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陟(拼音:zhì)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兩腳交替沿山而上,本義是從低處走向高處,後也指抽象的升高,如登上帝位、提拔升遷等。
中文名
拼    音
zhì
部    首
五    筆
BHIT(86);BHHT(98) [3] 
倉    頡
NLYLH [3] 
鄭    碼
YIKO [3] 
筆    順
橫撇彎鈎、豎、豎、橫、豎、橫、豎、撇、撇
字    級
二級(4381) [1] 
平水韻
入聲十三職 [3] 
筆畫數
2+7(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徏、徝、𠉡、𠌹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965F [3] 
四角碼
7122₁
GBK編碼
DAEC
注音字母
ㄓ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甲骨文(圖1-6)的右邊是“”,意為台階或山丘;阜字右邊為兩個“”,是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兩隻腳,兩相會意,表示人用雙腳登上了山坡。從構型上看與“”字正好相反,意義也相反。金文構型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圖7-10)。甲骨文中兩隻腳或在“阜”左邊,或在“阜”右邊,金文以後統一在“阜”右邊。小篆由金文篆化而來,將雙腳篆化成了步字(圖11),還是登上山坡的意思。發展到隸書,筆畫平直化,“阜”寫作左耳旁“阝”;右上部腳形寫作“止”(有的將上部寫成“㞢”形,見“書法欣賞”),左下部反向的腳趾形寫作𣥂;右半部字形與“步”字一致。 [4] 
“陟”的本義應當是登山、登高、低處到高處的意思。例如《詩經·周南·卷耳》所記錄的:“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是説登那高處,馬都腿腳發軟了。其中的“陟”就是登的意思。登山是由低處向高處走,登一步就高升一步,由這個意思,又引申出提升、晉升的意思。諸葛亮《出師表》中有句話説“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他的意思就是要對好壞進行篩選,好的要“陟”,即提拔,壞的要罰。又如《尚書·舜典》中所説的:“三考,陟黜幽明。”這裏的“陟”和“黜”是相對的概念,“陟”表示提升,“黜”表示罷免。 [13] 

漢字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ì
動詞
〈文言〉由低處向高處走;上升。(與“降”相對)
climb up;
ascend
《詩經·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詩經·周頌·般》:“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文言〉登程遠行,長途跋涉。
set out
《尚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陟遐
〈文言〉提拔,升遷。
promote
《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陟罰臧否;陟黜
〈文言〉登上帝位。

《尚書·舜典》:“三載,汝陟帝位。”

〈文言〉升遐,昇天。指帝王薨逝。
(of emperor)die
《尚書·康王之誥》:“惟新陟王,畢協賞罰。”

〈文言〉入,進入。

韓愈《袁氏先廟碑》:“孝孫來享,來拜廟堂,陟堂進室,親登籩鉶。”

形容詞
〈文言〉高,高峻。

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我見你也有年紀了,怎挑得這重擔,過得這等的陟橋?”

名詞
〈文言〉重疊的山陵。

列子·湯問》:“四方悉平,周以喬陟。”

〈文言〉通“”。牡馬。

大戴禮記·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

動詞
〈文言〉得,得到,應驗。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下】【𨸏部】竹力切(zhì)
登也。從𨸏從步。
𠌹,古文陟。
【註釋】①𠌹: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從步,從人日。未詳。” [7] 

説文解字注

“登也”注:《釋詁》曰:陟,陞也。毛傳曰:陟,升也。陞者,升之俗字。升者,登之叚借。《禮·喪服》注曰:今文禮皆登為升。俗誤巳行久矣。據鄭説則古文禮皆作登也。許此作登不作升者,許書説解不用叚借字也。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既乃不知有本字。所謂本有其字。依聲託事者然也。
“從𨸏、步”注:謂緣𨸏而步也。𨸏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竹力切。一部。 [8]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陟;部外筆畫:7
古文:𠌹
廣韻》《集韻》《韻會》並竹力切,音稙。
《爾雅·釋詁》:陟,陞也。《説文》:登也。《書·舜典》:汝陟帝位。
又《太甲》:若陟遐,必自邇。
又《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詩·周南》:陟彼崔嵬。
又《廣韻》:進也。《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又《玉篇》:高也。《爾雅·釋山》:山三襲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
又人名。《書·君奭》: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
又《集韻》的則切,音得。《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注:陟之為言得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言夢之皆得也。
《集韻》:或作𠉡、徏、徝、騭。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書) 字形對比(楷書) [3]

書寫演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0-11]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小韻
攝韻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竹力切
ȶjək
集韻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竹力切
ȶiek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的則切
tək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tʂ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張恥切



上聲
尤侯






葉兠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之石切
tʃiək
分韻撮要

入聲
第七英影應益






(參考資料:漢典 [12]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ək
王力系統
t
ǐək
董同龢系統
t
jək
周法高系統
t
iək
李方桂系統
t
rjək
西漢



東漢





jək


j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北魏後期北齊

jək
齊梁陳北周隋

jə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ȶ
i̯ək
王力系統

ȶ
ǐək
董同龢系統

ȶ
jək
周法高系統

ʈ
iek
李方桂系統

jək
陳新雄系統
ȶ
ǐək
(參考資料:漢典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1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58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5]
  • 4.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9:316
  • 5.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11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82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444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90
  • 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927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40
  • 10.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16]
  • 11.    田其湜編.六體書法大字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7:2201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15]
  • 13.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64-66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