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北話

(陝北地方方言)

鎖定
陝北話、又稱陝北方言,是一種使用於陝西省北部及其附近地區的漢語方言,語言學上系屬晉語。陝北話,你究竟能“解(hài)哈”(理解)多少?都説陝北話乍一聽來,有點土得掉渣。不過,細細咀嚼,方才品得其中韻味無窮。
中文名稱
陝北話
使用地區
陝西北部
語系語族
漢藏語系-漢語語族
語    種
漢語
系    屬
晉語
類    型
漢語方言

陝北話如聽古人言

很多人都説,陝北話聽不懂,因為陝北人不經意間掛在嘴上的方言,就像古人説的文言文。著名作家史鐵生也曾感慨:“陝北人説古代話!”
  2007年,曾在延安插隊的北京知青王克明出版了研究陝北話的專著《聽見古代》,蒐集了3900多個詞語,並儘量從古代典籍中找到出處,稱“聽陝北人説話,如同聽古人言”。
  聽陝北人説話,緣何如同聽古人言,或者説陝北話為何會這麼古老?榆林學院中文系退休教授馬世平介紹,陝北是黃帝部族的發祥地和主要活動區域之一,後成為周秦故地,漢代時又處在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因此文化底藴深厚。體現在方言中,一方面,陝北話保留着大量周秦古語,可以在典籍中找到很多依據;另一方面,陝北話又融會了漢代各個文化區的語言,荊、淮、吳、楚方言,無不在陝北話中得到保存。
  多年從事陝北民俗研究的張俊誼認為,陝北話之所以保留了很多古漢語,是因為一方面陝北地處北方,歷史上的古漢語產生於這裏;一方面在歷史的演進中,由於陝北閉塞、與外界交流少的緣故,直接決定了很多古漢語在陝北保留了下來。
  其實,當我們津津有味地拜讀古文時,你是否發現很多詞語似曾相識。如陝北本土作家路遙《平凡的世界》,又未嘗不可當作一本古書來讀,史鐵生《遙遠的清平灣》,都提到過關於陝北話中保留着大量的古漢語。還有,丁玲《一顆未出膛的子彈》中提到:“你到底是那搭人,年級説的話咱解(hai)不哈嘛!”這裏的“解不哈”就是不明白。李季《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十二中有:“那時都是猴娃娃,可不能光憑你媽的那一句話”中,“猴娃娃”就是純正的陝北話,是對小孩子的暱稱。

陝北話陝北民歌宣傳

説到陝北話的傳承,我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陝北民歌,因為,陝北民歌依附於陝北話。
  對陝北民歌頗有研究的榆林學院中文系主任賀智利表示,陝北民歌裏繞不過陝北話,陝北民歌就生長在陝北話裏。而今的一些年輕歌手,嫌方言土氣,想用“洋氣”的普通話唱陝北民歌,但一唱就唱沒了“精氣”。還有一些非陝北籍的歌手唱陝北民歌,他們倒是想用地道的陝北話演唱,但由於語言不通,鼻腔裏缺少鼻音,他們便唱不出陝北民歌那種渾厚大氣的感覺。
  如有這樣一句陝北民歌:“你媽媽打你不成材,露水水地裏穿紅鞋。”“鞋”在陝北方言中讀hai,而許多演唱者卻把“鞋”字唱成了xie,這樣唱既不與上一句“材”押韻,又失去了陝北話風味。
  説到對陝北話的研究,那我們就不得不提2011年出版的我國第一部大型陝北方言詞典《陝北語大詞典》,詞典共24卷200多萬字,24000多詞條。這本書竟然是一對父子花費半個世紀的嘔心之作,他們就是清澗縣76歲的楊明芳老人和46歲的兒子楊進。楊進説:“20多年來,我走遍了榆林、延安兩地數百個村子,父親則負責對我搜集到的詞語進行釋義、考證。”不僅如此,楊進更是走遍了全國各地有珍藏陝北話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蒐集了3萬多個詞條,最終有24000多個入書。
  而在楊進看來,陝北話的詞語究竟有多少無法説清,但對其的傳承有三種途徑:筆記記載、民歌傳唱和口頭交流。“應該説,陝北民歌對陝北話的傳承最為明顯,意義也最重大”。

陝北話陝北笑話

正宗陝北方言笑話
“樹格擦擦上圪蹴兩個巧巧,母巧巧對公巧巧説:咋及老見你嘴裏格軟軟格軟軟的吃甚着了?公巧巧説:鱉宗。母巧巧又問:拉的?公巧兒説:才將在地哈逮的麼。母巧兒又説:則你幹給俄也逮上一個麼。公巧兒罵道:你個懶孫!自個兒不逮個三?母巧兒説:那你給俄吃上一點點麼,就一點點。公巧兒説:一滿剩哈半格答答蘭。母巧兒説:就吼吼兒一點兒咋個?公巧兒説:就不。母巧兒惱蘭,蘭腦上美美的把公巧兒顛了一打,一哈把鱉宗打得趟蘭,説:叫你給老丫再髒!丫丫吃不成都別想吃!公巧兒説:則幹趟蘭麼,你咋周麼個冷孫!則去求,再等丫丫引你串着。”
  這個笑話可能很多外地人根本就看不懂,如“巧巧”其實就是“小鳥”,“鱉宗”就是普通話中的“螞蚱”,“懶孫”就是“懶鬼,懶漢”,“丫丫”就是“爺爺”。更有人調侃稱:“這可以説是陝北方言八級考試了,一般人絕對過不了。”
陝北人寫的情書
“青愛的,克多時沒見你蘭,不曉得你過得雜個。你記不記得俄蘭,説句淘心窩子話,我克想你蘭……我一哈就看上你蘭,咱們都是農村娃娃,你心不高,我樣普通,咱們湊合過日子吧。好蘭,我就寫這麼些吧,一切盡在不言中,想你的夜,黑的是啥也看不見❤️!”

陝北話現狀

陝北話沒以前地道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行走在陝北的大街小巷,聽到的都是普通話,説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不地道了。
  馬世平説:“如今陝北大多數年輕人和小孩都已經説普通話了,會説地道陝北話的也就是些老年人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們。”

陝北話面臨消失危險

陝北話中詞彙由於形成的特殊性,在普通話中是永遠找不到更確切的詞語替代。現在,這些優秀的民俗文化面臨着消失的危機,不僅是陝北話,全國各地方言和全世界的一些語言都面臨同樣的命運。
  “再過41年,90%的人類語言將消失!”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詩人羅慶春語出驚人,並提出希望建一座“語言博物館”。
  馬世平認為,在陝北話發展過程中,方言的許多特色也會消失。比如,陝北現在很多人就不再使用”入聲“了,還比如“上街”以前讀作“shànggāi”,現在讀作“shàngjiē”;“下去”過去讀作“hàge”,現在很多人就讀作“xiàqù”,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賀智利認為,方言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是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陝北話要在變異中發展,在發展中變異。如今,陝北話中容納了很多外來詞,在交流中,陝北話中一些符合社會需求的語言也被其他地方所接受。現在陝北發展了,與外界交流愈加頻繁,陝北方言也要隨之進步融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