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陌生的朋友

(1983年許雷執導的電影)

鎖定
《陌生的朋友》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許雷執導,李羚張潮等出演,於1983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熱心旅客張同生、杜丘在火車上幫助素昧平生的女青年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的故事 [1] 
中文名
陌生的朋友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許雷
編    劇
李保元
許雷
徐天俠
類    型
劇情
主    演
李羚
張潮
片    長
80分鐘
上映時間
1983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陌生的朋友劇情簡介

從北京開往福州的列車上,一位姑娘不吃不喝,一聲不響地坐着,她那憂鬱彷徨的神情,引起了鄰座兩位旅客杜丘和張同生的注意。他們主動買飯讓姑娘吃,然後邀請她打撲克,拐彎抹角地想讓她開口,但是,不管他們如何熱情,姑娘像個啞巴似的一言不發。傍晚,一個流裏流氣的傢伙要搶佔一位老大爺的座位,杜丘和同生打抱不平,與他爭執起來。事後,杜丘忿忿不平地説:“對這種人就得狠狠打擊,跑到哪兒也不行!”不料,這句話觸動了姑娘,她藉故離開了他們。
夜深了,姑娘還沒有回到車廂,同生順車廂找去。他發現姑娘靠在車門上抽着煙,暗自哭泣。同生感到姑娘的舉止反常,更加註意她了。
當姑娘看到同生、杜丘和乘警在一起説話時,頓時變得十分疑慮。她想到不久前廠裏保衞幹部對她的審查,過去的哥們兒、姐們兒惡魔般的糾纏,以及多次打交道的公安人員。她害怕了,乘人們都打盹的時候,悄悄在南京站下了車。
黎明,晨霧籠罩着雄偉的長江大橋,她站在橋頭,凝視着奔騰的江水,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可惜令人留戀的情景一去不復返。十年動亂,母親亡故,父親被審查,她小小年紀,不幸陷進泥坑。現在她想學好,卻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信任,反被一些人諷刺、挖苦,甚至陷害,她徹底失望了,喪失了生活的勇氣,離家出走,想舊地重温美好的童年後,結束自己的一生。她突然發現,同生又出現在她的身後。同生勸她繼續乘車去福州,可她不聽。姑娘獨自在南京街頭彷徨,兩個流氓藉故尋釁,對她糾纏不休。正巧同生又來找姑娘,他不顧個人安危,狠狠地教訓了流氓,解救了姑娘。由此,姑娘才改變對同生的看法,吐露了真情,並聽從他的勸告,兩人一起乘車到了福州,見到了在車站等候的杜丘和姑娘廠裏的人保幹部。人保幹部負疚地告訴姑娘,案件已經查清,是一夥流氓嫁禍於她,過去對她無端的懷疑是錯誤的。他們向姑娘道歉,並專程接她回去。姑娘激動地踏上返京的列車,她的目光充滿了對生活的信心。
火車啓動了,姑娘要同生留下地址,杜丘遞上一本雜誌。姑娘看到雜誌上登着張同生的照片和介紹他的文章《從失足青年到新長征突擊手》,她激動地捧着書,淚水湧出了眼眶 [1] 

陌生的朋友演職員表

陌生的朋友演員表

參加演出人員
趙萬德、黃忠、金鳳、張耀德、薛建設、沈冠初、張同生、王衝、徐燕燕、蔡閩、劉曉華、韓廷琦、陳牧

陌生的朋友職員表

製作人 梁克敏、劉運昌
導演 許雷
副導演(助理) 麼文茹
編劇 李保元、許雷、徐天俠
攝影 黃心一
配樂 張丕基
剪輯 麼文茹、蔡紅
道具 崔燕、周雲才
美術設計 段震中、扈洪元
造型設計 王燕霞
服裝設計 劉玉衡
燈光 張同生、李博
錄音 楊來祥
佈景師 楊士明
展開
指揮
袁方
演奏
中國廣播藝術團交響樂團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陌生的朋友角色介紹

  • 姑娘
    演員 李羚

    從北京開往福州的列車上的乘客。心事重重、憂鬱冷漠,對周圍所有人都流露出防範和戒備神態。實際上,她曾經不幸失足,雖幡然悔悟願意重新起步,卻仍不斷受到旁人的冷眼和嘲諷。失去的生活信念的她決定出走,到童年生活過的地方去尋求心靈上的慰藉,然後結束一生。

  • 張同生
    演員 張潮

    姑娘鄰座的乘客,是一個深沉而又顯得非常成熟的小夥子。他發現姑娘的異樣後熱情地接近她,真誠地幫助她打消了輕生的念頭並重燃生活希望。

  • 杜丘
    演員 詹靖波

    常出門的採購員,性格直率,快嘴快舌,善良正直,誠實熱情,講求實際,不尚空談,言談話語既風趣又真切,喜歡交朋友,樂於助人。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  [4-5] 

陌生的朋友幕後花絮

  • 該片是中國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特別獎的真人電影 [6] 
  • 該片是許雷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 [7] 
  • 當北影廠廠長汪洋提出由李羚扮演《陌生的朋友》的女主角時,無論是該片導演許雷還是曾與李羚合作過《苗苗》的王君正都認為不合適,因為李羚與角色反差太大,而汪洋力排眾議,堅持啓用了李羚 [8] 

陌生的朋友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3年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9] 
金熊獎
《陌生的朋友》
提名
特別獎 [6] 
《陌生的朋友》
獲獎

陌生的朋友幕後製作

角色塑造
《苗苗》上映後,李羚陸續接到幾個劇體,但角色都與“苗苗”相似,她不甘心滿足於本色表演,希望能塑造一個與她本人相距較遠的角色。就在這時,北影廠送來了《陌生的朋友》。在閲讀劇本時,李羚極為同情劇中“姑娘”的遭遇,甚至感動到落淚。一開始,為了塑造這個角色,李羚到街上觀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記下他們説話的語調、抽煙的姿式,以及玩世不恭的態度。回到家後,她就叼着煙捲對着鏡子練習。但是,她很快意識自己只考慮了人物的外表,而忽略了人物的內心。於是,她去了勞改農場,與失足青年交流,聽他們講述想改過自新卻因為社會的歧視與排斥而“二進宮”的經歷;也訪問了頂住社會壓力、堅持努力工作,從“失足”變為“先進”的青年代表。通過這些採風,她感受到影片的社會意義是多麼重大,同時也對人物的心理狀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3] 
在拍攝時,她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當拍攝時鏡頭順序被打亂後她還能掌握人物的“點”與“線”。為了更準確地掌握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轉化,她把火車上一大段沒有台詞的戲分成了三部分。此外,她還為角色設計了一些小動作,體現其在車上的不同心情 [3] 

陌生的朋友影片評價

影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揭示瞭如何正確對待曾經失足的青年這一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主題,使人真切地體味到“天涯處處有芳草”這樣一個温暖人心的生活現實。該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精巧別緻的藝術構思。影片的聲景、人物大都集中在車廂這一狹小的空間裏,時間集中在兩天兩夜之間。故事情節與人物刻畫、伴隨着列車的運行,流暢自然地展開。這與那種場景變換頻繁、人物眾多、情節大起大落的影片大異其趣。影片編導借鑑某些外國影片的表現手法,別闢蹊,大膽嘗試。不過也難免有稚嫩不成熟。影片中車上的戲入情入理,張弛有度,感染力強,車下的戲卻露出很多人為的痕跡 [10] (《黑龍江日報》評)
編劇選取車廂作為揭示生活的窗口,是頗具新意的,是在創作上有所追求的。影片的前半部無論從編、導、演各方面評價,都是較自然、較細膩、較成軾的。李羚的表演也是基本上符合人物心理邏輯的。相比之下,就文學劇體所提供給演員、導演的情節與細節方面來評價,影片的後半部比較弱一些,而對於整部影片來説後半部又是至關重要的。小夥子同生幫助陌生的姑娘打消輕生念頭,還要進一步激發起她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心,如果更深一層開掘,這其中是有種種人生哲理的,但恰恰是在這一點上,影片處理簡單化,顯出素材不足,也缺乏足夠的細節,缺乏哲理性,致使影片後半部份量不足,壓不住前半部那麼細緻入微的鋪墊。該片長處短處都較明顯,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短處,但卻不能抹煞其長處。編導選取這一題材本身就説明他們是面向生活的,是有藝術上的追求的 [5]  (作家梁曉聲評)
該片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的結構形式並不新鮮,但在導演技巧方面有不少獨到之處。儘管它在結構上也採用了某些影片所採用的“時空交錯式”,但與好些讓觀眾愈看愈糊塗的片子不同,它在時空轉換上是事先進行了周密設計的。例如姑娘在火車上回憶盜竊同夥對她進行陷害時,導演利用對就餐的聯想,採用食物與食物的連結,完成了從車廂到小房間的轉換,又用相似的揮手動作疊成一個動作,將情節自然地從小房間轉回到車廂內來。該片中的巧妙轉換,除回憶與現實的時空轉換外,還有現實與幻覺的時空轉換。姑娘在南京車站產生民警來抓她的幻覺一場戲中,導演運用音響作為由幻覺轉換到現實的分界標誌,使關門聲與列車啓動聲在觀眾知覺上產生經驗性的混淆,從而讓觀眾毫不費力就明白了現實與幻覺的分。在姑娘與同生爭吵的段落中,後半段導演以音響代替爭吵的語言,從而加中了這場爭吵的緊張氣氛。雖然觀眾聽不清爭吵聲卻完全理解他們爭吵的內容,這後半段的處理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場戲中,導演在前半段用中景跟攝人物的對話,讓觀眾聽清了他們的爭吵,列車奔馳只起陪襯作用,而後半段列車從他們身後馳過,列車的聲音在音響上跳到了畫面的前景,蓋過了爭吵聲,這樣處理比較新穎,既節約了台詞,又加中了氣氛,同時還增強了觀眾的懸念,頗具匠心 [7]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汪歲寒評)

陌生的朋友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7.3
340
2023-12-11 [11] 
參考資料
  • 1.    《陌生的朋友》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4-07]
  • 2.    《陌生的朋友》(1950電影網/1981)片頭字幕00:21-02:11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4-07]
  • 3.    李羚. 從《苗苗》到《陌生的朋友》[J]. 電影藝術, 1983(3):44-47.
  • 4.    陌生的朋友·大海在呼喚[J]電影評介,1982(11):38
  • 5.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 電影評論選:故事片:1982: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04:260-262
  • 6.    李金明.一九八三年我國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的第一[J]電影評介,1984(3):39
  • 7.    汪歲寒.談《陌生的朋友》的導演技巧[J]電影評介,1983(3):2-3
  • 8.    顧鄉.追求之路(三)[J]電影評介,1985(11):30-31
  • 9.    《陌生的朋友》獲獎記錄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7-11-09]
  • 10.    鍾惦斐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編.中國大眾影評編: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12:151-152
  • 11.    陌生的朋友  .豆瓣[引用日期2023-12-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