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鎖定
陳倉民間銀器製作技藝是陝西省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集中在慕儀鎮東城村,大約在明末清初產生了銀器製作加工技術和銀匠,距21世紀初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手工工藝,飽含了銀匠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力,孕藏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傳承着周秦文化農業文明和傳統禮儀,有特定的地域性特點;具有很高的金屬工藝美術價值和審美藝術價值。
中文名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地    區
陝西省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歷史淵源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4張)
寶雞是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冶煉技術比較發達,這裏出土了青銅鼎、扁鍾等一大批青銅器。隨着金屬冶煉技術的提高,金銀在民間用途廣泛,到唐宋以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明、清時代中國民間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民間金銀的加工技術,逐漸形成一套製作加工程序。陳倉區慕儀鎮東城村大約在明末清初產生了銀器製作加工技術和銀匠,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城村八十多户人家,就有五十多户從事銀器加工製作,尤以齊家、譚家、王家最為著名,這裏的銀器名揚西北,銷售到西安、漢中、銀川、蘭州等地。 [1]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基本簡介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4張)
銀器製作加工主要有化銀水、鑄毛坯、打葉出條、壓大形、上膠版、鏨花、焊接、拋光、美貨、上翠藍等十多道工序。陳倉民間銀器以其質地純正、做工精細、圖案優美、色澤明亮而聞名,其正宗銀活,柔軟性好,越用越亮。陳倉民間銀製工藝品寄託了人們熱愛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願望。正是在這些美好的理想帶領下,民族的繁衍生息,發展壯大。陳倉民間銀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有齊省熊、蘇林霞一家人。隨着社會主義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陳倉民間銀器已成為對外交流,傳遞友誼的使者。 [2]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製作步驟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4張)
第一步熔化銀水:將銀塊、碎銀放在坩堝,用木炭燒,到一定温度,銀子化成銀水;第二步澆鑄毛坯:將銀水倒入鑄鐵的油槽(即模具)中,製成銀毛坯;第三步打葉出條拉絲:根據需要把銀毛坯加熱用鐵錘在鐵砧上打製成薄片,叫“出葉”,把銀毛坯搓成圓柱,叫“出條”,把銀條用專用工具拉成絲,叫“拉絲”;第四步衝壓出形:把銀片放在用錫製成的模具中,用錘敲打,衝壓出銀器的基本輪廓,此工序也叫“括形”;第五步上膠版:用松香、清油等特製成膠泥,把膠泥塗在木板上約一公分厚,用木炭烤膠泥,待膠泥鬆軟,將銀器大形壓在膠版上即可;第六步鏨花:用專用小鋼釺及相關工具在銀器大形上砸出山水花鳥、福祿壽禧等各類花紋;這一道工序是銀器製作工藝中最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花形圖案在匠人的心裏,心到手到,心手合一,一幅精美的圖畫便雕在銀器的大形上。第七步焊接:按照銀器的形狀需要,把相關部件焊接起來,裝飾上花紋;第八步打磨拋光:把成形的容器放在響銅製成的小砧子上,用小榔頭輕輕的敲打,用鋼銼打去毛邊,使銀器表面光滑發亮;第九步美貨去污:把制好的銀器放在稀硫酸或白礬水中清除黴斑和污垢;第十步上翠點藍:把銀器專用顏料研面,用小湯匙點在銀器上,點燃煤油燈,將銀器靠近火焰,用吹筒吹火焰,使銀與顏料熔化,互相粘連在一起。通過以上主要工序,一件精美的銀器就完成了。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相關器具與製品

主要設備有:火爐、坩堝、虎鉗、榔頭、鐵砧、銅砧子、拉絲機、膠版、鋼釺、模具、吹筒、油燈等;
輔助材料有:白凡、硼酸、膠泥等;
作品有:銀項圈、銀鎖、銀牌、銀手鐲、銀簪子、十二生肖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