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里模式

鎖定
馬雲在電子商務領域長期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是阿里巴巴的資源稟賦優勢。阿里將向買賣雙方提供開放的在線交易平台作為利基市場,將交易平台規模化收益管理作為核心戰略
中文名
阿里模式
人    物
馬雲
公    司
阿里巴巴
屬    性
商業模式

目錄

阿里模式起源

在早期,阿里重點解決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淘寶通過免費策略吸引了大量賣家進入到開放平台。在成為行業領導者之後,阿里追求更進一步提升有效需求,從而提升開放平台的交易質量。
為此,阿里分拆了淘寶和天貓,將重要資源投注於構建開放平台的互聯網經濟模式,致力於打造一個無所不有、無所不能和無所不及的開放平台。阿里還聯合賣家加大了廣告、促銷、品牌推廣等方面的投入,持續刺激開放平台的整體參與率、活躍度和購買力,使網站流量和會員數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阿里逐漸形成了“軟硬結合”的創新商業模式和“開放平台利潤模式”。阿里在開放平台管理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創新成就了獨特的“阿里模式”。 [1] 

阿里模式發展

截至2013年5月公開數據,淘寶和天貓註冊賣家總數已超過1000 萬,活躍的個人賣家數量約600 萬,企業賣家約20 萬,天貓註冊用户超過4億。阿里通過控制網站流量和會員消費選擇權的分發,對賣家形成了約束供給,從而建立以開放平台為供給者的賣方市場結構。
在現金流上,阿里藉助天貓建立優質賣家遴選機制以後,經營性現金流入能力顯著提升。除賣家進場相關費用之外,在線廣告和產品搜索服務、支付寶衍生金融服務均是阿里巴巴的收入來源。
在產品流管理方面,阿里平台本身並不參與產品的買賣交易,產品供給資源由所有的第三方賣家提供,雖然阿里平台本身具有規模優勢,但難以轉化為單一賣家的範圍經濟優勢,如開放平台下的快遞速度不可控,就令單一賣家難以獲得更大範圍的網絡效應優勢。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