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

鎖定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舊址暨同心清真大寺 [1]  位於同心縣城西南老城內,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中文名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
地理位置
陝甘寧省豫海縣
景點級別
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
成立時間
元末明初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簡介

其建築風格集中國古典宮殿樓閣藝術與伊斯蘭文化為一體,造型古樸典雅,規模雄宏壯觀,為寧夏境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200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向中宣部推薦,申報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紅色革命歷史遺蹟有三家,除了六盤山長征紀念館和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外,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舊址暨同心清真大寺便是其中之一。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歷史回顧

追溯歷史,70年前,即1936年5月,為了鞏固和擴大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軍團和十五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西方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開始了繼東征之後著名的西征。紅軍西征剛開始,黨中央、中央軍委就發出了《關於回民工作的指示》,西征紅軍自6月9日進至寧夏豫旺縣境(今同心縣預旺、下馬關一帶)後,當地廣大回漢羣眾歡欣鼓舞,革命熱情空前高漲,積極參軍參戰,並有組織的贈送了“歡迎糧”,捐助了“抗日款”,成立了“回民聯合會”、“回民解放會”、“抗日救國會”等羣眾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在廣大革命羣眾的積級響應下,西征紅軍於6月27日解放了豫旺縣城所在地下馬關,隨後成立了蘇維埃陝甘寧省豫旺縣政府,並在回族聚居地區的豫旺、下馬關、同心城、王家團莊等地相繼建立了區、鄉級基層革命政權,同時又解放了鄰近的海原縣高崖、關橋、李旺等地。自此,創建回民自治政府的條件基本成熟。8月初,中共陝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遵照毛主席關於“建立回民自治的政府”指示精神來到同心城,同紅十五軍團首長成立了以李富春、程子華、王首道、唐天際、王柏棟、黃鎮、楊奇清、馬青年等為成員的籌備委員會,決定在豫旺縣和已解放的海原縣部分回族聚居區開闢建立一個回民自治政權,命名“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籌委會經過緊張工作,起草了自治政府有關文件,擬定了自治政府成立議程,並立即給毛主席、黨中央、中央軍委、回民獨立師、獨立團及回族宗教人士、土爾其代表發出了通電。
1936年10月20日,清水河畔的古老寺院內彩旗招展,熱鬧非凡。上午10時許,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在這裏隆重成立了!這是全國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自治政府成立代表大會歷時3天,來自豫海地區的人民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共300多人蔘加了大會,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認真討論了西北的形勢和回民自治與抗日救國等問題,討論通過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條例》、《減租減息條例》、《土地條例》等決議案,決定起用了刻有斧頭、鐮刀、五星和漢文、阿拉伯文並書的政府印章。僱農出身的回族青年馬和福當選為政府主席,政府所在地設在王家團莊。當時的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對大會作了及時報道:“豫旺以西及海原地帶的回民區域,現以同心城、王家團莊、李旺堡、窯山及海原城東,新成立完全的回民縣,實行了‘民族自決’的口號。於本月二十日在同心城召開成立大會,廣大的回民羣眾自已選派代表參加,豫旺屬兩個自治區、鄉政府,也選舉代表前往參加,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是回民解放的先聲!”
1936年11月,彭德懷率紅一方面軍總部,賀龍、關嚮應率紅二方面軍總部,朱德、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部分部隊勝利會聚同心城,進行了紅軍三大主力的第一次會師;11月12日,紅軍總司令朱德、西征紅軍總司令員彭德懷等紅軍將士和當地回漢羣眾一萬多人在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門前的河灘上,召開了三軍會師聯歡大會。1996年,同心縣有關領導看望曾見證這段歷史的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蕭克將軍時,老將軍情憶往事,感慨萬千,便欣然命筆:紅軍長征陝甘寧,三軍會聚同心城。
在豫海這樣一個回族聚居區建立回民自治的政府,是紅軍西征勝利的產物,是紅軍貫徹黨的民族自決方針,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正確解決民族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回族聚居區的最初嘗試,為我黨進一步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全面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鑑,被譽為回民解放的先聲,其意義極為深遠,影響涉及四海。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舊址的維修和管護工作。自治區政府曾先後數次撥專款對其進行了大規模地維修。近年來,同心縣因地制宜,以舊址為中心保護性地開發建設了“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生態園”,現已形成了主體建築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輻射面近兩平方公里的生態規模羣。又爭取到福建省惠安縣援建項目資金一百多萬元,擬建成總長1.6公里的柏油路,以解決大寺到縣城中心的交通不便問題。2004年,國家《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又將以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舊址為中心的同心縣系列紅色旅遊景點列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2006年,又斥資1050萬,以舊址為中心建造“紅軍西征紀念園”。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舊址正以她古樸的建築風貌、深厚的革命積澱和獨特的革命歷史地位在當地的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窗口作用。中央電視台一套《世紀回眸》欄目曾以《預海往事—1936年西征紅軍在同心》為題做過三集專題片,四套《走遍中國》、十二套《我最喜愛的西部城市》等欄目也都以舊址及其紅色革命史為主要內容做過專題報道。從1980年開始,先後有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比利時、美國、日本、法國、馬來西亞、英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到達這裏。如今,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每年都有數萬名國內外遊人到這裏參觀訪問,考察學習。
在擴大對外開放,增進對外交流的同時,當地政府更是高度重視舊址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重大價值,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免費對國內外遊人開放。每逢寧夏解放紀念日、預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紀念日、青年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這裏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紅色革命歷史報告會、專題講座,紅色遺物展示會、青少年團隊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今,利用這處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對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少年、中小學生進行以“牢記歷史、加強團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已成為當地政府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成了幹部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今,來到舊址,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跡,站在其所在的高地上,俯瞰山坡四周,成片的松柏蒼翠如染,蜿蜒的清水河奔騰北行,古遺址、紅軍井作為歷史的實物見證豐實厚重,當年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會場古風猶存……撫今追昔,一切無不使人想起當年紅軍將士旌旗獵獵,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無限豪情,頓生前赴後繼之懷古激情。
我們堅信,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進程的不斷加快和《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的逐步實施,一個以紅軍西征史實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旅遊景區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屆時,同心的紅色革命歷史將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文化品牌,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舊址也必將以更加動人的勃勃生機,成為新世紀同心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的見證和象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