街上集中了數十家各種風味的餐館。另外,在距離不遠的東河區環城路和南門外大街的交叉處,有可以品嚐到當地各種風味小吃的夜市大排檔。 [11] 
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馬奶酒、燕麥片、燻雞、素鍋盔等。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