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耨達池

鎖定
阿耨達池,讀音ā nòu dá chí,漢語詞語,意譯為“無熱惱”。池名。
中文名
阿耨達池
外文名
Anavatapta
拼    音
ā nòu dá chí
解    釋
清涼池、無熱惱池

阿耨達池詞語釋義

略稱阿耨。意譯清涼池、無熱惱池。據大毗婆沙論卷十五與俱舍論卷十一所載,此池位於大雪山之北,香醉山(梵Gandhama^dana ,推定為現在之 Kailana 山)以南,稱為無熱惱池,周圍凡八百里,以金、銀、琉璃、頗梨等四寶裝飾岸邊,其池金沙彌漫,清波皎鏡,有龍王居之,名為阿耨達,池中能出清冷之水。池東為恆河(梵Gan%ga^ )出口,南為信度河(梵Sindhu ),西為縳芻河(梵Vaks!a ),北為徙多河(梵S/i^ta^ )。[長阿含經卷十八、起世經卷一、大樓炭經卷一、善見律毗婆沙卷一、卷二、大智度論卷三、卷七、大唐西域記卷一、慧琳音義卷一、卷二十五、卷二十七、翻譯名義集卷七] [1] 

阿耨達池運用示例

唐 代稱為 無熱惱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陳善 《捫蝨新話·司馬遷班固言河出崑崙》:“佛書説…… 雪山 在 中天竺國 ;正當南閻浮提之中,山最高頂有池,名 阿耨達池 ,池中有水,號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黃赤白之異,今 黃河 蓋其一派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寶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達池 ,東從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東南海,南從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從馬口出 縛芻河 ,入西北海,北從獅子口出 從多河 ,入東北海,潛流地下出積石,為中國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腦兒 阿耨達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誕矣。” 明 唐順之 《雪詩和蘇韻》之十:“ 葱嶺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