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里地區

鎖定
阿里地區,西藏自治區轄地區,古稱“羊同”“納裏”“俄力思” [1]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 [2]  ,北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臨那曲市、東南依日喀則市,西南和西部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總面積33.717萬平方千米 [11]  。截至2022年10月,阿里地區轄7個縣 [16]  ,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常住人口12.3萬人,居住着藏、漢、蒙、回、維等34個民族 [20] 
阿里地區原是象雄部落的活動區域;4至5世紀,建立象雄王國,後成為吐蕃屬地;11世紀,建立古格王國;元至元二年(1265年),古格王國隨西藏一起歸屬元朝;清代,設“維阿里噶本”,管轄原古格王國轄境;1960年,設阿里專區;1970年,改稱阿里地區 [3] 
阿里地區是西藏自治區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國家安全屏障西部戰略要地、中國礦產資源儲備基地、中國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和高原特色牧業生產基地,也是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有“千山之宗,萬水之源”之稱,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平行排列。岡仁波齊古格王國遺址託林寺札達土林等均為著名旅遊景點 [11] 
2022年,阿里地區生產總值(GDP)80.5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4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8元 [20] 
中文名
阿里地區
外文名
Ngari Prefecture
別    名
羊同
納裏
俄力思
行政區劃代碼
542500
行政區類別
地區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西部
面    積
337170 km² [11] 
下轄地區
7個縣
政府駐地
噶爾縣獅泉河鎮文化路6號
電話區號
0897
郵政編碼
859000
氣候條件
高原山地氣候
人口數量
12.3 萬(截至2022年末)
著名景點
岡仁波齊
古格王國遺址
託林寺
札達土林
機    場
阿里昆莎機場
車牌代碼
藏F
地區生產總值
68.6 億元(2020年)

阿里地區歷史沿革

前2—1世紀(內地西漢),象雄部落在今阿里地區興起,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4—5世紀(內地晉代及南北朝),象雄王國成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內中外三部,內象雄大體為今阿里地區所轄範圍。7世紀(內地唐代),象雄王國與吐蕃王朝聯姻後,吐蕃賽瑪噶公主遭到象雄王國的冷落,吐蕃王松贊干布遂決定攻打象雄王國。644年(內地唐貞觀十八年),象雄王國成為吐蕃王朝的藩屬國 [26]  。約950年(內地五代十國時期),吉德尼瑪袞建立阿里王國。約990年(內地北宋淳化元年),拉喇嘛益西沃初建古格王國。約1050年(內地北宋皇祐二年),澤德王正式建立古格王國。
元至元二年(1265年),古格王國(即今阿里地區)隨西藏一起歸屬元朝,統屬於元朝設立的“烏斯藏宣慰使司”;併成立薩迦政權,處理包括古格王國在內的西藏地方具體事務。約元至正十年(1350年),古格王國兼併普蘭、亞澤王國。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明朝政府設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管理包括古格王國在內的西藏西部區域(即今阿里地區)。明崇禎三年(1630年),拉達克王國吞併古格王國。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已臣屬清朝的西藏地方政府擊敗拉達克王國,將原古格王國領域(即今阿里地區)納入清朝版圖,設噶爾本管轄。清代,逐漸出現“阿里地區”的稱呼,為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的一個行政區域,其最高權力機構是“維阿里噶本”。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印度西北部的森巴部落進犯阿里地區,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組織軍隊收復失地,成功抵抗了森巴人的侵略(詳見詞條森巴戰爭 [1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保留阿里地區原最高權力機構堆裏嘎本。1954年,設阿里總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佈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谿。1956年,成立阿里“基巧”辦事處。1960年,設阿里專區,成立專區行政公署,設仲巴縣、普蘭縣、札達縣、日土縣、噶爾縣、革吉縣、改則縣7縣。1962年,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1966年,阿里專署由噶爾縣昆莎鄉遷駐噶爾縣獅泉河鎮。1968年,成立阿里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改阿里專區為阿里地區;阿里地區除行政區劃屬西藏自治區外,其黨、政、軍劃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管理。1979年2月5日,成立阿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3月7日,阿里地區黨委及行政公署復歸西藏自治區管理,軍事仍屬新疆軍區領導 [11]  [18] 
阿里地圖 阿里地圖

阿里地區行政區劃

阿里地區區劃沿革

1951年,阿里堆裏嘎本駐噶大克(即噶爾雅沙),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設阿里總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佈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谿。
1960年,阿里專區成立,以噶爾宗設噶爾縣(駐雅沙);以日土宗設日土縣;以革吉設革吉縣(駐那坡);以改則設改則縣(駐隆仁,又稱魯瑪仁波);以仲巴洛強溪設仲巴縣(駐札東);以普蘭宗設普蘭縣;以札佈讓與達巴2宗合併設札達縣(駐託林),轄7縣,專署駐噶爾縣昆莎鄉。
1966年,噶爾縣人民政府由雅沙遷駐昆莎鄉。
1970年12月,分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措勤縣(駐門董)。是年,阿里地區轄噶爾縣(駐昆沙)、革吉縣(駐那坡)、札達縣(駐託林)、措勤縣(駐門董)、日土縣、改則縣(駐魯瑪仁波)、普蘭縣7縣 [4] 
1983年10月,分仲巴縣3個區公所,設隆格爾縣 [5] 
1999年9月,撤銷隆格爾縣 [6] 

阿里地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阿里地區轄7個縣,共有7個鎮和30個鄉。阿里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文化路6號。
政府駐地
面積
(平方千米)
下轄鄉鎮
普蘭鎮
13190
1個鎮、2個鄉:普蘭鎮巴嘎鄉霍爾鄉
託林鎮
24600
獅泉河鎮
18080
日土鎮
77120
1個鎮、4個鄉:日土鎮熱幫鄉日松鄉東汝鄉多瑪鄉
革吉鎮
45710
改則鎮
135580
措勤鎮
22890
1個鎮、4個鄉:措勤鎮磁石鄉、曲洛鄉、江讓鄉達雄鄉
參考資料: [15-16] 
阿里地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阿里地區行政區劃示意圖

阿里地區地理環境

阿里地區位置境域

阿里地區標準地圖
阿里地區標準地圖(2張)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東隔大橫山、果乾加年山、馬爾崗木山、各扎山、欠甲納博山諸山,臨那曲市;東南抵岡底斯山脈中段,依日喀則市;北倚崑崙山脈南麓,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南和西部靠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 [7]  。介於東經78°24′~86°20′,北緯29°41′~35°52′之間,東西跨度742千米,南北跨度688千米 [8]  ,面積33.717萬平方千米 [11] 

阿里地區地形地貌

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5張)
阿里地區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自南向北次第抬升,大致分為三種形態,一是北部高原湖盆區,包括革吉縣、措勤縣、改則縣和日土縣,該區為內流區,由於氣候乾旱,流水作用弱,高原面保存完整;地貌類型主要為高原湖盆、寬谷和山地。二是中部高山寬谷區,包括普蘭縣、措勤縣、革吉縣、日土縣和噶爾縣,該區西部為外流區,河流流程長,水量大,切割較深。主要分湖盆、河谷和山地三種地貌類型。三是南部高山峽谷區,包括札達縣和普蘭縣,為外流區,切割較深,呈現高山峽谷形態。次一級地貌分河谷和山地兩種類型。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有“千山之宗,萬山之祖”之稱。地區境內山系眾多,自南向北,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平行排列,構成高原的骨架;山脈之間,分佈着寬窄不一的帶狀構造谷地和斷陷盆地。在這些巨大的山系之間,又派生出數十條次一級山脈,最為著名的就有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峯和岡底斯山岡仁波齊峯。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衝擊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峯,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 [19] 
阿里地區影像圖 阿里地區影像圖

阿里地區氣候

阿里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含氧量少;冬季極度寒冷且漫長,季節變化不明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降水稀少且分佈不均,多大風等災害性天氣 [19] 
阿里地區屬二類風區,年平均風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風頻率高達8級以上,年大風日數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氣温0℃,日平均温度變化幅度極大,真正是“晚穿棉襖,午穿紗”。獅泉河鎮冬季終年低温嚴寒,年平均氣温不足零度,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温-41℃,夏季極端最高氣温21℃,晝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温為10℃以上,而夜間氣温則降至0℃以下。
阿里地區全年降水量少,且季節性強。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至20%,而5月到9月間,雨量十分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阿里地區水文

阿里地區有“萬水之源”之稱。岡仁波齊及其周圍的雪峯融化成河流,分別匯成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等,從不同的方向流下高原。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之源;孔雀河流經普蘭縣,流向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尼泊爾、印度等國,是恆河的源頭之一;象泉河、獅泉河分別流經札達縣、噶爾縣,是印度河的兩大源流 [17] 

阿里地區自然資源

阿里地區土地資源

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截至2009年末,阿里地區土地總面積3371.75萬公頃,其中耕地0.35萬公頃,園地0.01萬公頃,林地34.42萬公頃,草地2602.12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0.59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6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7.93萬公頃,其他土地554.71萬公頃 [8] 

阿里地區水資源

阿里地區湖泊星羅棋佈,水流資源藴藏量達2萬千瓦,全地區有大小河流80多條,湖泊60多個;境內總流程9500千米,流域面積近6萬平方千米。阿里因此被稱為“千山之巔、萬川之源”。水資源總量達167.57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75.93萬千瓦 [19] 

阿里地區人口

阿里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居住着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34個民族。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常住人口12.3萬人,比上年減少668人,下降0.5%。其中,男性6.5萬人,佔53%;女性5.80萬人,佔47%,性別比為1.1:1。城鎮人口5.3萬人,佔比42.9%;鄉村人口7萬人,佔比57.1%。人口出生率為11.3‰,死亡率為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 [20]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阿里地區常住人口為123281人。其中家庭户40228户,家庭户人口110431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2.75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65604人,女性57677人,分別佔53.22%和46.78%,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3.74。按年齡結構分,0~14歲32303人,佔26.20%;15~59歲82646人,佔67.04%;60歲及以上8332人,佔6.76%。按地區分,普蘭縣12242人,札達縣8454人,噶爾縣31052人,日土縣11167人,革吉縣18012人,改則縣25327人,措勤縣17027人。
截至2020年11月,阿里地區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107199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387人,漢族人口為1469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19706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82人,漢族人口增加7328人。
截至2020年11月,阿里地區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758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314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03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746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6571人上升為14266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4622人上升為6744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9640人上升為14632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8804下降為22281人。
截至2020年11月,阿里地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3839人,佔43.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9442人,佔56.3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31929人,鄉村人口減少4113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20.72個百分點 [12] 

阿里地區經濟

阿里地區綜述

2022年,阿里地區生產總值(GDP)80.5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9億元,比上年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3.56億元,比上年下降4.2%;第三產業增加值48.26億元,比上年增長2.2%。在全地區經濟結構發展中,2022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為10.8%、29.3%、59.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提高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降低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8個百分點。按人口抽樣調查推算的常住人口計算,2022年,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65262元,比上年增加2375元、增長6.9%。
2022年,阿里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增長15.8%,比全區高出24個百分點、位居全區第一。分項目投資規模看,500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完成額比上年下降18.5%,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投資額比上年增長4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項目投資完成額比上年下降59%,第二產業項目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增長206.8%,第三產業項目投資完成額比上年下降4.9%。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民間項目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增長3.6%,增速比全區高36.3個百分點、位居全區第一,投資和民間投資持續增速持續領跑全區。
2022年,阿里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4億元,比上年增長47.1%。從收入看,税收收入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2%。從支出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衞生健康、城鄉社區、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20.9%、162.9%、34.6%。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8元,比上年增加2208元、增長4.4%。從構成看,工資性收入48362元,增長3.9%;經營性收入1135元,增長14.4%;財產性收入1440元,增長11.6%;轉移性收入891元,增長12.2%。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130元,比上年增長4.6%。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7元,比上年增加1188元、增長7.4%。從構成看,工資性收入2852元,增長11.7%;經營性收入8846元,增長0.8%;財產性收入631元,增長9.8%;轉移性收入4818元,增長18.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718元,比上年增長4.3% [20] 

阿里地區第一產業

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
2022年,阿里地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12.6億元,比上年增長6.5%。在農林牧漁業構成中,農業產值0.63億元,比上年增長3%;林業產值0.18億元,比上年下降9.9%;牧業產值11.47億元,比上年增長7%;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0.32億元,比上年增長5.9%。牧業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91%。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糧食總產量6026.06噸,比上年增加216.76噸、增長3.7%。其中青稞產量5129.81噸,比上年增加204.13噸、增長4.1%。油菜籽產量143.11噸,比上年減少33.06噸、下降18%。蔬菜產量3251.51噸,比上年減少5.23噸、下降0.1%。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擁有耕地面積4412.18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6253.34公頃,比上年減少1866.37公頃、下降2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774.04公頃,增加187.51公頃;青稞播種面積1620.57公頃,增加15.6公頃;油菜籽播種面積81.88公頃,增加5.69公頃;蔬菜播種面積220.06公頃,上年持平 [20]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牲畜存欄總數185.69萬頭(只、匹),比上年末減少4.76萬頭(只、匹)、下降2.5%。其中,牛存欄20.85萬頭,減少0.72萬頭;羊存欄163.68萬隻,減少4.11萬隻。全年牲畜出欄率32.3%,成畜死亡率3.4%,比上年增長1%。肉類總產量10951.13噸,比上年增長1.7%;奶類總產量9706.9噸,比上年下降3.4% [20] 

阿里地區第二產業

阿里地區託林寺 阿里地區託林寺
2022年,阿里地區工業總產值3.15億元,比上年下降32.6%。工業增加值3.13億元,比上年下降3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1%,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6.1%。分經濟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比上年下降2.3%,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1.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比上年下降4.1%。從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看,全年發電量為6667.94萬千瓦時;自來水生產3039千立方米;包裝飲用水產量1601.92噸;藏香產量12.68噸;糌粑產量147.55噸。
2022年,阿里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億元,比上年下降10.1%。按城鄉區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03億元,比上年下降9.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億元,比上年下降12.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2.25億元,比上年下降9.2%;餐飲收入3.68億元,比上年下降13.1%。按消費規模分,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6億元,比上年下降6%;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37億元,比上年下降10.8%。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0.43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具有本地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3.76億元,簽訂合同額6.66億元,房屋施工面積10.87萬平方米 [20] 

阿里地區第三產業

2022年,阿里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億元,比上年下降10.1%。按城鄉區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03億元,比上年下降9.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億元,比上年下降12.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2.25億元,比上年下降9.2%;餐飲收入3.68億元,比上年下降13.1%。按消費規模分,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6億元,比上年下降6%;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37億元,比上年下降10.8%。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01.52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財政性存款85.91億元,比上年增長0.5%;機關團體存款45.64億元,比上年增長0.2%;住户存款46.50億元,比上年增長0.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70.84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住户貸款35.75億元,比上年增長0.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35.09億元,比上年增長0.3%。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08億元,比上年下降27.7%。全年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1億元,比上年增長22.6%。
2022年,受客觀因素影響,阿里地區無國外遊客,以國內遊客為主。受疫情影響,全地區接待旅遊者91.2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2.4%。旅遊總收入10.24億元,比上年下降37.7%。
2022年,阿里地區郵政業務總量0.3億元,比上年下降5.6%。電信業務總量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8%。建設通信光纜總長度1.58萬千米。年末電話用户18.28萬户,固定電話用户4.0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3.86萬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2.47萬户 [20] 

阿里地區交通運輸

阿里地區公路

牛骨飾品 牛骨飾品
阿里地區境內主要有216國道、219國道、317國道等公路。
2022年,阿里地區貨物運輸總量112.41萬噸,比上年下降13.1%。其中,公路運輸112.4萬噸,比上年下降13.1%;民航運輸0.0107萬噸,比上年增長17.8%。公路運輸週轉量30109.3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17.9%。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8.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4.3%。其中,公路運輸7.1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0.4%;民航運輸11.2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0.8%。公路客運輸週轉量2127.09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23.3%。
2022年,阿里地區全年車輛擁有量23105輛,比上年增長6.3%。公路通車總里程21792千米,比上年同期持平。黑色路面里程6732千米,比上年同期持平 [20] 

阿里地區航空

阿里地區建有阿里昆莎機場,位於噶爾縣昆莎鄉,北距噶爾縣縣城44千米,於2010年7月1日建成通航,是4D級中國國內支線機場,屬高高原機場(4274米)。2023年夏秋航季,阿里昆莎機場開通有飛往拉薩的航班 [21] 

阿里地區政治

單位
職位
現任領導
書記
副書記
旦巴旺久、張小平、韓學軍
委員
專員
旦巴旺久
副專員
秘書長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阿里地區工作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阿里地區委員會
主席
副主席
據2023年7月中共阿里地區委員會官網顯示,參考資料: [13]  [31] 

阿里地區社會事業

阿里地區教育事業

2022年,阿里地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5所,比上年增加1所。其中,幼兒園98所,小學37所(含7個教學點),初中7所,高中2所,職校1所。教職工人數2158人,比上年增加81人。在校學生25597人,比上年增加795人、增長3.2%。全地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初中學毛入學率達107.92%,比上年下降2.31個百分點 [20] 
阿里地區部分初級中學名錄
阿里地區札達縣初級中學
阿里地區改則縣初級中學
拉薩阿里河北完全中學
阿里地區普蘭縣初級中學
噶爾縣中學
阿里地區日土縣九年一貫制學校

阿里地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共有67個自動氣象站。其中,有人值守氣象站4個,無人值守氣象站63個。
2022年,阿里地區共獲授權專利10件,其中發明專利0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外觀設計專利1件。截至2022年底,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1件,無高價值發明專利 [20] 

阿里地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共有電影站8個,鄉鎮電影放映隊38個,電視轉播台8座,調頻轉播台7座,廣播電視單收站770座,廣播中波站3座,新華書店8個,文化館(中心、站)44座,文工團8個,羣眾藝術館1座。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9.19%和99.35% [20] 

阿里地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阿里地區共認證社會體育指導員169人。其中,國家級10人,一級71人,二級47人,三級41人。全地區體育場地總面積28.5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2平方米 [20] 

阿里地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共有衞生機構228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1個,其中醫院1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鄉(鎮)衞生院37個,村居衞生院145個,民營醫療機構27家。醫療衞生機構實有牀位860張,與上年持平,其中醫院病牀606張,衞生院病牀254張。衞生技術人員116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35人。每千人病牀數7張,每千人衞生技術人員9.4人 [20] 

阿里地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55341人,待遇領取養老保險人員7554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7480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4025人。參加工傷保險17593人,參加失業保險9111人,參加生育保險14765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57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5318人。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城鎮低保247户505人,平均保障標準1124元/人,共兑現低保救助金329.01萬元。農村低保369户1414人,平均保障標準5160元/人,共兑現低保救助金190.79萬元。全地區共有兒童收養機構1個,牀位150張,集中收養77人;共有養老機構7個,牀位661張,集中供養255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332.04萬元。
2022年,阿里地區城鎮新增就業221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8.8%。大學生就業67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牧民轉移就業8000人,比上年下降9%,超額完成年度5000人的目標任務 [20] 

阿里地區歷史文化

阿里地區地名由來

“阿里”一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裏仍稱“象雄”。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這塊上部區域名副其實地臣服於贊普後裔的統轄之內,故此,才有“阿里”的稱謂 [27] 

阿里地區象雄文化

唐卡 唐卡
阿里地區文化藝術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許多以傳説形式詮釋大自然的神話。古象雄文明主要活動於今普蘭縣附近;其王宮稱為穹窿銀城,位於岡仁波齊附近;其國教苯教,也曾在阿里地區發展流傳。象雄文化相信萬物有靈,祭山神、轉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及苯教。

阿里地區文物

截至2023年7月,阿里地區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其中札達縣3處,普蘭縣、噶爾縣各1處。
所在行政區
文保名稱
所處年代
文保批次
札達縣
約為公元10世紀前後
第一批
第四批
宋至明
第七批
普蘭縣
996年
第五批
噶爾縣
漢晉
第八批
參考資料: [23] 

阿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7月,阿里地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下所示:
阿里地區的傳統藝術主要包括音樂舞蹈、曲藝戲劇和工藝美術。除以上國家金非遺項目外,阿里地區還有果諧、雍仲本教羌姆、弦舞等歌舞形式。阿里地區的雕塑、巖畫在西藏藝術中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古格時期的佛像雕塑不惜重金,雍容大氣;古格壁畫融高原質樸簡約和南亞及波斯開放、誇張於一體,獨具特色,開一代畫風。 [24] 

阿里地區宗教信仰

阿里地區主要流行的宗教為藏傳佛教和苯教,其中藏傳佛教以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為主,寺廟包括苯教寺廟古入江寺,薩迦派寺廟普蘭科迦寺,格魯派寺廟札達託林寺。7世紀,佛教通過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兩名妻子——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傳入西藏,與西藏本土的苯教發生激烈的衝突。尊崇佛教的國王紛紛從印度迎請佛學大師進藏弘法,並將阿里地區的岡仁波齊視作神山。藏傳佛教逐漸形成,成為阿里地區的主流宗教信仰。10世紀末,仁欽桑布在阿里創立了第一座寺廟。11世紀中葉,應古格王絳曲沃邀請,阿底峽來到古格與仁欽桑布一起傳經弘法,是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之始。相隔20多年後,在託林寺召開大法會,史稱“火龍年大法會”。12世紀末,傳入竹巴噶舉派。13世紀中葉,直貢噶舉派傳入阿里。15世紀,古格人阿旺扎巴前往後藏拜宗喀巴為師,學成後,返回古格,傳播格魯派,託林寺為該教派傳播中心。17世紀上半葉,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經克什米爾到古格扎佈讓傳授基督教。古格滅亡後,西方基督傳教士被驅逐出境 [25] 

阿里地區民族文化

服飾 服飾
藏曆新年是阿里地區民眾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從藏曆十二月初,開始準備各種年貨;中旬開始,每户準備酥油和麪粉,製作“卡朵”(各種油炸食品)和“魯果”(彩色酥油花塑的羊頭或真羊頭,意為新年新收成),並在陶罐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藏語稱落菩餘);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全家圍坐歡聚,喝象徵團聚的“谷土”(由麪糰、奶渣、人蔘果和剁成小塊的羊肋骨肉熬製的粥)。藏曆初一拂曉時,家庭主婦將煮好的“羌乖”(青稞酒粥),送至家庭成員牀前趁熱喝完。隨後打上新一年的第一桶水。待家人起牀後,按輩分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鬥,由每人抓上幾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少量送入口中,互相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大年初一一般閉門歡聚,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戚好友們互相拜年,持續3至5天;藏曆初三,舉行更換房頂或帳篷頂上的經幡。
●薩噶達瓦節
藏曆四月是“薩噶達瓦節”,此節日是為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和圓寂日。人們到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繞大圈,同時參與更換大纛儀軌。
●望果節
藏曆八月中旬是阿里農區的“望果節”,人們穿着節日盛裝,身背佛經,圍着農田繞圈;同時,帶着酥油茶、青稞酒及各種食品到田地裏野炊,載歌載舞,並舉行賽馬、賽牛、射箭、投石、摔跤等活動。
●噶爾恰欽盛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藏曆第十一饒迥水豬年),為紀念驅逐拉達克戰爭中蒙古族軍人及藏軍取得的重大勝利,讚美大將甘丹才旺的功績,在噶爾雅薩的平措央澤(吉祥如意之廣闊平坦)舉行慶祝活動。後形成慣例至1959年。最初,噶爾恰欽盛會的為每年藏曆七月十二日,活動內容主要是賽馬和射擊等軍事演習。隨着參會人數的逐步增多,為方便在盛會期間進行廣泛的經商活動和徵收賦税,後時間改為藏曆八月九日,1959年,開幕日期改為每年藏曆八月十日至十五日。

阿里地區風景名勝

  • 綜述
截至2023年6月,阿里地區有AAAA級景區1處,為岡仁波齊—瑪旁雍錯景區;有AAA級景區6處 [30] 
阿里地區AAA級景區名錄
班公湖
扎日南木錯
託林寺
科迦寺
東噶皮央
穹窿銀城
  • 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位於普蘭縣北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海拔6656米,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峯,也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受到中國西藏人、印度人、尼泊爾人、錫金人、蒙古人的崇拜。岡仁波齊不可攀爬,香客、遊客多以轉山的方式祭拜參觀 [22] 
●瑪旁雍錯
瑪旁雍錯,位於普蘭縣城東35千米、崗仁波齊之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發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28] 
  • 科迦寺
科迦寺,位於普蘭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建於10世紀,是中國、印度和尼泊爾邊境上的一座重要寺廟,三國信徒共同信奉 [28] 
  • 扎日南木錯
扎日南木錯,位於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北部,距縣城向東約25千米,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該湖屬於阿里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區第三大湖泊。湖面面積為1024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613米,東西長近54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流域面積有16430平方千米 [30] 
●班公湖
班公湖 班公湖
班公湖,位於日土縣,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裂谷湖。東西狹長約為150千米,100千米在中國境內,50千米在印控克什米爾境內。班公湖在中國境內為淡水,水質純淨,水中有無磷魚和細磷魚,湖邊水草豐美 [29] 
  • 託林寺
託林寺,位於札達縣託林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著名的佛教古寺。是古格王子意西沃於11世紀初創建。“託林”意譯為飛翔,具有近千年的歷史 [30] 
●古格王國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扎達縣,西距縣城約18千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寺廟拉康共39座,有住寺僧人的寺廟25座,現存房屋洞窟300餘間和眾多房屋遺蹟,是當年奴隸和百姓的住所,山腰上遺存有高大的廟宇和密集的僧房;山頂上是王宮,包括聚會議事大殿、經堂、壇城、神殿和王室人員居住的冬宮和夏宮。從山腳到山頂的王宮,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暗道可以通達,整座古城設有大量的防禦性建築。

阿里地區榮譽稱號

2020年10月9日,阿里地區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9] 
2021年1月19日,阿里地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10] 
2021年11月,阿里地區被表彰為西藏自治區雙擁模範城(縣)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