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陊,異體字: ,拼音duò注,音ㄉㄨㄛˋ,簡體部首阝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8畫,繁體部首阜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五筆BQQY,倉頡NLNIN,鄭碼YRRS,四角77227,結構左右,統一碼964A筆順フ丨ノフ丶ノフ丶。
中文名
拼    音
duò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uò(ㄉㄨㄛˋ)
1、古同“”:“程巧致功,期不陁陊。” [1] 
2、敗壞;破敗。
3、山崩。
UNICODE
陊字UNICODE編碼U+964A,10進制: 38474,UTF-32: 0000964A,UTF-8: E9 99 8A。
陊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陊【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音舵。《玉篇》壞也。《廣韻》下坂貌。
又落也。《於逖·聞奇錄》徐知業少時遊天台山,歇於大樹隂,巖上石盤欲陊。空中語曰:下有人,石矻然架樹,回身乃落,震地堛然。《又》楊集收復睦州,至一巖下,忽一大石盤陊下。《集韻》本作阤。亦作陀。
又《玉篇》小也。
又《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垜。《説文》亦落也。《注》俗作墮,非。《集韻》或作隓。
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爾切,音豸。《廣韻》山也。《集韻》本作阤。或作陁。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陊【卷十四】【部】
落也。從多聲。徒果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墮,非是。
説文解字注
(陊)落也。艸部曰。艸曰苓。木曰落。引申之、凡自上而下皆曰落。石部?下曰。上摘山巖空靑珊瑚陊之。吳都賦曰。?陊山谷。按今字叚墮為陊。而叚陊為阤。義雖略相近。而實本不同。召南毛傳。盛極則隋落者梅也。又叚隋為陊。從。多聲。徒果切。十七部。 [2]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o5 [台灣四縣腔] to5 [客英字典] to5 [梅縣腔] to5
◎ 粵語:do6 [2]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l'aːlʔ
-
l'alʔ
-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池爾
支B開
紙B
上聲
三等
開口
支B
上四紙
ȡʱie̯
ȡǐe
ȡje
ȡiɛ
ɖɣiᴇ
ɖɯiɛ
ɖjiə̆
zhi4
driex
dyee
山崩也説文大可切落也
徒可
上聲
一等
開口
上三十三哿
dʱɑ
da
duo4
dax
daa
下坂皃又落也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ꡄꡞ
-
-
ci
-
-
dʐi
上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寧繼福
註解
歌戈開
歌戈
去聲
開口呼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丈幾
二紙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二十三科火貨
陽去
墮落墜也
參考資料
  • 1.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8]
  • 2.      .911查詢[引用日期20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