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降維打擊

(一種攻擊方式)

鎖定
降維打擊,出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經典作品《三體》,是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將太陽系由三維空間降至二維空間的一種攻擊方式 [1-2] 
現指改變對方所處環境,使其無法適應,從而凸顯出己方的優越性,屬於一種戰略手段。該詞最初在商業領域得到快速傳播,用於形容一種商業思維,並由字面“望文生義”,生出其他含義,即用於形容擁有高端技術的羣體直接進入低端技術羣體的領域,對後者形成碾壓式的打擊,類似於恃強凌弱以大欺小和技術碾壓,其天然帶有壓倒性的比較優勢屬性 [3] 
中文名
降維打擊
拼    音
jiàng wéi dǎ jī
近義詞
降維攻擊
出    處
三體
含    義
攻擊目標本身所處的空間維度使其降低,讓目標無法在低維度空間中生存從而毀滅目標

降維打擊來源出處

降維”原本是計算機科學技術方面的術語,指將高維多媒體數據的特徵向量映射到一維或者低維空間的過程。隨着科幻小説《三體》的熱銷,“降維”與“打擊”組成新的詞語——“降維打擊”,在小説中用於形容外太空生物的一種新型攻擊戰術,即用“二向箔”將攻擊對象本身所處的空間維度降低(如將四維空間降為三維空間,三維空間降為二維空間),致使對方無法在低維度的空間生存以達到打擊對方甚至毀對方的目的 [3] 

降維打擊出現原因

降維打擊科技進步

科技的進步,推動商業社會採納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生產力。在19世紀末的歐洲,彼時的人類社會正困頓於如何處理馬糞、馬尿乃至馬屍的圍城問題——這是作為當時主流交通工具的馬車所帶來的“副產品”——汽車的誕生讓人們一舉免除了上述煩惱 [4] 

降維打擊模式創新

降維打擊的背後還在於模式的創新。
比如互聯網信息流廣告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受眾羣體對於傳統廣告日益反感的痛點。它其實是把廣告內容植入進信息流內容中,穿插在社交媒體、瀏覽頁面中,偽裝甚至真正成為受眾所閲讀新聞資訊信息的一部分,從而提升後者對廣告的容忍和接受程度。根據互聯網廣告公司Marin Software提供的數據顯示,移動端信息流廣告的點擊率要比PC端高出187%,而點擊成本卻低了22%。
比如電商行業對於實體店的降維打擊同樣離不開商業模式的創新。作為零售業的不同分支,電商行業消解了實體店在門店、裝修等層面的維度,構建了一個成本更低的商業鏈條 [4] 

降維打擊具有侷限性

相較於科幻小説中高維文明對低維文明徹底消滅的描繪,“降維打擊”的表現有着侷限性。
首先這並不代表一個行業對另一個行業的完全滅絕,比如攝影領域依然有着為數不少的玩家離不開單反這樣的專業器械,智能手機滿足的只是大眾意義上的照相攝像需求。而傳統相機公司也在積極進行業務轉型,通過開展諸如機械、光學、化學乃至攝影培訓等多元化業務,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同時,也並非所有的互聯網行業都會對相對應的傳統行業造“降維打擊”。
比如外賣行業發展的再風生水起,也很難威脅到餐飲領域。因為好吃且健康才是餐飲行業的核心要素,所以受傷的只有不夠健康、味道也得過且過的方便食品領域。這也就意味着,如果方便食品能夠真正意義上解決上述痛點,那麼其重新迎頭趕上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一件事。
歸根結底,順應趨勢才能基業長青,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4] 

降維打擊範圍泛化

越來越多的媒體將“降維打擊”簡化為“降維”,弱化了其攻擊性強的一面。隨之而來的是“降維”適用範圍的逐漸泛化,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例如:
1.數字閲讀:產品形式簡化與閲讀行為降維(《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1-20)
2.董思源護士用漫畫的方式,告訴患兒及家長做手術的注意事項,就是一種“降維”的溝通方式,患者一看就明白,心中的疑慮也就煙消雲散了。(《中國青年報》2018-10-26)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降維”被用來形容使用新技術或新方法,使得某一方面難度下降、降低。例(1)是指使用新技術帶來閲讀難度的下降,例(2)是指使用新方法帶來溝通難度的下降。
從處於同一平面的“碾壓”到多維度的“降維打擊”再到簡化的“降維”,三者比較級的優勢呈現出由弱到強又由尖鋭到鈍化的趨勢,並從科技用語逐漸泛化到生活各個領域,越來越彰顯出科技滲透、影響生活的力量,彰顯出語言強大的適應能力與生命力。由於這三個詞語帶來了新穎、獨特、誇張的表達效果,同時簡化了常規比較句的繁瑣句式,貼合年輕人標榜自我又崇尚簡潔的心理,因此備受新一代媒體人青睞,頻頻見諸報刊、網絡媒體,方興未艾 [3] 

降維打擊應對措施

“降維打擊”是一場攻防戰,是一場複雜思維與簡單思維的較量,發現自身的缺陷與發現對手的缺陷一樣重要,己方應該不斷豐富和優化自身的業務模型,在競爭對手發現之前找到自身缺陷並及時彌補,可以降低被“降維打擊”的幾率。然而,雖然積極的防守是必要的,但在互聯網時代,進攻卻是最好的防守,己方在增加自身防禦力的同時,要積極“增維”,在“維數”更多的情況下,不但可以讓“低維”對手無從下手,還可以輕鬆對其實施“降維打擊”。
創新是“增維”的有效手段,在互聯網時代,業務革新與技術創新是“降維打擊”的主要力量源泉,每一種被成功實施的“降維打擊”,打擊者必然會創造出新的技術或業務思維。己方應重視技術創新,特別是要加強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專利佈局,用多個領域的專利羣構建企業的多維度保護平台,在應對來自內外部競爭對手的挑戰時就會多一分從容少一分忙亂。也許,未來的“降維打擊”會成為一種推動企業發展的競爭性動力源 [5] 

降維打擊案例説明

  • 軍事領域
冷兵器時代,單兵在同一時間只能攻擊一個方向的敵人,可以視作“一維攻擊”;陣戰出現後,多個士兵組成“一伍”,分別持不同兵器,既可近攻又可遠攻,還能同時應對多個方向的攻擊,“一維攻擊”升級為“二維攻擊”。此時,相互協作的士兵對於單打獨鬥的士兵,往往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例如,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十一人為一隊,分別持長盾牌、藤牌、狼筅、標槍、腰刀、鏜鈀等武器,長短兼具、攻守兼備,通過士兵之間的相互配合,大破為患數十年的倭寇,且屢戰屢捷,成功平息了沿海一帶的倭患。對於武藝高強的倭寇來説,普通士兵與之單打獨鬥不是對手,但由普通士兵組成的“鴛鴦陣”,卻通過士兵與武器的優化組合,實現了作戰能力的整體“升維”。面對同樣的對手,這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熱兵器時代,槍械的出現使單兵的力量實現“升維”。依靠火藥的力量,單兵攻擊距離大大拓展,一名持槍的士兵可以輕易射殺比自己更強壯的敵人。持槍的士兵在赤手空拳的士兵甚至騎兵面前,也是一種“降維打擊”。於是,以線膛槍技術為基礎的“散兵線”戰術風靡一時。當槍械成為士兵的標準配置後,人類很快發現,槍械射擊距離再遠,一次也只能射殺一名敵人,而火炮的一發炮彈,卻能夠同時殺傷多名甚至數十名敵人。於是,步兵與炮兵相協同的戰術開始佔據主導地位。此時,以面狀火力殺傷為代表的“步炮協同”戰術,對於以點狀目標殺傷為特徵的“散兵線”戰術,同樣是一種“降維打擊”。
兩次世界大戰中,坦克、飛機的出現,代表着兩種新的“維度提升”。坦克相當於安裝了防護裝甲和履帶式發動機的“火炮”,不僅擁有猛烈的火力,而且兼具強大的防護力和機動力。相對於只能在靜止狀態才能發射的火炮而言,坦克可以在機動中發射炮彈,這是一種機動與打擊能力相結合的“維度提升”。因此,以坦克為主的衝擊裝甲集羣對於傳統步炮協同部隊的攻擊,成為一種摧枯拉朽式的“降維打擊”。這種戰場實力的巨大落差,間接催生出德國古德里安的“閃電戰”戰術。而飛機的參戰,直接將戰爭形態從二維的地面拓展到了三維空間。此時,擁有飛機的一方,對於敵人地面力量的攻擊,成為典型的“降維打擊”。當飛機與坦克相結合,“作戰維度”再次被提升,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創造出了以“空地協同”為特徵的光彩奪目的“大縱深”戰術思想,其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甚至持續到今天。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精確制導武器終於走上戰爭舞台。如果説飛機、坦克、大炮是兵力與火力運用的傑作,那麼導彈就是速度與精度的完美結合。速度可以看作是“時間維度”的提升,即在“時間維度”上擁有高速突防的優勢;精度則是“空間維度”的提升,即通過衞星導航與慣性制導等技術,將打擊目標的精度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例如,1979年12月,美國海軍發射了一枚“三叉戟-I”式導彈,成功擊中7400公里外的目標,其圓概率誤差(向目標發射同一類型多枚導彈,要求半數導彈落在以目標為圓心的圓內,該圓半徑即圓概率誤差)不足90米,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這在人類歷史上是軍事技術的里程碑式提升。導彈的出現,意味着戰爭可能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又一次顛覆了傳統的戰爭觀念。
時至今日,無人系統、智能化機器人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將再次引發戰爭形態的巨大變革。世界處在“無人化”戰爭的前夜。人,作為戰爭中最重要也最脆弱的一環,既可以通過人的智能屬性,實現“人機”優化組合、戰法戰術創新,發揮強大的作戰效能;也可能因為人類本身脆弱的物理屬性,在遭受突然的火力毀傷後,導致戰爭機器瞬間癱瘓。例如,反坦克導彈攻擊的並不是坦克,而是內部操作人員;雲爆彈、温壓彈消滅的並不是工事掩體,而是裏面的士兵。“無人化”戰爭,通過“有人”到“無人”的維度提升,補齊了這一致命的短板。2015年12月,敍政府軍在俄軍戰鬥機器人的強力支援下,成功攻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控制的拉塔基亞754.5高地。戰鬥中,俄軍無人機、戰鬥機器人、自行火炮羣在指控系統的統一指揮下,實現了“前沿偵察、縱深打擊、空地一體、自主協同”,打得武裝分子毫無還手之力。最終77名武裝分子被擊斃,參戰的敍政府軍只有4人受輕傷。這一事實説明,未來“無人”作戰體系對於“有人”作戰體系,必然是新一輪的“降維打擊”。
無數的戰爭實踐告訴我們,擊敗對手可能有很多種方式,但效費比最高的永遠是“降維打擊”。因為跟對手在同一個維度,意味着雙方要遵循同一套戰爭法則,那麼只能通過整體力量優勢贏得勝利,這種勝利可能“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而提升自身的“作戰維度”,則意味着創造出一套新的戰爭法則,從而站在更高層面打擊對手。這種打擊方式,或者運用新的武器裝備,或者創造新的戰法戰術,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往往能夠突破對手的常規防禦體系,從而取得出其不意、令人震撼的作戰效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