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賴耶識

(佛教名詞)

鎖定
梵文Alayavijnana的音譯,亦譯“阿梨耶識”、“阿喇耶識”、“賴耶識”等,意譯“無沒識”、“藏識”,亦稱“阿陀那識”、“本識”、“種子識”、“異熟識”等。其名原出早期佛典,與貪慾、親愛、喜歡、耽著等義接近。在部派佛教中或稱作“根本識”、“窮生死陰”、“果報識”、“有分識”等。瑜伽唯識諸經論成立“八識”説或“九識”説,皆定阿賴耶為第八識。 [2] 
中文名
阿賴耶識
外文名
ālaya-vijñāna
別    名
藏識
異熟識
別    名
無垢識
梵    語
आलयविज्ञान
類    別
佛教術語
宗    教
佛教
為梵語alaya之音譯。唯識宗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此即八識之一。又作阿黎耶識、阿梨耶識。略稱賴耶。舊譯作無沒識,新譯作藏識。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種子而不失不壞。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起萬法的種子,故亦稱種子識。在“三能變”中,此稱為“初能變識”。《大乘廣五藴論》稱:“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攝藏我慢相故,又能緣身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如論文所言,阿賴耶識攝藏一切種子,生起萬法,故稱之為宇宙人生本源。阿賴耶識義譯為藏識。藏有三義,曰能藏、所藏、執藏。能藏者,此識貯藏萬法種子,此識是能藏,種子是所藏;所藏者,種子起現行,受七轉識熏習,受燻的新種子再藏入此識,此時新種子是能藏,此識是所藏;執藏者,第七識妄執第八識見分為“我”,就第七識執持此識來説,稱為執藏,亦稱我愛執藏。阿賴耶識攝持萬法種子,生起萬法,此稱之為“賴耶緣起”。事實上,所謂識者,祗是一種功能。此功能在潛伏狀態時,不稱識而稱種子,當種子發生作用,生起“現行”時,不稱種子而稱識。種子是潛在的功能,識是此潛在功能發生作用的名稱。種子生現行,生出阿賴耶識的識體,這在識變中稱為“因能變”;因能變的同時,阿賴耶識生出前七識,同時各各識體上生起相見二分,這在識變中稱為“果能變”。相分是宇宙萬法的差別相狀,見分是主觀的認識作用。由主觀的認識作用的見分,去認識客觀的萬法相狀的相分,此時始有所謂宇宙人生。這種阿賴耶識中的萬法種子、仗因託緣生起現象世界的作用,就是阿賴耶緣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