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里豬籠草

鎖定
阿里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 alisaputrana),又名豹紋豬籠草(Leopard Pitcher-Plant)是由斑豹豬籠草(N. burbidgeae‎)和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雜交得到的自然雜交種,僅存在於婆羅洲沙巴基納巴盧山。其得名於沙巴公園前董事長拿督·拉姆裏·阿里。其親本都生長於海拔1930至1950米處。
別    名
豹紋豬籠草
中文學名
阿里豬籠草
拉丁學名
Nepenthes × alisaputrana=N.×(burbidgeae×raja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石竹目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阿里豬籠草
分佈區域
基納巴盧山

阿里豬籠草形態特徵

阿里豬籠草繼承了父母本雙方的性狀,特別是它繼承了馬來王豬籠草捕蟲籠巨大的尺寸。馬來王豬籠草其他的雜交種都沒有可以與之媲美的捕蟲籠。阿里豬籠草區別於斑豹豬籠草的特點是,其唇更寬,籠蓋更大。而區別於馬來王豬籠草的特點是,其籠蓋的結構不同,毛被為棕色且較短,唇較窄且更接近於圓柱形,捕蟲籠的顏色通常為黃綠色並具紅色或棕色的斑點。因此,安西婭·飛利浦和安東尼·蘭姆也將阿里豬籠草稱為“豹紋豬籠草”。阿里豬籠草的唇為綠色至暗紅色,具紫色的條紋。葉片為略呈盾形。阿里豬籠草很善於攀爬,很容易產生上位籠。 [1] 
阿里豬籠草的形態更接近馬來王豬籠草,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很大,一般不會將它們混淆。不過,這樣的錯誤仍發生過,阿德里安·斯萊克的所著的《食蟲植物與種植》(Insect-Eating Plants and How to Grow Them)中的馬來王豬籠草,實為阿里豬籠草。

阿里豬籠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930至1950米處。

阿里豬籠草分佈範圍

僅存在於婆羅洲沙巴的基納巴盧山

阿里豬籠草植物學史

1992年,J·H·亞當和C·C·威爾科克描述了阿里豬籠草。僅已知其分佈於基納巴盧國家公園內海拔約2000米的貧瘠地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