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北民歌

鎖定
陝北民歌,主要流傳在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陝北民歌歷史形成時間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產生於周代中期,至漢代穩定成形。陝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調、船工號子、大秧歌調、旱船曲、酒麴、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澗道情、傳統小調及眾多風俗歌曲等共兩萬七千餘首。其代表性曲目有《東方紅》《蘭花花》《三十里鋪》《趕牲靈》等。 [1] 
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73。 [2] 
中文名
陝北民歌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陝西省榆林市、延安
遺產類型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73

陝北民歌歷史淵源

陝北民歌演唱
陝北民歌演唱(6張)
早期的陝北民歌流傳沒有出現文字記載形式,流傳下來了一些簡單、笨重的人力勞動形式,如《榆林號子》:“呦嗬,呦嗬,呦嗬嗬!”再如《老號子》:“呦嗬幼嗬,呦嗬幼嗬嗨!”受到原始社會生產力的制約,加上萬物枯焦的旱災、飛沙走石的狂風、吞沒一切的洪水等自然災害給人類所帶來的恐懼和磨難是難以抗拒的,於是他們開始祈求神靈的保佑,希望得到心靈上的解脱。原始的巫術活動開始湧現,又產生了祭祀歌,成了勞動號子之後又一古老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民歌雛形。封建社會的到來,一些具有陝北地區特色的陝北民歌逐漸形成。陝北民歌一直以口頭形式來傳承,具體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已經無從考證。 [3] 
1939年,民歌研究會在延安成立,魯迅藝術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收集整理了一些早期流傳於民間的陝北民歌,並對其加以研究和整理。 [3] 
1942年,魯迅藝術學院的工作者們開始逐漸深入米脂、綏德等地方,大量民歌得以採集,並進行了深度創作。陝北民歌漸漸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被人們喜愛和流傳。 [3] 
1943年,李有源編寫創作了有10餘段陝北民歌歌詞的《移民歌》。 [4] 
1944年初,來佳縣採風的延安魯藝文藝工作者馬可、劉熾、張魯等人將這首歌記錄了下來。 [4] 

陝北民歌基本特徵

陝北民歌地域特徵

陝北民歌有它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這種既通俗又亮麗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壇聖殿之上,用小調小曲宣泄黃鐘大呂之勢。陝北人平時較愛唱的民歌是情歌。在8000首陝北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容有關的作品,佔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容。 [5] 

陝北民歌主要分類

(1)從內容上分為:傳統型、革命型。其中傳統型有包括人們的生活、愛情、傳説故事等。 [3] 
(2)從曲調上分為:勞動號子、小調、秧歌曲、神曲、神漢曲等等。 [3] 
(3)從體裁上分為:號子、山歌、小調、兒歌等。 [3] 
號子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勞動過程中用以提高勞動人民精神的,並且統一勞動號令、協作勞動動作而歌唱的動力性歌曲。其特點是律動性強、節奏強烈,起着統一節奏、消除疲勞的作用,一般歌唱形式由一人領唱,多人和唱。它伴隨着人們生產勞動,故又稱為勞動號子。勞動號子一般勞動的強度越大,每一腔的句幅就會越短。歌唱的同時也要加入相對應的動作用以鼓舞士氣。 [3] 
山歌是在山間即興演唱的歌曲,其特點高亢嘹亮,短小精幹,音樂形式自由,貼近人民的生活。“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主要流行於陝北的榆林、延安兩個地區;一般是一調多詞,分為兩句體結構,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委婉動聽。 [3] 
小調是不受任何環境條件的制約,也不需要用絲絃和打擊樂的伴奏,無論是在田間放牧,還是在家做針線、推碾子等,都可隨人們的心情即興唱上幾句,表達最真實的情感。 [3] 

陝北民歌演唱技巧

陝北民歌在長時間的發展與演變中,逐漸形成陝北民歌所獨有的演唱技巧。陝北民歌最大的特點在於音域寬廣、旋律變化大,所以,演唱陝北民歌不僅需要運用潤腔技巧,混合真假嗓,同時還要注意發音、咬字、快慢等。 [6] 
陝北民歌演唱形式 陝北民歌演唱形式
(一)平腔的演唱特點,平腔也稱為直音。由於長年生活在黃土高原上,陝北人養成了豪邁爽朗的性格特點,從而決定了陝北民歌音樂高亢嘹亮,大起大落的特徵,在演唱長音時通常以平腔為主。平腔唱法最大的特點在於發聲響亮,餘韻悠長,情感飽滿,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十分鮮明。而在處理直音時,一般採用漸強的方式,例如需要招呼對面山坡上的人時,一般都會放聲高歌:“哎~~~,回~來~~~!”。 [6] 
平腔唱法分為三類:1、全部真嗓音演唱。根據歌曲的節奏,所採用的演唱技巧也不同,如果歌曲節奏不快,旋律的起伏較小,比如《攬工歌》,演唱時要注意體現憂傷的氛圍,如果歌曲節奏較快,音域相對也較為狹窄,比如歌曲《天心順》,演唱時要注意力度及直暢性。2、真假唱結合。如果歌曲自身的旋律變化較為豐富,演唱時則需要將真嗓與假嗓相互結合,由於音程跳動幅度較大,真嗓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就需要採用假聲,來滿足歌曲演唱的需求。例如陝北一帶廣泛流傳的信天游,在演唱時普遍採用真假唱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歌曲《船伕曲》,為了體現船伕粗獷悲壯的特徵,真聲與假音之間的過度要儘量合理自然,才能體現船伕內心的情感。在演唱時還需要控制好發音、氣息及呼吸,結合演唱的實際需求,對假聲的比例進行合理的調控。3、假唱為主。演唱時以假唱為主,主要是在長音後加入裝飾音,以歌曲《我心上就綰你一個人》為例,在演唱第一句句末的“頭”字時,需要運用甩腔的演唱技巧。在“石”字演唱完成之後,迅速提氣,把音送到頭腔並且快速地甩出去,從而充分地體現戀人之間眷戀不捨的情感,展現陝北民歌獨有的藝術特色。 [6] 
(二)斷腔的演唱特點,也稱為頓腔及頓音。斷腔既有一收一放之斷,也有一輕一重之斷。斷腔最大的特點是發音短促、有力,每一個音符都真切實在,咬字清晰。比如,小調歌曲《光棍哭妻》中的斷腔要唱得重而短,從而展示光棍“哭”妻的悲慘心理,而在《打鞦韆》中斷腔則要強調字頭,要頓得輕而短,從而展現出姐妹兩人俊俏活潑的形象。 [7]  [6] 
斷腔的技巧分為兩類,一類是“一字數斷”,另一類是“一腔數斷”。在“耍絲絃”當中,還有一種獨特的斷腔技巧,也即“一字多斷”。運用斷腔演唱時,需要清晰地唱出每一個音,每一個字。在實際的演唱當中,斷腔唱法的技巧運用注重短、頓、巧,如此才能充分展現歌曲特色。 [6] 
陝北民歌演唱形式 陝北民歌演唱形式
(三)滑音的演唱特點,滑音是一種特殊的演唱方法。滑音的表現方式十分豐富,具體又可分為上滑音、大滑音、小滑音等。以歌曲《趕牲靈》為例,在演唱“頭”字和“三”字時,都需要採用滑音。 [6] 
1、大滑音。大滑音的唱法比較誇張,以歌曲《説下個日子讓你走》為例,在演唱歌詞“一把扯住哥哥的馬”時,運用下滑音進行演唱,從而體現人物想留下哥哥的迫切心情,而在演唱歌詞“説下個日子讓你走”時,也需要運用下滑音技巧,來表現心中的眷戀與不捨。2、小滑音。小滑音是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演唱技巧,演唱的形式主要體現為下行滑音。比如陝北民歌《知心話兒捎來的》,在演唱歌詞中的“咿”字時,採用下滑音,雖然並沒有實際的內容,但是通過小滑音技巧的運用,能夠更好地表現情人見面時喜悦的心情。再比如歌曲《趕牲靈》,在演唱“頭”字與“三”字時,採用下滑音技巧,演唱的同時需要注意音色及力度的變化,通過運用下滑音技巧來體現生活的趣味和陝北民歌獨有的意韻。 [6] 
(四)短裝飾音特點,陝北民歌中很多長音之後都添加有短裝飾音,這也是其語言習慣的表現。這種音常常音域很高,時值較短。在演唱該長音時,其後的短裝飾音需要向丟東西一樣甩出去,之前的長音拖夠時值後,要立馬把氣一提,使聲音進行頭腔,並立刻換氣唱下一句,這又重又短的音,就是用假聲演唱的結果。這種唱法不但能夠讓長音聽起來穿透力很強,有頭有尾,還能夠展現陝北語言獨特的語氣。同時,陝北人豪放、粗獷的性格也使其音樂的旋律線和直暢性直上直下、起伏較大。尤其是對旋律中長音的處理大多都使用直音唱法。陝北民歌中的直音需要按照多種作品的情感變為收口腔、橄欖腔、喇叭腔等;長音通過直音的方式展現,例如《不信窮根扯不斷》《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都是通過直音唱法演唱,幾個哎喲、哎呀等都是直音,按照情感對音色、速度、力度等進行多種處理,展示出了一種嘆息、一種蒼涼,又好像一聲哀怨的長嘆,同時還像是對蒼天的發問與控告,把積壓在心中的苦悶都展示了出來。 [7] 

陝北民歌調式節奏

調式:陝北民歌的核心調式就是徵調式和商調式,結尾的音調變化和開頭的變化,中間不變就使音樂形式越來越豐富。陝北民歌的數量較多,調式也多。最常見的是徵調式,五聲最多。音階分為“花音音階”和“苦音音階”。“花音音階”產生於陝北,跟陝北的地理文化息息相關,是從秦腔裏轉變而來的;“苦音音腔”流傳於中國西北部分地區,陝北民歌主要體現的是悲情、淒涼的情感主線。五聲調式再加入清角和閏,給旋律富有了淒涼的感覺。 [8] 
節奏:陝北民歌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天游,信天游比較大眾化,之所以如此流行就是因為只要是陝北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演唱,信天游的曲調有很多種變化多端,歌詞通俗易懂,節奏自由。山曲則規整均勻;爬山調的節奏節拍就比較固定。 [8] 

陝北民歌代表作品

陝北民歌中的代表曲目主要有《東方紅》《蘭花花》《三十里鋪》《趕牲靈》《走西口》《劉志丹》《橫山下來游擊隊》《春節序曲》《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推炒麪》《五哥放羊》《刨洋芋》《繡金匾》《不信窮根扯不斷》《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知心話兒捎來的》《攬工歌》《天心順》《船伕曲》《我心上就綰你一個人》等。 [1]  [5]  [9]  [7]  [6] 

陝北民歌傳承保護

陝北民歌傳承價值

流行的陝北民歌,大部分產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反映陝北人民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具有珍貴的革命歷史價值。 [5] 
黃土高原廣袤、雄渾中透出蒼涼,那高亢粗獷、悠揚質樸、熱情奔放的一首首陝北民歌,向世人盡情展示着陝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態度和人文價值。 [9] 

陝北民歌傳承狀況

陝北民歌繼承與發展受現如今流行歌曲的影響在當今的城市當中,也存在着一些陝北的民歌歌手,這些陝北民歌歌手為了生產,不得不活躍在一些商演和陝北特色飯店中,他們遍佈陝西各地。 [10] 
陝北民歌在傳承過程中出現了斷層現象,老一輩民歌手日漸衰邁,年輕一代對這一傳統音樂表現形式的文化認同感日漸衰弱,導致陝北民歌的傳承發展受到阻礙。 [1]  在如今的社會中,能夠流行傳唱的很少。能夠被人們所熟知的陝北民歌,都是在很大的機緣巧合下成為流行的民歌,這樣的陝北民歌也時常出現在文藝匯演中,對於這樣流傳甚廣的陝北民歌,各級機關和政府都特別的重視,也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傳承和保護。 [10] 

陝北民歌傳承人物

賀玉堂,男,1949年12月25日出生,陝北安塞縣人 [16]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陝北民歌代表性傳承人。陝西省延安市申報,項目名稱:陝北民歌。 [1]  [11] 
1984年,賀玉堂憑藉陝北民歌《看妹妹》獲“第一屆陝北民歌大賽”冠軍。1986年,在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大賽中榮獲二等獎;1988年,陝西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民歌大王賀玉堂》演唱專輯;1993年,陝西省文化廳授予他“民間文藝家”稱號。 [16] 

陝北民歌保護措施

1938年,陝北民歌開始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形態來收集、整理和研究。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大量改編和新編的優秀作品。 [9] 
2008年,延安市政府組織幹部深入各縣區89個鄉鎮,走訪老藝人166位,先後蒐集整理音像、文字、照片、錄音、錄像多種資料。出版了《陝北民歌大全》1—6卷和陝北民歌精選CD《陝北是個好地方》《黃土地的訴説》。成功舉辦了8期陝北民歌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專家為陝北民歌愛好者、詞曲作家授課,參與人員達5000人次。建有陝北民歌傳承保護基地1個、傳習所3個。先後舉辦了五屆陝北民歌大賽和各類民歌比賽。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通過民歌展演、民歌進校園等形式,拉近羣眾和民歌的距離。此外,還選送延安市陝北民歌手參加第四屆中國西部民歌會、中國原生民歌節、中國洛陽牡丹節等活動,進行對外文化交流。 [9] 
2017年,榆林市榆陽區開始籌建陝北民歌博物館,並於2018年建成開放。 [4]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延安市文化文藝中心(延安市羣眾藝術館)獲得陝北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陝北民歌”項目保護單位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延安市羣眾藝術館)評估合格。 [17]  “陝北民歌”項目保護單位榆林市羣眾藝術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榆林市博物館、榆林市圖書館、榆林市文化館)。 [12]  [18] 

陝北民歌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1945年9月3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向全國廣播了改編後的《東方紅》,從此,這首歌以強大的凝聚力從陝北傳出,傳遍大江南北。 [4] 
2016年8月12日、13日,在西安舉辦的“CCTV尋找星光少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少兒專場演出《薪火相傳重温紅色經典夢》演出中,張榮榮、高振振分別以《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和《揚起鞭兒把小曲曲唱》兩首陝北民歌,成功晉級入圍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藝表演。 [13] 
2020年10月31日,《我的信天游》2020杜朋朋陝北民歌賞析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14] 
榮譽表彰
《蘭花花》在2015年11月7日第三屆亞洲微電影節(雲南臨滄體育館)“金海棠獎”頒獎晚會奪得“金海棠獎”優秀作品獎。《蘭花花》在2015年11月13日晚,第三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奪得“金桂花獎”最佳音樂微電影獎。《趕牲靈》在第三屆金丹若國際微電影藝術節已入圍一等獎。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