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快書

鎖定
20世紀50年代,劉志鵬將山東快書、快板等藝術融入陝西快板,並在山東快書一代宗師高元鈞和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幫助下,創立了陝西快書。20世紀60年代,陝西快書為中國曲藝界所承認,劉志鵬為名副其實的陝西快書創始人。在他的努力下,這種具有陝西地方特色的曲藝形式得以推廣和流傳,在西北乃至全中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18年10月27日,劉文龍導演、李佳哲表演的陝西快書《豬八戒拱地》播出於中央電視台 [2] 
中文名
陝西快書
類    別
説唱藝術
地    區
陝西省

陝西快書傳承價值

為了把陝西快書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保護好併發揚光大,2007年6月19日,成立了陝西快書委員會。20世紀50年代後期,曲藝藝術家劉志鵬將山東快書、快板書等姊妹藝術與陝西快板結合後,創出新的曲種——陝西快書。陝西快書曾在1960年中國職工會演中大受好評,並很快在全省,尤其是關中地區傳播開來。
陝西快書委員會主任劉文龍 陝西快書委員會主任劉文龍
2018年3月24日,陝西快書傳承人劉文龍與徒弟李佳哲參加第三屆寒窯飄彩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春展演。 [1] 
劉文龍與徒弟李佳哲參加第三屆寒窯飄彩節暨非遺新春展演 劉文龍與徒弟李佳哲參加第三屆寒窯飄彩節暨非遺新春展演
2020年10月12日——15日,80歲的非遺傳承人劉文龍與他最小的徒弟李佳哲及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共同參加第三屆中國鹽都·全國鄉村優秀曲藝節目交流展演暨優秀曲藝作品創作論壇。 [3] 
劉文龍與最小徒弟李佳哲參加第三屆全國鄉村優秀曲藝節目交流展演 劉文龍與最小徒弟李佳哲參加第三屆全國鄉村優秀曲藝節目交流展演
2022年7月29日,陝西快書委員會主任、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文龍和他的弟子、全國青少年曲藝邀請賽一等獎獲得者李佳哲參加陝西旅遊集團“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4] 
劉文龍和弟子李佳哲參加陝西旅遊集團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劉文龍和弟子李佳哲參加陝西旅遊集團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2024年2月12日,劉文龍李佳哲師徒參加由中共陝西省委老幹部局、陝西省民政廳、陝西省衞生健康委員會、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陝西廣播電視台)主辦的《陝閃芳華·盛世聚歡顏》2024甲辰龍年陝西省老年春節聯歡晚會 [5] 
劉文龍、李佳哲師徒參加2024年陝西老年春晚 劉文龍、李佳哲師徒參加2024年陝西老年春晚

陝西快書主要特徵

從陝西快書的產生、發展過程來看,它除了具有陝西快板和山東快書的某些特點之外,更有獨特的風格:
第一、在情節結構上有説書的路子和釦子。
所謂説書的路子,就是故事往往是直線發展,一個故事一條線,也稱單線發展,以此來推進故事情節。如《換錘》,就是通過解放軍戰士張春雷和連長比賽掄錘,張春雷輸了之後,如何下決心練習要趕上連長來展開矛盾。此外,再無別的矛盾衝突。如《學繡花》,是寫女青年趙紅霞幫助未婚夫李志華練習外科縫合技術的故事。作品一開始,着力寫兩個人如何專心致志地練習,使不懂醫術的李志華的母親產生疑問,批評他(她)們“吃了飯不把正事幹”,把“社會上的歪風吹到家(了)”給觀眾留下懸念。當故事發展到“釦子”解開,李大媽“望着他倆笑哈哈”時,觀眾也豁然明瞭。這個意外的誤會,既符合李大媽的身份,又從屬於主要矛盾衝突的發展,增強了藝術效果。這種結構上的特點同山東快書、快板書一樣。
所謂書釦子,就是在故事的發展中,不能平鋪直敍,應該有從屬於主要矛盾衝突的跌宕曲折的情節,既給觀眾以出乎意外的變化,而結果仍在情理之中,從而起到扣人心絃、增強觀眾欣賞興趣的作用。這整個過程必須入情入理,自然和諧,切忌生造做作。
另外,在句式結構上,打破了陝西快板原有的多是7字或10字句的呆板格式,而是以7字句為主的長短句。同時,還常常夾有道白或旁白,不僅為演員提供了表演空間,在氣氛上也顯得生動活潑。
第二、在語言上,通俗易懂,節奏鮮明,富有動作性,而且以關中語音語氣為主。
陝西快書是一種説唱藝術,演員直接用語言進行藝術創造,以完成其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因此,語言必須通俗易懂,切忌運用深奧難懂或生疏晦澀的語言,而且要大眾化。一是因為它説得較快,只有讓觀眾一聽便懂,才能達到應有的聽覺效果。二是説唱時要打板伴奏,語言過於冗長和彆扭,演員不易表演。另外,節奏鮮明,也是一般説唱藝術共有的語言特點。
一般説來,陝西快書都有故事情節,有人物,無論塑造人物形象,還是表現人物對事物的立場感受、態度或內心活動的變化,這些都離不開人物的行為舉動或心聲的袒露。這樣,演員必然要一邊説,一邊表演並儘量以調動其表現和動作來輔助語言表述。所以語言要儘可能地富有動作性。
語言的另一個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區別於其他説唱藝術的特點,就是以陝西的地方語言為主,特別是以關中道的語音語氣為主。如果忽視了這個特點,就沒有“陝西”味了,往往會變成“快板書”。
語言都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人們一聽,就有陝西的特點。當然,也要防止使用那些過於生僻的地方土語,這會妨礙陝西快書的傳播和流行,必須注意運用那些基本上大家都能聽懂的大眾化了的陝西地方語言。
第三、在韻律上,要和諧,且富於音樂性。
陝西快板屬於韻誦類的曲種,同山東快書、快板書等一樣,通常採用“十三轍”,都是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規則的合轍押韻,使演員説起來琅琅上口,和諧動聽,容易促使演員記憶和背誦,且有助於表現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一般説來,它的第一句必須押韻,這叫“定轍”,或稱“起韻”。後邊的句子,則是句合轍,上句一般不合轍。合轍的規律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偶句必須押韻。同時要注意選好平仄:上仄下平。上句的句尾不管是否押韻,最好用仄聲字;下句的句尾必須押韻,最好用平聲字。忌諱一順邊,就是説,上下句的句尾不能都是平聲和仄聲。因為仄聲發出的音短促沉重,不便於拖長;平聲字發出的音悠揚輕快,可以拖長,放在韻腳上,便於行腔拉音。
第四、在伴奏上,用“四頁瓦”。
説唱藝術都有相適應的伴奏器具。陝西快書演員為了同其他曲種伴奏相區別,則採用四頁約4寸長的竹板,因為形狀象房上用的陶瓦,故起名“四頁瓦”。聲音清脆、響亮、打法富於變化,演員表演時,結合故事情節的需要,還可以擬作道具使用。如鋤頭、刀槍等。

陝西快書主要評價

隨着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人民羣眾的文化水平和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也不斷提高,陝西快板也有了很大改進。例如,由原來多數沒有故事情節,只講道理,抒發點滴感情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展到較多地有了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而且重視刻畫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王老九的《張玉蟬》和牛來成、田玉傑的《一朵大紅花》等,就屬於這類作品。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快板藝人要反映人們意識形態、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樹立新思想、新觀念的發展變化,僅靠語言敍述的快板藝術形式就很難從人物細膩、逼真的情感轉化上來完成這個任務,這就迫切要求演員除了用語言敍述之外,還必須有其豐富的表演和內心獨白來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陝西快板藝人便積極的學習、借鑑具有悠久歷史的山東快書的表演特點,在陝西快板的基礎上,不斷創造、摸索、實踐和完善,直到1959年陝西省羣眾業餘文藝會演時,以禮泉縣代表團演出的別具風格的《看娃》為標誌,才定名為陝西快書。表演者叫劉志鵬。從此,陝西快書便以一種獨立的曲種登上了陝西曲壇,以獨特的藝術風采,在藝術百花園中,爭奇鬥豔。
1960年,中國舉行職工文藝會演,經過山東快書老藝人鄒永學的精心指導和錘鍊,陝西代表團在北京演出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陝西快書《趙夢桃》。這朵在陝西曲壇綻開不久的曲藝新花,在全國曲壇顯姿露容以後,立即得到了全國曲藝界的重視與好評。著名山東快書藝人高元鈞老先生以滿腔的熱情,在《人民日報》撰寫《曲藝花園出新苗——談談天津快板、陝西快書》的文章,讚揚陝西快書“是一隻有強烈鄉土風味的新種”,“有着自己的獨特風格”,積極扶持並肯定了這個新曲種。從此,陝西快書便在全國曲壇大放異彩。
隨後,經過藝人和創作人員的不斷豐富和完善,陝西快書無論從思想內容和表演藝術,從創作到演出,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不僅在專業文藝團體有專業演員,而且在工農商學兵等各條戰線上,還有一大批業餘演員和作者,成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了其它藝術形式不可取代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