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龍·克盧格

鎖定
阿龍·克盧格爵士,OMPRS(Sir Aaron Klug,1926年8月11日-)另譯亞倫·克盧格。是一名出生於立陶宛英國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198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5-2000年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1] 
中文名
阿龍·克盧格
主要成就
198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出生地
立陶宛

目錄

阿龍·克盧格生平

1979年。 1979年。
1926年生於立陶宛。幼年時被帶到南非,後入英國國籍。在開普敦取得結晶學方面的碩士學位。1962年進入英國劍橋醫藥研究委員會所屬的分子試驗室工作,1978年任該委員會結構研究部主任;同年,榮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1980年又獲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二十多年以來,他一直致力於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研究。早在六十年代初,他就開始了對若干種病毒的化學結構的研究,獲得了關於病毒粒子是如何從它本身的核酸和蛋白質分子的混合體中形成的詳細情況圖,弄清了大分子是怎樣形成為功能複雜的聚合體的。在研究過程中,克盧格首先創出了一些新方法,例如,他創造了對顯微照相進行x射線衍射的方法。運用這一方法,他成功地分析了煙草花葉病毒的構成。
七十年代初,他從研究單一結構的病毒轉移到研究動物細胞中的一些結構。較近一段時間裏,他及其研究小組又進一步研究色質(即核酸蛋白質的複合物)的結構。由於染色質是一個大分子聚集體,其體積太大,甚至用克盧格方法都無法直接對它進行結構測定。克盧格及其合作者成功地把染色質分成小到足以用x射線衍射和電子顯微鏡加以研究的若干片斷。根據片斷獲得的結構信息構成了一個染色體的整個模型。他的這一研究成果,為解決細胞分化和控制功能問題提供了線索。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一研究對解開癌症之謎將是具有重要意義的。1982年,他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95-2000年,他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阿龍·克盧格獎項

因用晶體學電子顯微鏡技術在病毒以及其他由核酸蛋白質構成的粒子的結構分析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參考資料
  • 1.    《諾貝爾獎講演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諾貝爾獎講演全集 化學卷 3,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05,第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