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鈕祜祿·阿里袞

鎖定
鈕祜祿·阿里袞(?-1769年),字松崖,滿洲正白旗人,領侍衞內大臣、二等公尹德第四子,保和殿大學士訥親之弟,襲爵果毅公,官至領侍衞內大臣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圖形紫光閣,卒諡襄壯,入祀賢良祠,追加封號“果毅繼勇公”。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御製懷舊詩,阿里袞與兆惠明瑞舒赫德嶽鍾琪名列五功臣。
全    名
鈕祜祿·阿里袞
別    名
阿里袞
松崖
諡    號
襄壯
封    號
果毅繼勇公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洲正白旗
逝世日期
1769年
主要成就
平定大小和卓
出征緬甸
最高官職
領侍衞內大臣、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

鈕祜祿·阿里袞人物生平

鈕祜祿·阿里袞早年經歷

乾隆二年(1737),阿里袞由二等侍衞總管內務府大臣
乾隆四年(1739)八月,任兵部侍郎
乾隆五年(1740)六月,左都御史陳世倌上疏彈劾山東巡撫碩色奏報沂州歉收失實,阿里袞奉命與僉都御史朱必堦詳勘,上疏進言:“蘭山、郯城遭遇水災最為嚴重,請緩徵新、舊賦,而以官帑購買糧食補充社倉”。十月,調任户部侍郎。十一月,署任兩江總督楊超曾彈劾江西巡撫嶽濬知府董文煒、劉永錫循情納賄,阿里袞奉命與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審理得實,嶽濬罷官。
乾隆六年(1741)七月,兼管武備院事。侍郎梁詩正上奏八旗兵丁當分置邊屯,阿里袞奉命與大學士查郎阿奉天相度地勢。阿里袞上奏:“地宜耕者,吉林烏拉東北拉林、阿爾楚克,阿爾楚哈東飛克圖,齊齊哈爾東南呼蘭,西南黑爾蘇站、刷煙站,白都訥東八家子至登額爾者庫,皆沃壤;呼蘭東佛忒喜素素富林木,惟地高下各異。墨爾根寒暑早,齊齊哈爾砂磧,吉林烏拉無餘地,寧古塔山深,烏蘇裏產人蔘,皆不宜耕。”
乾隆七年(1742)五月,議政王大臣採納了他的意見,移屯自拉林、阿爾楚哈始。七月,兼管奉宸苑事。
乾隆八年(1743)四月,湖南巡撫許容彈劾糧道謝濟世狂放不羈,總督孫嘉淦請求革去謝濟世的職務,御史胡定以許容挾私誣陷入奏,阿里袞奉命審理,得到許容冤枉謝濟世,孫嘉淦徇私包庇的真相,謝濟世復職,許容論罪,孫嘉淦革職,乾隆帝命阿里袞署任湖南巡撫。六月,署任河南巡撫。十月,任山西巡撫
乾隆十二年(1747),調任山東巡撫
乾隆十四年(1749),訥親被誅,令分別承擔為訥親償還債務。不久以兄弟不相及,命免之。乾隆帝準備巡視五台山,阿里袞上疏請求於台懷建行宮太原巡撫官署增建羣室,乾隆帝不許。阿里袞上疏推薦大學士傅恆之弟、參將傅謙,乾隆帝責問其不當,下詔切責。
乾隆十五年(1750),擢湖廣總督
乾隆十六年(1751)四月,湖北巡撫唐綏祖被前任總督永興、布政使嚴瑞龍彈劾罷官,阿里袞奉命同河南巡撫鄂容安會審,上陳唐綏祖無受賄的情況,永興被罷官。九月,改任兩廣總督。平定東莞人莫信豐叛亂。丁母憂回京。九月,補任户部侍郎。十月,兼管工部事務。
乾隆十九年(1754),任步軍統領
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署任刑部尚書。六月,署任工部尚書,補鑲白旗漢軍都統。十月,任户部尚書
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月,命軍機處行走。清軍逐捕阿睦爾撒納,定西將軍達爾黨阿出西路。五月,命阿里袞輔佐達爾黨阿,在領隊大臣上行走。九月,大軍至雅爾拉,斬五百七十餘人,擒十一人。追至努喇,遇到敵軍兩千人,奮勇鏖戰,生擒宰桑扎南布,斬三百四十餘人,得到嘉獎。十月,命與達爾黨阿回京。

鈕祜祿·阿里袞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乾隆帝成袞扎布為定邊左副將軍,會師巴里坤,阿里袞仍在領隊大臣上行走。二月,達爾黨阿以失阿睦爾撒納削爵,阿里袞牽連降職户部侍郎。六月,兼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回部大和卓布拉呢敦小和卓霍集佔分別佔據葉爾羌喀什叛亂,沙拉斯、瑪呼斯等遊牧部落與他們呼應。九月,阿里袞與都統滿福自阿斯罕布拉克、什特勒克取道至哈喇沙爾,搜山殺敵。再次進軍至塔本順和爾、納木噶,俘男婦二百餘人。十二月,滿福被叛將郭多克哈什哈誘殺,沙拉斯、瑪呼斯遁逃庫車。阿里袞進軍之哈喇沙爾西南庫爾勒
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逐敵至呼爾塔克山,擒獲瑪呼斯得木齊額默根等。四月,阿里袞自魯克察還師,駐軍巴里坤。乾隆帝先得伯克素賚瑪的上奏,阿里袞在搜捕瑪哈沁的時候準備還師,與阿里袞上疏所説的師向呼爾塔克山不相對應,乾隆帝責問阿里袞中途拖延,罷免他的侍郎職務,以副都統革職留任。六月,靖逆將軍雅爾哈善攻打庫車,霍集佔救援,入城放守,後逃至葉爾羌。乾隆帝罷免了雅爾哈善,而督促定邊將軍兆惠攻打阿克蘇,進逼葉爾羌。十一月,命阿里袞選馬三千、駝七百增援兆惠。兆惠攻打葉爾羌不克,瀕黑水結寨,霍集佔為長圍困之。乾隆帝聽説後,授富德定邊右將軍、阿里袞參贊大臣,支援兆惠。歷任吏部侍郎。該月,命襲封二等公爵。十二月,擢升兵部尚書正紅旗蒙古都統。
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月,富德率軍至呼爾璊,霍集佔出戰,五日四夜未決。阿里袞以駝馬至,乘夜分師為兩翼斫陣,斬千餘級。布拉呢敦中創,與霍集佔敗走。支援兆惠全師以還。乾隆帝以阿里袞送馬濟軍,如期集事,且殺賊多,加雲騎尉世職,按例進爵一等公爵。七月,霍集佔逃至巴達克山,阿里袞與富德等率軍追逐,降其眾一萬二千多人。阿里袞以五百人駐伊西勒庫爾淖爾西堵截拔達克山要隘,復分兵出其南,遇敵,奪其家屬輜重,降二千多人。再選兵二百人逾嶺逐敵。巴達克山投降,獻出霍集佔的首級。九月,命以參贊大臣留葉爾羌辦事。十月,行賞,賜阿里袞雙眼花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召還京師,賜紫禁城內騎馬。六月,自喀什行至葉爾羌,遇到雅木扎爾回酋邁喇木煽動叛亂,假稱阿睦爾撒納復入阿克蘇。阿里袞回到喀什,率八百人以出,至伯什克勒木,邁喇木等以千餘人拒戰,阿里袞率軍擊破敵軍。敵軍入城堅守,麾兵合圍,夜四鼓,城人呼號乞降,邁喇木遁去。乾隆帝嘉獎阿里袞應機立辦,授他的兒子拜唐阿豐升額藍翎侍衞。阿里袞捕捉到邁喇木等送至京師,復進豐升額三等侍衞,授其次子倭興額為藍翎侍衞。十月,阿里袞回到京師,授領侍衞內大臣,圖形紫光閣

鈕祜祿·阿里袞官居大學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署任禮部尚書。十二月,充經筵講官
乾隆二十七年(1762),命為御前大臣上駟院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兼管滿洲火器營大臣。六月,署任陝西巡撫。十月,加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1764),任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乾隆三十年(1765),兼管禮部事務。

鈕祜祿·阿里袞出征緬甸

乾隆三十一年(1766)春,將軍明瑞深入緬甸,乾隆帝授阿里袞參贊大臣,馳傳至軍。二月,明瑞戰死於猛臘,大學士傅恆任經略,授阿里袞及阿桂為副將軍,並令暫領雲貴總督,率師駐永昌。朝議:“明年進兵。今歲秋夏瘴退,先收普洱思茅邊外諸小部落。”阿里袞上疏進言:“邊外十三板納皆內屬不為亂,惟召散、整貝、猛勇三部附緬甸。”當用兵時,刑部尚書舒赫德在軍中,與雲南巡撫鄂寧密疏議撫。六月,緬甸使頭人請降,被阿里袞拒絕,以聞。乾隆帝命置毋答,並譴責舒赫德等。七月,阿里袞上疏請求斷絕與緬甸貿易,並治雲南省城永昌道,撫慰沿邊諸土司,借帑俾市籽種牛具,得到採納。十二月,阿桂兵至,共同發兵出邊,未深入而還。
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月,乾隆帝摘抄雲貴總督明德上疏的語句,以軍中馬羸責問阿里袞等人,下部議奪職,命寬免。三月,傅恆到達軍隊,與阿里袞等商議渡過戛鳩江,西攻猛拱(今緬甸密支那之西)、猛養(今緬甸密支那)兩土司,直取緬甸首都阿瓦(今緬甸曼德勒)。偏師至猛密,夾江而下,造舟蠻暮通往來。七月,大軍前進。起初,阿里袞患癰瘡,乾隆派遣太醫診治良愈,此時再次復發。傅恆令阿里袞留永昌治疾,阿里袞堅持請行。師進,緬甸兵不出。十月,傅恆還師蠻暮,進攻老官屯,駐戛鳩江口。緬甸兵水陸並至,傅恆、阿桂駐軍江東,阿里袞駐軍江西,迎戰。敵軍結寨自固,阿里袞率兵七百攻之,敵軍百餘人棄寨而走。貴州把總姚卓殺敵,奪其旗,大軍鋭進,敵軍四百餘人遁逃。再次交戰,天已傍晚,敵軍不能堅守,紛紛撤去。阿里袞攻破三個寨子,殺敵五百餘人。乾隆帝下諭旨:“初次接仗,即能如此獲勝,朕覽奏,甚為欣慰”。傅恆同樣得病,諸將商議不能再進兵,阿里袞説:“老官屯敵寨,前年額爾登額沒有攻克。距此僅一舍,不破之何以報命?”策馬而行,傅恆以下皆從之,寨子堅固,無法攻克。阿里袞病重,強起督戰,視槍炮最多處則以身當之。傅恆慮其有傷,令他率領舟師,不再攻寨。十二月,卒于軍中,諡襄壯,入祀賢良祠。以豐升額平定大小金川的功績,追加封號為果毅繼勇公。
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帝命阿里袞與父親尹德一起入祀遏必隆宗祠。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御製懷舊詩,名列五功臣之一。 [1-2] 

鈕祜祿·阿里袞史料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百》 [1]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2] 

鈕祜祿·阿里袞親屬成員

曾祖父:額亦都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
祖父:遏必隆,康熙帝四大輔政大臣之一。
父:尹德
兄:訥親
長子:豐升額
次子:倭興額,官至雲麾使
子:色克精額,襲爵雲騎尉
子:布彥達賚 [1-2] 

鈕祜祿·阿里袞人物評價

清史稿》:兆惠再就圍中受爵,得援師克竟其功;而為之援者,前則雅爾哈善,後則富德,顧坐法不克有終。訥親之誅也,高宗謂策楞達爾黨阿皆愧奮,阿里袞獨內疑,遇事畏葸。然策楞、達爾黨阿先後僨事奪封,阿里袞以戰閥承世祚豐升額繼之,慶延於後嗣。舒赫德初為御史有直聲,後出視軍,高宗屢言其懦,再被譴謫,終致台司。功名始終之際,蓋亦有天焉。然其要必歸於忠謹,茲非彰彰可睹歟? [1] 
乾隆帝:①富德入援,次呼爾璊。趲行戈壁,馬不進焉。以馬濟軍,敵營夜襲。同事建績,曰鄂博什。②昨歲秋之仲,盛京謁陵園。三大功臣墓,陪葬其間存。茲阿里袞者,額都四世孫,勇豈匹其祖。忠實一例肫,兆惠阻黑水,囘眾如蜂屯。爾時舒赫德,統兵速入援。又被狂狙阻,進退至兩難。適值阿里袞,送馬繼進遄。率兵亦弗多,乘夜賊營掀。賊駭自天降,鹿埵羣逃奔。兩軍俱善歸,重進鴻功全。後復往徵緬,受瘴惜隕身。一再忘軀勞,思之輒淚捫。幸而子善繼,金川建殊勳。凱全以病終,悲惜何忍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