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若憍陳如尊者

鎖定
阿若憍陳如尊者, [1]  aññāsikoṇḍañño,梵名Kaun!d!inya 。佛陀於鹿野苑 [2]  初轉佛法時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之弟子。又稱阿若憍陳如、阿若拘鄰、憍陳那、阿若憍憐、居鄰、居倫。意譯為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際、知本際。據增一阿含經 [3]  弟子品載,憍陳如為佛陀聲聞弟子之一,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諦者。又據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載,悉達多太子出家求道之初,憍陳如與另外四人受淨飯王之命親侍苦行之太子,後見太子廢苦行,遂與其他四人離去,至釋尊成道始受教化。其後事蹟不詳,僅知其為教團中最長老,常居上座。另佛所行贊轉法輪品(大四·三○中):‘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憐;於佛弟子中,最先第一悟。’[佛本行集經 [4]  卷三十四、中本起經 [5]  捲上、北本大般涅槃經 [6]  卷四十、阿羅漢具德經 [7]  、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一、大毗婆沙論 [8]  卷九十三、慧琳音義 [9]  卷十八] [10] 
中文名
阿若憍陳如尊者
外文名
梵名Kaun!d!inya ,巴利名Kon!d!an~n~a
別    名
阿惹憍陳如
阿惹憍鄰
別    名
阿若拘鄰
阿若俱鄰
憍陳如 展開
別名
阿若拘鄰
阿若俱鄰
憍陳如
憍陳那
拘鄰那
枸鄰
俱鄰
居鄰
居倫 收起
相關佛經
增一阿含經

阿若憍陳如尊者人物介紹

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若,意為了解,或譯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際、知本際、無智;憍陳如,為其姓,意為族者。《佛所行贊轉法輪品》:“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憐”。尊者最初乃是佛陀為太子時的五位侍從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時,他與其它四位侍從奉淨飯王之命,親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後見太子廢苦行,逐與其它四人離去。佛陀成道後,訪憍陳如等於波羅奈之鹿野苑。五人見其來也,初以其退失淨行,相約勿為禮;佛至,不覺肅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靜無漏,心得自在。汝等須來,當示汝法,教授於汝。汝應聽説,如説修行,即於現身得證諸漏」。五人乃執弟子禮,即所謂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為疑,佛乃進而教之曰:「有二種障: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離,是非解脱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永無解脱。離此二邊,乃為中道,精勤修習,能至涅盤」。此中道雲者,即八正道,為佛教精義所在;自利、利他,悉應於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詳示生死流轉之苦痛及原因,解脱生死之聖境,離苦得樂之正道,即四諦是,有『轉法輪經』等載之。聞法已,憍陳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陳如」之稱。 [11] 

阿若憍陳如尊者人物生平

阿若憍陳如,又譯作阿若多憍陳如、阿惹憍陳如、阿惹憍陳如、阿惹憍鄰、阿若拘鄰、阿若俱鄰、憍陳如、憍陳那、拘鄰那、枸鄰、俱鄰、居鄰、居倫等。這位尊者位於五百羅漢之首,是佛祖早期追隨者之一。他體貌豐滿魁偉、神情沉靜安詳,信仰堅定,佛理淵深。
悉達多(即佛祖釋迦摩尼)還是淨飯王太子的時候,面對眾生的生、老、病、死和世事的無常,為了解脱世間一切苦難,毅然決定放棄高貴的王位和奢華的生活,遠離家鄉進行修行。他的父親淨飯王無法改變他的意志,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只好從親族,大臣中挑選出阿若憍陳如等五人陪他同行。
一路上他們跋山涉水,先後訪問了許多著名的修行者。後來悉達多找到一處僻靜的所在,捨棄了寶馬和華貴的衣衫,開始了艱苦的修行。悉達多身穿破衣爛衫,每天只吃一頓粗飯,並對自己的肉體實施種種苦刑,以尋求渡越“生死大海”的真諦,他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以致肋骨畢現。
一晃六個年頭過去了,悉達多的修行毫無結果。他只是越來越感到:人世間的所有煩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心地不淨,而要清除人們心靈中的污垢,僅靠年復一年的苦修根本不可能的。經過痛苦而認真的反思,他決定放棄這種毫無希望的苦修生活,便離開茅舍到河中洗浴,並喝下了牧女善生送給他的牛奶。
阿若憍陳如等人認為悉達多這樣做是背棄了原來的信念,不值得他們繼續追隨。於是,他們離開悉達多到別處繼續苦修。
不久,在經過多年的修煉和苦苦思索之後,悉達多終於在一棵菩提樹下證悟大道,大徹大悟,擺脱了痛苦的纏擾,揭開了終極真理最後的那層面紗。成佛之後,釋迦摩尼找到阿若憍陳如等人,向他們宣講佛法。
在悉達多的教導之下,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很快獲得徹悟,從此一心一意皈依佛教,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佛法之中,併成為佛祖最初的弟子。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肅然靜坐,左手執法器,右手結印,面貌慈善而威嚴,其神態為於定靜中思索。尊者為寬仁博識,教化眾生,有“悟性第一”之譽。
禪詩:
骨相清奇性堅定,濃眉鋭目才賦敏。
面慈心善心真純,位居五百第一尊。
偈解:
骨相清秀稟性堅定,濃眉鋭目才思敏捷。面善心善心地純真,當居五百羅漢第一尊。
得此偈者,頗具靈氣,風骨神采也定能與眾不同,內在潛質極大。如果能擇善而行,寬厚仁慈,便會早於他人獲得成功,但命途也不完全由骨相決定,骨相不佳之人通過後天的修煉如重塑,也能逐漸開悟。
參考資料
  • 1.    阿難達與乞食者僧團.五部經典之《增支部》.摩揭陀國:斯里蘭卡貝葉成文(第四次結集),公元前 29 年:經籃·增支部·第一集188線:188. ‘‘ Etadaggaṃ, bhikkhave, mama sāvakānaṃ bhikkhūnaṃ rattaññūnaṃ yadidaṃ aññāsikoṇḍañño ’’:“第一的,乞食者們,我的 見聞 乞食者們 長期存在的 凡是此者 阿若憍陳如。”(長老第一:阿若憍陳如)
  • 2.     古印度佛教遺址。傳為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法(初轉法輪)處。又名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墮處、仙人鹿園等。
  • 3.    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四部阿含之一。東晉僧伽提婆譯。51卷(一作50卷)。
  • 4.    梵名Abhinis!kraman!asu^tra 。凡六十卷。略稱本行集經。隋代闍那崛多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
  • 5.    凡二卷。東漢曇果、康孟詳合譯(一説康孟詳譯)。收於大正藏第四冊。
  • 6.    梵名Maha^ -parinirva^n!a-su^tra 。(一)凡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又作大涅槃經、涅槃經、大經。今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
  • 7.    (經名)佛説阿羅漢具德經,一卷,宋法賢譯。是説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者。與增一阿含經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 8.    佛教説一切有部論書。全稱《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玄奘譯,嘉尚、大乘光等筆受。200卷。
  • 9.    (書名)本名一切經音義。西明寺慧琳法師撰,故稱為慧琳音義。一百卷。
  • 10.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細覽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04]
  • 11.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多圖概覽  .中國寺廟祠觀造像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