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金

(國家一級作曲、藏族作曲家)

鎖定
阿金是藏族作曲家,出生於四川省鄉城縣。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藝術系作曲班,是甘孜州第一個獲得國家一級作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音樂人,為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民族學院的客座教授。
現任甘孜州歌舞團正縣級藝術指導。
中文名
阿金
民    族
藏族
出生地
四川省鄉城縣
畢業院校
中央民族大學
職    業
作曲家
生    肖

阿金工作經歷

1958年參加工作,1960年結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班,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藝術系,作曲班,現任甘孜州歌舞團正縣級藝術指導、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阿金獲獎記錄

在基層採風時,阿金與兒童在一起 在基層採風時,阿金與兒童在一起
從1980年代以來,阿金創作了近百首音樂作品,不但受到廣大羣眾的歡迎,並在參加全國文化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有三十多首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其中國家級獎七首,省級一等獎五個,二等獎六個,三等獎15個。
《一個媽媽的女兒》獲1996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獲1999年第三屆全國優秀電視節目評比金獎。
《一年的小男生》獲1999年第三屆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創作一等獎;
《風兒和雪花》獲1999年第三屆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三等獎;
《康定童話》獲1992年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和“駿馬獎”二等獎;
1988年獲文化部、國家民委、全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編纂藝術毓志書貢獻紀念獎;
1992年獲國家民委出訪日本演出榮譽證書。
1998年第三屆省少數民族藝術節中獲創作二等獎有的《打青稞》、《美酒之歌》、《彩袖》、《新靴子》、《這裏住過總司令》等。

阿金人物事蹟

  • 寺廟扎巴走上大舞台
阿金正在創作歌曲 阿金正在創作歌曲
幼時的我與羊羣為伴,嬉戲於青青的草地,追逐那歡唱的小鳥。困了,會在犛牛背上酣睡,那樣的怡然。童年的我在神秘莫測的喇嘛廟裏當小扎巴,用稚嫩純真的誦經聲迎來絢爛耀目的朝陽,蒼涼雄渾的莽號聲送走綺麗宏遠的晚霞。寺廟中金碧輝煌的壁畫是那樣的讓我驚羨,讓我時常忘懷身處何方。那時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然而,我沒能成為畫家,卻來到離家千里之外的折多河畔,從一個小扎巴如幻如夢地成長為甘孜州第一代文藝工作者。從此,在康定情歌永久的浸潤中,我在心裏播種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將藏民族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文化與生活搬到世界最大的舞台上去,從而讓芸芸眾生認識藏區、嚮往藏區、親近藏區、熱愛藏區,以報答雪山草原對我的養育之恩。儘管年事已逾七旬,我仍然沒有放棄我的追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沒有忘記在離天最近的地方成千上萬踏草尖揮灑長袖的同胞們對我的厚愛與渴盼。
我的父親叫高正乾,是劉文輝部下24軍的一位排長,雲南人,小時候因抓壯丁到四川,風風雨雨20餘載,轉戰南北,戎馬生涯近半生,40開外又被派到鄉城。我們一家人在鄉城愉快地過了兩年後,隨着父親部隊的調防,我們母子3人又隨部隊到了理塘縣。1949年,劉文輝宣佈起義,24軍所屬部隊全部收回西康省會,整編為人民解放軍。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父親抱住我們三娘母放聲痛哭了一場,便上路了。
由於斷了生活的來源,迫於生計,阿媽把年僅6歲的我送進了理塘長青春科爾寺當小扎巴,活佛給我個法名叫“洛絨達瓦”。臨近解放時,一直得不到阿爸消息的阿媽,帶着姐姐進城過日子去了,我走出了寺院,留在外公身邊繼續學經。
我的表舅是鄉城三區有名的唐卡畫師。有一次,他到我家看見我捏的塑像後,要帶我去學畫唐卡。外公説,只要到我能自理的時候,他會親自送我到三區去。
阿媽在城裏接受了很多漢文化的影響,她把我接到身邊,把我送入漢人辦的學校。由於我從小有藏文基礎,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的前一、二名。從小受家鄉民間藝人熱增的影響,我經常在家裏學熱增跳弦子。我在村裏還擔任過民間小藝人的角色。
入學後,我經常與同學一起表演節目。有一回,老師為我們編排的《拔蘿蔔》和《鄂倫春舞蹈》,在全縣集中匯演中獲得好評。
1958年8月,甘孜州文工團到鄉城演出。在鄉城歷史上是第一次。文工團來的當天下着雨,第一場演出在縣委的小禮堂裏進行,我們沒有被放進去。於是,我們幾個小夥伴相互踩着肩膀輪流從窗户看。那晚,我一夜未眠,眼前浮現着美若天仙的姑娘舞動的身影。第二天,文工團又在廣場上公演了一場。人們都説,那些人是天上下來的,不然怎麼會演得如此美妙。文工團在縣上演完後,又去區鄉巡演了幾場。那幾天我就像發了瘋似的,文工團走到哪裏,我就追到哪裏。區鄉巡演結束後,文工團在縣城休整了幾天。有一天,我的夥伴江春跑來對我説:“菩薩給我們機會了,文工團要在這裏招學員,我們去考一考”。後來我們被錄取了。考文工團是我和江春的主觀願望和主觀行動,並沒有得到學校和家長的同意、支持。後來,文工團團長找到縣婦聯主席謝玉芳,請她去説服我們的家人。母親的好友忒森康珠虔誠莊嚴地進行了一系列康巴人古老的占卦儀式後説:我是轉世“活佛”,要去的地方和所要做的都是前世註定,任由我去。1958年8月,剛滿14歲的我,揮淚告別了生我養我的故土、離開了我苦命的阿媽和親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 成名曲《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
阿金醖釀曲譜 阿金醖釀曲譜
文工團的徐康年老師根據我的手指條件,就讓我學二胡。1960年,我被選送到四川音樂學院民族班進修。這一年,我的漢文知識和樂理知識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回到團裏後,我又開始學習中胡、中提琴。
1965年後,文工團根據上級要求,學習“烏蘭牧騎”精神,我和一羣青年男女走村串寨,與廣大農牧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利用休息時間為羣眾理髮,為“五保户”背水劈柴。當時的文工小分隊除具有一定的專業演出水平外,還結合實際自編自演節目。我參加了“藏語快板”、“小型歌舞演出”等,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
那些年月,文工團的老同志不但手把手地帶,而且還鼓勵搞創作。很多年輕舞蹈演員已經拿出了很好的節目。於是,我萌動了學寫歌曲的念頭,但又不好意思去向人請教。
有一次,文工團到爐霍縣斯木鄉演出。隨行醫療隊裏有一位北京醫科大學的畢業生,他讓很多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病人病癒之後激動的神情感動了我。恰恰在這時,我在作曲家杜培仲老師的鋪上,看見了省音協出版的詞刊里正好有一首《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的歌詞。“手捧格桑花,唱起歡樂的歌,毛主席派來了好門巴……”,多麼生動的歌詞,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揹着紅十字藥箱的門巴,冒着嚴寒酷暑行走在茫茫草原,打着手電筒給藏族老阿爸老阿媽動手術,讓瞎眼阿媽重見光明,讓啞巴阿爸説了話的生動畫面……。趁大家去吃中午飯的時候,我悄悄地在麥場的麥堆中把歌詞抄在本子上,反覆背誦,就連作者童嘉也背了下來。然後,用了兩個上午,譜出了男女二重唱歌曲《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我懷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把曲子交到王忠團長的手中。王團長皺着眉頭哼起了這首歌,哼完歌后臉上露出了笑容,便讓當時的聲樂演員格桑曲批和古鴻珍試唱,結果大家都很滿意。在演出時,羣眾聽了一遍還想再聽一遍。197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全國播放了這首歌,之後又在對外節目中播放。1997年,甘孜州“烏蘭牧騎”演出隊進京演出。《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在表彰大會上演唱時仍大受歡迎。直到最近,還有歌手把這首歌製成MTV收入自己的演唱專輯。
從《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開始,我走上了作曲的創作之路。到今天,已經創作了數百首歌曲,先後獲國家、省以上獎項的歌曲有40多首(部),如:大型作品《康定情歌的故鄉》、《雪域驕子——嶺。格薩爾王》、《紅哈達》、《康定情歌》等。同時,在《西藏藝術研究》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康巴民間音樂的分類及其藝術風格》、《漫談藏族歌唱藝術的繼承和發展》、《藏族弦子音樂中的襯詞襯腔研究》等音樂論文。
  • 《一個***女兒》紅遍大江南北
由我譜曲的《一個***女兒》,是1989年拉薩發生騷亂事件不久,歌詞是與才旦卓瑪齊名的第一代藏族歌唱家雍西交給我的。雍西是歌唱家韓紅的母親,她叫我按她的嗓音條件為她量體裁衣做這首歌。
回到康定後,我沒有急於譜曲,而是先默記已翻譯成藏文的歌詞。我發現這首歌雖然是用漢字寫的,但有很濃的藏族民歌體手法。譯成藏文後自然得體、朗朗上口。因此,我決定用藏詞來先譜曲,要讓這首歌具有濃郁的藏族音樂風格。有了這些設想以後,我還是沒有急於譜曲,而是在準備和醖釀。大約過了兩個多月,我到瀘定採風搞創作。一天早上醒來,我大腦裏突然閃出《一個***女兒》的第一個樂句。我急忙坐下來,連衣服也顧不上穿,就拿出紙和筆寫起來。前後不到5分鐘的時間,我就寫好了《一個***女兒》這首歌。當我興奮地把這首歌唱給其他創作人員聽時,大家都覺得不錯。舞蹈編導洛扎高興地説:“阿金,你這首曲子一定會在羣眾中流傳”。從此以後,我有什麼新作,都要先聽聽洛扎的建議。這首歌經州歌舞團青年歌手格桑志瑪演唱後,入選第二屆中國藝術節成都分會場演出節目。1990年,在首屆四川少數民族藝術節上獲獎;還榮獲首屆四川少數民族文藝基金獎最佳獎;之後又入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新歌選,還刊登了曲作者和演唱者的照片;得到我國著名錶演藝術家才旦卓瑪的讚揚並進行深情演唱。1995年,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和國家廣電總局聯合舉辦的“七一禮讚”慶祝建黨74週年文藝晚會和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30週年文藝晚會上,歌曲《一個***女兒》上榜。1996年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在21首入選歌曲中名列前6名,並在“五個一工程”頒獎大會上作為獲獎歌曲之一,特邀才旦卓瑪演唱。當時,只選了4首獲獎歌曲。《人民日報》在報道黨的好乾部孔繁森先進事蹟的文章中,不但引用了《一個***女兒》的全部歌詞,還介紹説這是孔繁森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並把歌詞中的“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女兒”作為《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的標題登出。
在康巴歌舞的這片沃土上,我一心一意深入生活、深入羣眾,將芸芸眾生當成創作音樂的每一個元素,做到作品不離生活、不離時代旋律,用心靈的感悟作出了反映幹羣關係密切的《毛主席派來的好門巴》、反映雪域民族從封閉的大山走向時代新徵程的《走出大山》、反映土地包乾到户以來農民沉浸在豐收喜悦裏的《打青稞》、反映民族團結天長地久的《一個***女兒》、反映為西部大開發的建設者們喝彩的《康巴人之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長期以來,我為推出民族聲樂人才和民族演藝人才不懈努力,併為把藏民族優秀文化向國內外推介做了一些工作。推出《山歌仙女》、《藏族金弦子》、《一個***女兒》、《我和犛牛去草原》、《巴姆情歌》、《康巴兒女》、《雪山上的卓瑪》、《雪域之子——阿金》、《這山這水》等10餘張歌曲專輯。由我譜出的幾百首貼近生活的歌曲,並推出的歌手吉香、格桑志瑪、降央卓瑪等在藏區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名氣。
我從一個小扎巴成長為甘孜州第一個獲得國家一級作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音樂人,成長為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民族學院的客座教授,我的理想是讓藏族音樂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