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鎖定
古籍簡介
《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五卷《附貢舉條式》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中文名
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作    者
舊本不題
頁    數
五卷
類    別
古籍
內容簡介
禮部韻略》,舊本不題撰人。晁公武《讀書志》雲“丁度撰”。今考所並舊韻十三部,與度所作《集韻》合,當出度手。其《上平聲·三十六桓》作“歡”,則南宋重刊所改。觀卷首載郭守正《重修條例》,稱紹興本尚作“桓”,是其證也。考曾慥《類説》引《古今詞話》曰:“真宗朝試《天德清明賦》,有閩士破題雲:‘天道如何,仰之彌高。’會試官亦閩人,遂中選。”是宋初程試,用韻尚漫無章程。自景祐以後,敕撰此書,始著為令式,迄南宋之末不改。然收字頗狹,如《歡韻》漏“判”字、《添韻》漏“大”字之類,嘗為俞文豹《吹劍錄》所議。故元祐中博士孫諤,紹興中朝散大夫黃積厚、福州進士黃啓宗,淳熙中吳縣主簿張貴謨,嘉定中嘉定府教授吳桂,皆屢請增收。而楊伯巖亦作《九經補韻》以拾其遺。然每有陳奏,必下國子監看詳,再三審定,而後附刊韻末。其間或有未允者,如黃啓宗所增“躋一作齊”,“鰥一作矜”之類,趙彥衞《雲麓漫鈔》尚駁詰之。蓋既經廷評,又經公論,故較他韻書特為謹嚴。然當時官本已不可見,其傳於今者題曰《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每字之下皆列官注於前,其所附互注則題一“釋”字別之。凡有二本。一本為康熙丙戌曹寅所刻,冠以余文?育所作歐陽德隆《押韻釋疑序》一篇、郭守正《重修序》一篇、《重修條例》十則、淳熙《文書式》一道。考守正所重修者名《紫雲韻》,今尚有傳本,已別著錄。則此本非守正書。又守正《條例》稱德隆注<疒句>僂、其扌列之辨,似失之拘。今此本無此注,則亦非德隆書。觀守正《序》稱書肆版行,漫者凡幾,一漫則一新,必增數註釋,易一標題。然則當日《韻略》非一本,此不知誰氏所刻,而仍冠以舊《序》及《條例》。其《條例》與書不相應,而淳熙《文書式》中乃有理宗御名,是則移掇添補之明證也。一本為常熟錢孫保家影抄宋刻。前五卷與曹本同,但首無《序》文、《條例》,而末附《貢舉條式》一卷,凡五十三頁。所載上起元祐五年,下至紹熙五年,凡一切增刪韻字、廟諱、祧諱、書寫試卷格式以及考校章程,無不具載,多史志之所未備,猶可考見一代典制。視曹本特為精善。惟每卷之末各以當時避諱不收之字附錄一頁,據《跋》乃孫保所加,非原書所有。今削去不載,以存其舊。至曹寅所刻不完之本則附見於此,不別著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