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北人民迎救星

鎖定
陝北人民迎救星是中國的一副作品。油畫《陝北人民迎救星》,從立意到構圖均具有時代特徵,這顯然是一個經過藝術加工的理想場面。畫面在中心位置塑造了三個具有説明意味的典型形象
中文名
陝北人民迎救星
創作年份
1977年
油畫作者
黃乃源、諶北新
油畫尺寸
330×165釐米

陝北人民迎救星油畫信息

油畫名稱
陝北人民迎救星
創作年份
1977年
油畫作者
黃乃源、諶北新
油畫尺寸
330×165釐米
現藏場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油畫材質
布上油畫

陝北人民迎救星創作背景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陝甘支隊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宣告了歷時一年,縱橫11省,長驅二萬五千裏的長征勝利結束。紅軍剛進入吳起鎮時,當地羣眾誤以為是匪軍又來騷擾,幾乎逃避一空,剩下一些老人。紅軍戰士們首先把街道打掃乾淨,併到處張貼各種標語,對羣眾的財物秋毫無犯。宿營時寧可露宿野外、街頭,也不入民宅。紅軍的一言一行,老人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認定這羣人是好人、自己人。不久,這些老人連夜將躲進山裏的鄉親找了回來。第二天清晨,全鎮男女老少個個笑容滿面,熱烈地握着戰士們的手,向迎接救星一樣興高采烈,欣喜萬分。油畫《陝北人民迎救星》,描繪了陝北人民熱情迎接救星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央紅軍的情景。
陝北人民迎救星 陝北人民迎救星

陝北人民迎救星藝術鑑賞

毛澤東(代表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身披大衣的老農(代表陝北人民)和身背駁殼槍的指揮員(代表陝北赤衞隊),三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毛澤東慈祥的表情和對方信賴的表情,構成了清晰的人民與救星的關係。近旁周恩來謙遜開懷的笑臉,兩邊戰士羣眾簇擁、仰慕的神態,進一步烘托了現場的氣氛。因為是雪景,地面的反光使背光處並不陰暗,所以作者將場面環境設置為逆光,這樣既豐富了形象的層次,又強化了人物輪廓,很巧妙地突出了主體人物。色彩根據當地特點和人物服裝的原貌,以暖灰調為主,穿插其間的黑色穩定了畫面,紅色的旗幟等道具使畫面生動、熱烈。整幅作品陽光的感覺,虔誠的心態,讓人耳邊油然響起《東方紅》的旋律。

陝北人民迎救星作者簡介

黃乃源(1931- ):江西萍鄉人。擅長油畫、美術教育。1950年畢業於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1953年畢業於西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繪畫專業。曾任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作品有《巨輪》、《萍礦洗煤廠》、《陝北會師》、《毛主席到陝北》等。
諶北新(1932- ):江西南昌人。擅長油畫。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55年入中央美術學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學習。西北藝術學院美術系教員、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油畫系主任。主要作品有《陝北人民迎救星》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