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薩姆伊蚊

鎖定
阿薩姆伊蚊是雙翅目,蚊科的昆蟲,在年由定名,主要分佈在印度,印度尼西亞, 泰國以及中國的海南, 廣西等地。
中文名
阿薩姆伊蚊
拉丁學名
Finlaya assamensis Theobald,1908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雙翅目  
蚊科
亞    科
庫蚊亞科
伊蚊屬
亞    屬
紛蚊亞屬
編    號
19605

阿薩姆伊蚊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觸鬚黑色。背片前端有一大寬短白斑(♀)或前半部大部白色(♂);後跗節1基部和末端都有白環。腹節Ⅲ-Ⅶ腹板有突生而向後傾斜的鱗簇。幼蟲觸角無刺,1-A單枝;頭毛5,6-C單枝,5-C在6-C遠後方,4-C位於5,6-C的中間;櫛齒35個以上;腹毛2-X分2枝。
形態描述
雌蚊 中型蚊蟲。 頭:頭頂平覆黑寬鱗,多數中央有白斑或白縱條;兩側大部為白寬鱗,也有白鱗限於前部的;眼緣大部有白鱗環繞;後頭有黑豎鱗。觸角梗節光裸;鞭分節1有黑鱗。唇基光裸。喙比前股略長,黑色。觸鬚約為喙的1/4長,黑色。 :前胸前背片和後背片平覆白寬鱗,後背片上緣有窄彎鱗。中胸盾片覆蓋深褐到黑色窄鱗和少數細鱗,前端有一短寬白斑,兩側翅基前有一對窄和彎鱗白斑;側背片具白寬鱗;小盾片多數三葉都平覆褐到深褐寬鱗,也有具白鱗。中胸側板具翅前結節下以及腹側板上位和後位白寬鱗簇;後側片鱗區伸近下緣。無氣門後、氣門下和亞氣門鱗簇。 翅:翅鱗深褐,前緣脈基端有白斑。平衡棒結節具淡色和暗色鱗。 足:一般色澤暗黑;前股前面基段腹緣有白縱線,腹面亞基段有淡色區;中股前面腹緣、腹面和後腹面除基部黑環和亞端黑段外,全部白色;後股除基部黑環和亞端黑段外,全部白色。前脛基段腹面白色或腹面有白縱條;前脛和中脛背面末端有明顯白斑;後脛一致黑色,或在末端有一些白鱗。中跗和後跗節1基部和末端有白環,節2基部有完整或不完整的白環;後跗節3基部可有少數白鱗。 腹:背板黑色,鱗片松糙覆蓋;節Ⅰ側背片覆蓋銀白寬鱗;節Ⅱ-Ⅶ基部有銀白側斑;節Ⅷ黑色或具白鱗。腹節Ⅱ-Ⅶ腹板黑色而有基白帶,節Ⅲ-Ⅶ腹板有向後傾斜的突生短黑鱗簇。
雄蚊 頭頂全部或大部覆蓋白鱗;觸鬚和喙接近等長。中胸盾片前部1/2大部白色;小盾片三葉都具白鱗。有的翅縱脈1基部白色。後脛末端有明顯白斑。腹節Ⅱ-Ⅶ背板多數除側斑外,尚有中央基白斑或基白帶,白帶和側斑相連或分開。 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各具2-3根剛毛;節Ⅸ腹板末緣中部略凸,具一對剛毛。抱肢基節狹長,背內面全長都有剛毛,基內側有幾根長剛毛;腹內緣有數列特殊長剛毛,近末端的最長,剛毛末端略為膨大。抱肢端節短,約為基節的1/3長,密生細毛;指爪位於末端,約為端節的1/2或更長。刀葉比干柄長,前端1/2處略為膨大。
幼蟲 頭:觸角短,通常為頭的1/3-2/5長,無刺;1-A單枝,細小,位於基部2/5-3/5處。頭毛1-C粗短,內彎;6-C位於觸角基之前;5-C遠位於6-C之後而略為外靠,都是單枝;4-C細小,位於5,6-C之間而略靠近6-C,分4-6枝;7-C細短,位於觸角基之後,兩分叉,少數單枝或分3枝以上。 腹:櫛齒39-60個,排列成一齒
雙翅目 蚊科(上) 庫蚊亞科 113
區,各齒末端圓鈍,具接近等長的繸。呼吸管管基突通常遊離;指數2.5-3.2,管長為基寬的2.0-2.9倍,為尾鞍長的2.1-2.4倍;梳齒14-23個,基部有2-3側牙和少數側刺;1-S通常位於末一梳齒以及管中央之後,少數位於末一梳齒之前,分5-7枝,有細側芒。尾鞍後內角有細刺,腹毛1-X單枝,少數分2枝;2-X分2枝;3-X單枝;4-X10株,通常有1-2株在柵區之前。肛鰓多數較尾鞍略長,末端鈍削。 [1] 

阿薩姆伊蚊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於樹洞和竹筒積水

阿薩姆伊蚊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海南, 廣西, 貴州, 雲南
國外分佈:
印度, 印度尼西亞, 泰國,越南, 尼泊爾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