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鎖定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1]  是陝西省最早成立的宗教學專業研究機構,以佛教、道教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現有研究人員9位: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2人,研究員實習2人。其中三位為中國宗教學會資深理事。現任所長王亞榮,副所長張應超。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道教,以及宗教藝術、宗教戒律與政策法規、當代宗教文化資源研究、社會宗教信仰調查等等。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王亞榮兼主任)和道學研究中心(樊光春任主任,張應超兼副主任)的辦事機構也附設在所內。
中文名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機構類別
研究會
機構地點
陝西省
研究人員
9人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宗教學研究起步比較晚。1980年,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和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南亞研究所聯合在西安召開了“中國佛教學術研討會”。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專門研究宗教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以此為契機,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的宗教研究開始起步,第二年就承擔了國家重點課題《中國歷史大辭典》有關詞目編撰的任務。1986年成立陝西長安佛教研究組,1989年成立長安佛教研究中心,1992年成立宗教研究室,1994年成立歷史宗教研究所,1999年正式成立宗教研究所,2001年成立道學研究中心。二十多年來,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體同志努力奮進,學科建設不斷髮展,新成果不斷問世,“一箇中心,三個三結合”的特點受到全國宗教學界的認同。
▲ “一箇中心,三個三結合”。“一箇中心”是以傳統宗教文化資源研究為中心。“三個三結合”,一是積聚提高學術素養的基礎理論研究、為社會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服務的應用對策研究與瞭解宗教發展大勢的超前預測研究的結合,二是整合地區力量聯合攻關的學界、教屆與政界的結合,三是拓展學術交流擴大視野的省內、省外和國外的結合。
▲ 在一系列國內外重大課題的研究中,研究領域和深度不斷拓展。如日本文部省02041084號課題“中國におけるに仏教傳播經路に実態調查”、美國哈佛大學“ Islam and Muslim Women in Xi’an ”等課題;國家課題《中國歷史大辭典·隋唐五代佛教》、《中國大百科全書· 宗教卷·佛教分支》、“長安佛教研究”、“當代陝西宗教研究”、“長安佛教史”、“西北道教志”、“陝西佛教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開發研究”、“陝西百萬大學生宗教信仰調查研究”等等。省內課題有“鳩摩羅什關中業跡研究”、“釋道安研究”、“秦嶺北麓(中段)宗教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法門寺發展調查研究”、“陝西佛教祖庭調研規劃研究”、“終南山北麓佛教名剎現狀與旅遊研究”等等。在一些全國大型的研究工程如《佛教大辭典》、《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佛教文化大觀》、《中華大藏經》(下篇)中,也都有該所的研究人員充任骨幹力量。
▲ 頻繁開展學術活動,站在宗教學研究的最前沿。在頻繁出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泰國、美國和香港、台灣的同時,策劃舉辦了我省一系列重大學術活動。有兩屆“玄奘國際學術討會”、“中韓儒釋道三教關係學術研討會”、“中日‘長安佛教與日本’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第十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中日韓道教學術發表會”、“隋唐佛教學術討論會”、“邱處機創建龍門山場820週年學術研討會”、“玄奘精神與西部文化學術研討會”、“首屆終南山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玄奘與紫閣寺學術論證會”、“重陽文化與旅遊發展研討會”等等。這些大型學術會議的舉辦,不但繁榮了我省的宗教學研究事業,同時也是我國宗教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 勇攀高峯,填補空白,碩果累累。如《中國佛學文集》、《隋唐佛教論文集》、《長安佛教研究叢書》(8部)、《玄奘研究》、《玄奘精神與西部文化》、《中韓佛教交流史》、《道衍全真》、《邱處機與龍門洞》、《長安·終南山道教史略》、《陝西道教兩千年》、《長安道教與道觀》、《長安佛教史論》、《長安畫派研究》、《信仰與迷信》、《公民與社會》等等,多數是我國學術研究中的填補空白之作。一千餘篇新見疊出的論文散見於國內外學術刊物,而大量的調研報告的問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對發揮宗教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對如何使陝西由文化大省向經濟強省發展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正產生着顯著的社會效益。
參考資料
  • 1.      .。[引用日期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