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諾德·索末菲

鎖定
阿諾德·索末菲(全名:阿諾德·約翰內斯·威廉·索末菲,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1868年12月5日—1951年4月26日),出生於東普魯士柯尼斯堡,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是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6] 
阿諾德·索末菲於1891年獲得柯尼斯堡大學博士學位 ,之後在哥廷根大學擔任助教;1897年擔任克勞斯塔爾礦業學校數學教授;1900年擔任亞琛技術學院技術工程教授;1906年至1931年擔任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51年4月26日因車禍逝世,享年82歲 [8] 
阿諾德·索末菲主要從事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研究 [1] 
中文名
阿諾德·索末菲
外文名
Arnold Sommerfeld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東普魯士柯尼斯堡
出生日期
1868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
1951年4月26日
畢業院校
柯尼斯堡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2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2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阿諾德·索末菲人物生平

阿諾德·索末菲 阿諾德·索末菲
1868年12月5日,阿諾德·索末菲出生於東普魯士柯尼斯堡(現俄羅斯加里寧格勒) [1] 
1875年,進入柯尼斯堡老中學(Altstädtisches Gymnasium, Königsberg)就讀。
1886年,進入柯尼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Königsberg)主修數學。
1891年,從柯尼斯堡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在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擔任助教。
1897年,擔任克勞斯塔爾礦業學校(Mining Academy, Clausthal)數學教授。
1900年,擔任亞琛技術學院(University of Aachen)技術工程教授。
1906年—1931年,接替了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在慕尼黑大學的職務,擔任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理論物理學教授。
1951年4月26日,與兩個孫子外出時被一輛汽車撞倒後不治而逝世,享年82歲 [8] 

阿諾德·索末菲主要成就

阿諾德·索末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與玻爾 與玻爾
阿諾德·索末菲的主要興趣在X射線和γ射線方面,勞厄對X射線的研究是在他的帶動下進行的。1916年,他對玻爾的理論提出修正,即引入了電子的橢圓軌道,在作這樣的修正時,他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於高速運動的電子,這樣,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都在這種原子模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們往往把這種原子模型叫作玻爾-索末菲原子模型。在慕尼黑大學工作期間他做了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提出用橢圓軌道代替玻爾原子的圓軌道,引入軌道的空間量子化等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和重元素 X 射線譜的精細結構以及正常塞曼效應(見索末菲橢圓軌道理論)。他的金屬電子論,對温差電和金屬導電的研究很有價值。
阿諾德·索末菲對陀螺的運動、電磁波的傳播識別在衍射力以及金屬的電子論也有一定成就。

阿諾德·索末菲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阿諾德·索末菲一生指導的博士生中有四位獲得諾貝爾獎,博士後中三位獲得諾貝爾獎,其他學生中也有多位具體包括:
姓名
榮譽表彰
備註
沃納·卡爾·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
193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博士生
彼得·德拜(Peter Debye,1884年3月24日—1966年11月2日)
193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金
博士生
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 [7] 
194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博士生
漢斯·貝特(Hans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
196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博士生
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
191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博士後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
195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博士後
伊西多·艾薩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年7月29日—1988年1月11日)
194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博士後
威廉·楞次(Wilhelm Lenz,1888年2月8日—1957年4月30日)
發明伊辛模型
博士生

阿諾德·索末菲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24年
馬泰烏奇獎章(Matteucci Medal)
意大利科學院
1926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1929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International Member)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3] 
1931年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Max-Planck Medal)
-
1933年
詹姆斯·斯科特獎(James Scott Prize)
1939年
洛侖茲獎章(Lorentz Medal)
1949年
奧斯特獎章(Oersted Medal)
-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意大利科學院院士
意大利科學院(Accademia dei Lincei)
參考資料來源: [2]  [4] 

阿諾德·索末菲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索莫菲 索莫菲
阿諾德·索末菲的父親弗朗茨·索末菲(Franz Sommerfeld),母親凱西爾·馬蒂亞斯(Cäcile Matthias) [2] 
  • 婚姻家庭
阿諾德·索末菲與妻子約翰娜·霍夫納(Johanna Höpfner)婚後育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2] 

阿諾德·索末菲人物評價

阿諾德·索末菲對原子結構及原子光譜理論有巨大貢獻。

阿諾德·索末菲後世紀念

  • 索末菲理論物理中心
2004年,為了紀念阿諾德·索末菲對於理論物理的貢獻,慕尼黑大學新成立的理論物理中心命名為索末菲理論物理中心(The Arnold Sommerfeld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