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赫裏

(澤尼特民族音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阿赫裏”是古拉拉地區的澤尼特民族(Zenete)在集體儀式中表演的一種詩詞音樂。這一地區位於阿爾及利亞西南部,包括大約100個綠洲,居住着波波爾族、阿拉伯族和蘇丹族,人口超過5萬人。
2008年阿赫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文名
阿赫裏
所屬類型
詩詞音樂
這一地區位於阿爾及利亞西南部,包括大約100個綠洲,居住着波波爾族、阿拉伯族和蘇丹族,人口超過5萬人。尤其在古拉拉的波波爾語區,“阿赫裏”常見於宗教慶典、朝聖以及一些日常的慶典儀式上,如婚禮、社團活動等。“阿赫裏”與澤尼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綠洲農業密切相關。它是惡劣環境中的社區生活凝聚力的象徵。
作為集詩詞、聖詠、音樂和舞蹈於一體的表現形式,這一復調音樂類型在表演時由一名長笛手(bengri)、一名歌手和一個近百人的合唱隊共同完成。合唱隊的團員肩並肩,圍繞站在圈中央的歌手,一邊拍手一邊慢慢移動。一場“阿赫裏”的表演,通常包括一組聖詠,順序由樂手或歌手確定。演出沿襲着古老的方式,時常持續一整夜。第一部分“萊姆色熱”(lemserreh)向所有人開放,表演短小的、眾所周知的聖詠,直到深夜。此後,最有經驗的表演者留下來,表演“奧格魯特”(aougrout),直到凌晨。而拂曉時結束的“特拉”(tra),只有真正的專家才有資格參與。這三個層次的結構,在帶有前奏的聖詠演唱中也有所體現,由樂師為合唱隊定調。合唱隊則合着領唱歌手,並挑選詩歌的某些片斷演唱。在結束部,合唱導引聖詠由弱漸強,最終達到有力而和諧的終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