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鎖定
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6月26日,前身是陝北人民法院榆林分庭,1955年更名為陝西省榆林地區中級人民法院,2000年正式更名為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現用審判辦公大樓位於榆林市湖濱南路5號,佔地5.1畝,建築面積4502平方米,內設大審判法庭1個,可容納200餘人旁聽,設中審判庭1個、小法庭5個。榆林中院下轄12個基層法院,49個人民法庭,1298名幹警。中院在編幹警163人,其中法官110人,本科學歷113人,碩士學位23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佔總人數的83.43%。
中文名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區    位
陝西省榆林市
地    址
榆陽區湖濱南路5號
郵政編碼
719000
聯繫電話
0912-3233321
成立時間
1949年06月26日
全院人數
163人
院長姓名
吳小鵬 [1]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簡介

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6月26日,前身是陝北人民法院榆林分庭,1955年更名為陝西省榆林地區中級人民法院,2000年正式更名為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現用審判辦公大樓位於榆林市湖濱南路5號,佔地5.1畝,建築面積4502平方米,內設大審判法庭1個,可容納200餘人旁聽,設中審判庭1個、小法庭5個。榆林中院下轄12個基層法院,49個人民法庭,1298名幹警。中院在編幹警163人,其中法官110人,本科學歷113人,碩士學位23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佔總人數的83.43%。為了做好新形勢下的審判執行工作,榆林中院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指導下,提出 “1264”工作思路,即圍繞提高審判質效 “一個重心”,促進司法觀念、工作作風“兩個轉變”,着力強化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司法為民、審判管理、信息化建設、基層基礎建設“六項舉措”,實現審判質效、信息化水平、司法公開、人民羣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四個目標”。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機構設置

榆林中院現有編辦核定機構18個,分別為政治部(內設組織人事處、宣傳教育處)、辦公室、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行政庭(掛賠償辦牌子)、審判監督庭、執行局(下設綜合處、執行一庭、執行二庭)、研究室、監察室、司法技術室、司法行政裝備處、司法警察支隊、信訪室、審判管理辦公室。下設事業單位榆林市法官培訓中心1個。工會、事務中心、信息技術室、民調辦認為常設部門。有機關黨委、法官協會、婦委會、共青團、青年法官研究會等5個羣團組織。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建設

榆林中院法院緊緊圍繞“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按照最高法院、省法院的工作部署,提出了統領全市法院工作的“1264”工作思路,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提升審判質效,確保公正司法
2010年以來,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數以年均33.6%的比例上升,2013年受理各類案件34294件,2014年至今受理案件30410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7.7%。
(一)構建“385”審判管理機制。按照最高法院、省法院加強審判管理工作的要求,提出了“385”審判管理模式,突出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管理職能更廣,在發揮審判管理七項基本職能的基礎上,將司法統計、法官業績檔案管理、裁判文書庫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等工作統一歸口審管辦負責。二是指標調整更活,針對薄弱環節,每年進行適度調整,提升短板指標考核分值,充分發揮指標分值調節器的作用。三是審管通報更細,將審執案件情況通報到庭、到人,進行位次排序,動態排名,記載於法官業績檔案。四是績效運用更實,將法官的業績,與幹警的競職競崗、評先評優相結合,形成比學趕超、力爭上游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審判業務指導。為提升全市法院案件整體質效,榆林中院加強了審判業務指導。一是制定了改判發回重審案件座談制度,要求中院業務庭對擬發回重審、改判的案件,必須由庭長主持、合議庭成員參加與一審法院原案件承辦人、分管庭長、院長進行座談,交換意見,形成審判共識。二是實行帶案指導制度,市中院各業務庭針對基層法院案件審理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突出問題定期帶案深入基層法院進行業務指導。三是統一共性案件裁判尺度,針對審判中的共性問題、法律適用上有爭議的問題,由相關業務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形成會議紀要,統一裁判尺度。
二、強化服務平台,踐行司法為民
榆林中院認真貫徹司法為民舉施,在以下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注重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立案信訪大廳是羣眾到法院訴訟辦事的第一站。全市法院以便民利民為目標,以信息化建設為手段,強力推行網上立案、電話預約立案,優化辦事流程。加強“一站式”立案信訪窗口建設,強化訴訟引導,為羣眾提供諮詢、調解、立案、接訪、保全等集成式服務,力求公開、便捷。加強訴前調解,讓羣眾少跑路、少花錢、少受累。
(二)注重便民服務網格建設。陝北是革命老區,全市法院充分繼承和發揚馬錫五審判方式,注重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將強化“一村(社區)一法官”建設作為便民服務的新機制。榆林中院提出了“零距離”民事審判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羣眾訴累;榆陽法院在轄區鄉鎮設立了19個巡迴審判點;綏德法院在陝甘寧邊區“民間調解英雄”郭維德同志任職過的義合法庭創新了“庭、站、點、員”工作機制,實現了便民利民網格全覆蓋。
(三)注重民意溝通機制建設。司法和民意的良性互動,不僅有利於實現司法裁判法理情的統一,更有利於形成矛盾化解的合力。我們按照最高法院、省法院的要求,着重於三個方面的建設:一是庭審方式接地氣,加大了車載法庭巡迴審理,加強審判工作“五進”,廣泛徵詢旁聽庭審公民意見、建議。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作用,構建了民主高效的審判機制。二是個案答疑重溝通,制定了《判前釋明、判後答疑制度》等14項制度,立案時,必須向當事人告知訴訟可能存在的風險,民商事案件主動向當事人提示進行訴前財產保全;審結後,裁判文書由辦案法官直接送達,進行面對面的判後答疑,特別注重為敗訴當事人詳細分析敗訴的原因。三是注重調解機制聯動,米脂法院傳承和發揚“三三制”民主政權傳統,拓展了司法民主的廣度,吳堡法院聘請62名羣眾作為特邀調解員,在法院和各鄉(鎮)設立工作室,建起了民意溝通的橋樑。2010年以來,全市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調撤率保持在80%以上,穩居全省第一。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司法公開
信息化建設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司法公開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證。兩項工作需統籌兼顧、共同推進。
(一)紮實推進法院信息化建設。紮實開展信息化建設。一是全面實現了信息網絡全覆蓋,配齊硬件、優化軟件,搭建起了二級法院互聯互通、安全快捷的信息高速路,確保沒有孤島法庭和斷線法官。二是全面實現了網上辦公辦案,通過領導帶頭、制度倒逼,所有的公文均通過內網擬稿、修改、傳閲、籤批。停止了所有紙質裁判文書審批,案卷掃描、文書審籤、簽章用印、審查結案、案件評查、信訪接待等全部在網上進行。
(二)全力推動公開平台建設。紮實開展了公開平台建設。一是審判流程公開,主動向當事人提供司法公開告知書36119份,2014年受理的案件全部實現了訴訟檔案電子化,依託陝西法院公眾服務平台,方便當事人憑密碼從平台獲取審理信息。二是裁判文書公開,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公開裁判文書4777份,同時在榆林法院網發佈社會關注度高、具有法制教育意義的裁判文書262份。三是執行信息公開,公開立案標準,拍賣公告等信息,推廣了涉案物品網上拍賣機制,提供不履行執行義務者信息查詢,建立了執行工作聯動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四是注重網絡平台建設,全市法院均建成了門户網站,點擊量已突破1500萬次,開通了官方微博,關注的網民有5.8萬人。對“房姐”龔愛愛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等社會關注度高的59件案件,進行網絡直播。信息化技術與網絡平台的應用讓人民羣眾通過看得見、聽得懂、信得過的方式體驗感受司法公正的全過程,拓展了羣眾監督渠道。
四、轉變司法作風,打造過硬隊伍
司法作風是黨的作風在司法領域的體現,關係人心向背。我院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一是狠抓路線教育,按照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市中院黨組按照“三嚴三實”的標準,先後組織6次集中學習,162名幹警接受集中輪訓。向78個部門發函徵求意見,在基層聯繫點召開10次座談會,彙總梳理出各類問題建議380條,查找出“四風”問題16條,我院的路線教育活動正在進行中。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了黨性意識,堅定了理想信念。二是強化機關黨建,按照“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工作思路,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創新開展了“我是一名黨員法官”活動,增強了黨員幹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三是深化廉潔教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落實“四個決不允許”的要求,深入解決“六難三案”,堅決糾正“冷硬橫推”、“吃拿卡要”、“慵懶散奢”等問題,穩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確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四是服務幸福榆林建設,依法妥善化解舊城改造、道路建設、新城開發等重大市政項目引發的糾紛,依法調處退股、退房、土林地權屬、礦權等羣體性糾紛,為幸福榆林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現任領導

副院長:楊文清、高永穎 [2] 

陝西省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所獲榮譽

通過榆林中院全院幹警的努力,2010年以來,共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473個,其中國家級表彰獎勵12個,省級表彰獎勵71個,市級表彰獎勵390個。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起連續四年分別被省法院、榆林市委評為優秀單位。由於幹警精神面貌良好,還被評為省級精神文明單位和省級衞生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