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除中

鎖定
除中,讀音為chú zhōng,漢語詞語,古病名。出自《傷寒論》。
中文名
除中
拼    音
chú zhōng

目錄

除中解釋

疾病到了嚴重階段,本來不能飲食,但突然反而暴食,這是中焦脾胃之氣將絕的反常現象,稱為“除中”。為假神的一種表現,屬病危。 [1] 

除中出處

1.《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治用人蔘、附子等回陽救逆。 白通豬膽汁湯
2.《聊齋•祿數》:某顯者,多為不道,夫人每以果報勸諫之,殊不聽信。適有方士,能知人祿數,詣之。方士熟視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祿乃終。”歸語夫人。計一人終年僅食麪二石,尚有二十餘年天祿,豈不善所能絕耶?橫如故。逾年,忽病“除中”,食甚多而旋飢,一晝夜十餘食。未及週歲,死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