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莫林

鎖定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阿爾莫林引語《聖經
阿爾莫林Al Mualim,1135—1191),原名拉希德丁·錫南Rashid ad-Din Sinan,阿拉伯語:رشيد الدين سنان),也被稱為山中老人(Old Man of the Mountain)。他曾經是黎凡特刺客兄弟會的刺客導師,也是其最終的繼任者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的老師,直到1191年死於後者之手。 [1] 
中文名
阿爾莫林
外文名
Al Mualim
المعلم
別    名
拉希德丁·錫南
山中老人
配    音
Peter Renaday
性    別
登場作品
刺客信條
刺客信條:秘密聖戰
刺客信條:阿泰爾編年史
年    齡
享年56歲
出    生
1135年
逝    世
1191年9月
所屬派系
黎凡特刺客兄弟會,聖殿騎士黎凡特分冊

阿爾莫林人物生平

建立馬斯亞夫城堡
1162年,阿爾莫林奉黎凡特刺客導師小哈桑的命令,自阿拉穆特被派往敍利亞去建造馬斯亞夫堡壘。一些人推測,導致他離開的原因是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阿爾莫林尋求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刺客組織。但是其他人相信,這項命令純粹是為了擴大刺客在黎凡特地區的影響力而下達的。關於阿爾莫林暗中其實是出於對權力的強烈渴望的傳言漫天飛舞,這是他之後叛變的預兆。
馬斯亞夫之圍
1176年,薩拉丁和他的撒拉森大軍包圍了馬斯亞夫堡壘。當時掌管刺客組織的阿爾莫林派出了他手下的刺客大師奧馬爾·伊本-拉阿哈德,於次晚潛入撒拉森軍營。
在軍營裏,奧馬爾利用從先前打入軍營的間諜得到的消息,給薩拉丁留下了一條警告。奧馬爾成功將一把匕首和一片羽毛留在了這個軍閥的營帳中,但在他撤離之前卻被人發現,不得不殺死了一個貴族。
第二天,薩拉丁離開了營帳,留下了他的叔父和副手希哈布丁統帥軍隊。希哈布和刺客和談時稱,只要刺客交出那個殺手,他們就會撤軍。他們囚禁了那個打入內部的間諜——艾哈邁德·索菲安,從而得知了奧馬爾的事情。阿爾莫林起先不想交出奧馬爾,但在他本人的強烈要求下,他最終只好答應。奧馬爾死後,撒拉森大軍終於撤出了馬斯亞夫。
教導阿泰爾和阿巴斯
“阿泰爾,我看着你從一個男孩這麼快就成長為了一個男人。這既讓我充滿哀傷,也讓我感到自豪。”
―阿爾莫林對阿泰爾説。
出於對奧馬爾之死的悔恨,艾哈邁德在奧馬爾的兒子——年輕的新手刺客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面前自殺。震驚的男孩將此事告訴了阿爾莫林,他將屍體藏了起來並掩蓋了艾哈邁德自殺的事實。他也説起阿泰爾將會和另一位刺客——艾哈邁德的兒子阿巴斯·索菲安一起訓練。阿爾莫林還命令阿泰爾不要將此事告訴阿巴斯,相信這是為了他好。之後,他就以刺客的方式一起教導兩人。
儘管阿爾莫林明確命令了不要告訴阿巴斯,阿泰爾還是心軟了,他在訓練時將阿巴斯父親的死告訴了他。這件事最終鬧僵了——當兩人用真劍操練時,由於指導員拉比伯懶散鬆懈的監督,阿巴斯試圖取走阿泰爾的命。為了懲罰兩人,阿爾莫林將阿泰爾和阿巴斯在馬斯亞夫的小牢房裏關了一個月,然而他還是因為年輕的阿巴斯的突然爆發而將他的受訓期延長一年
1189年,聖殿騎士入侵馬斯亞夫併成功地俘獲阿爾莫林。曾是一個刺客學徒,但因不滿意在在刺客等級上晉升緩慢而叛變到了聖殿騎士的哈拉斯,下令處死堡壘中的所有刺客。然而,阿泰爾救下了阿爾莫林並殺死了哈拉斯。兩人一起走着,阿爾莫林為阿泰爾的行為感到驕傲自豪,還説阿泰爾十分像他的父親。之後,阿爾莫林提拔阿泰爾成為刺客大師。
尋找聖盃
“我們大意了。他們是跟着我們的人進來的。”
―村莊遇襲時,阿爾莫林對阿泰爾説
1190年,在阿泰爾剛從上一個任務中返回不久,阿爾莫林令他尋找一枚名為聖盃的伊甸碎片。那一年,阿爾莫林暫居阿勒頗的刺客據點。與此同時,他的副手哈拉什將刺客組織出賣給了聖殿騎士,但不久就被阿泰爾了結了性命。此後不久,阿爾莫林重歸馬斯亞夫的住所。
保衞馬斯亞夫
“我的人無所畏懼,羅伯特!他們會欣然迎接死亡,以及隨之而來的報償!”
―拉希德在要塞城牆上對羅伯特喊道
1191年,阿爾莫林派阿泰爾前往所羅門聖殿遺址下的耶路撒冷密室取回一件寶物,並將它帶回馬斯亞夫。他也派了兩名刺客——馬利克·阿塞夫和卡達爾·阿賽夫兄弟與他同行。然而,任務最後以悲劇收場:由於阿泰爾對信條的無視,卡達爾不幸喪生,馬利克也在戰鬥中失去了一條手臂。
當阿泰爾向阿爾莫林回報他的失敗時,導師大為惱火。而當馬利克攜寶物歸來時,他的憤怒有所收斂。然而,羅伯特·德·薩貝爾帶領着他的聖殿騎士們跟着刺客一起,前來攻打馬斯亞夫,意圖奪回他們的寶物。
阿爾莫林在安全的堡壘城牆上對着羅伯特喊話,並且命令包括阿泰爾在內的三名刺客從塔樓上一躍而下,迎接他們應有的死亡,以此展示刺客們不屈的決心。他繼續講話,分散聖殿騎士的注意力,直到阿泰爾放下陷阱並擊潰聖殿騎士的隊伍。
儘管阿泰爾拯救了馬斯亞夫,阿爾莫林依然把他從刺客大師降為新手,剝奪了他大多數裝備以及兄弟會中的威信。之後阿爾莫林派阿泰爾去找出打開城門為聖殿騎士放行的叛徒。
經過調查,阿泰爾成功將叛徒馬蘇恩帶到了導師面前。阿爾莫林給了馬蘇恩坦白認錯的機會,見他不思悔改,便用劍處死了跪倒在他面前的叛徒。
獵殺九人
“噢,我的孩子,這還只是開始。我這裏有一份名單,上面有九個名字,九個必死之人的名字。他們帶來災禍,製造戰爭,他們的霸權影響腐化着聖地,確保十字軍繼續東征。找到他們,除掉他們,播下和平的種子,為聖地,也為你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挽回你的聲譽了。”
―阿爾莫林給阿泰爾的機會
馬蘇恩死後,阿爾莫林給了阿泰爾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他拿出一份名單,上面列出了九個需要被消滅的人物,他聲稱這九人都是在各個城市中橫行的暴君,而阿泰爾的任務就是抹殺他們。每殺掉一個人,阿泰爾都要回來向阿爾莫林彙報,同時阿泰爾會恢復一個等級,重新得到一件裝備或一個戰鬥技能。阿泰爾受命前往大馬士革刺殺第一個目標塔米爾,並在任務完成後回到馬斯亞夫與導師會面。 [1] 
阿泰爾帶着諸多疑慮回到了馬斯亞夫:塔米爾告訴他自己熟識阿爾莫林,並稱阿泰爾要完成的這件任務背後也另有隱情。為此,阿爾莫林解釋説他向阿泰爾隱瞞了一些信息目,這也是為了確保阿泰爾不再重複他之前的錯誤。 [1] 
在阿泰爾前往阿卡刺殺下一個目標加尼耶·德·納布盧斯成功後,他詢問阿爾莫林:為何加尼耶的“病人”將他當做朋友看待。阿爾莫林回答説,領導者往往想方設法使人服從,阿泰爾必須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能輕信敵人的話語。
在阿泰爾前往耶路撒冷成功刺殺塔拉勒歸來後,他感到疑惑的是塔拉爾對奴隸的選擇:乞丐、妓女、吸毒者、麻風病人、瘋子——全是那些社會的渣滓。阿爾莫林解釋説垮掉的人可以被重塑成一個士兵,而且會強烈地忠心於他們的拯救者。阿爾莫林還告訴阿泰爾説,理查一世因阿卡之捷而倍受鼓舞,下一步即將向南進軍耶路撒冷。而薩拉丁對此已經知情,並已經在阿爾蘇夫破敗的堡壘中集結人馬。
當阿泰爾提出直接殺掉理查和薩拉丁時,阿爾莫林告訴他此舉會打散十字軍和撒拉森軍,使這片大地經受戰士們漫無目的的殺戮欲。他接着要求阿泰爾集中精力解決手頭的任務:解決那些在理查和薩拉丁不在時管理城市的人。
阿泰爾刺殺了大馬士革的商人王阿布爾·努庫德後,他回到馬斯亞夫,在圖書館的一角找到了阿爾莫林。這位導師代表他本人以及王國的所有人,向阿泰爾表示了感謝,因為他的刺殺行動無疑會實現組織希求的和平。
阿泰爾告訴導師,這些被殺的人總是對他們的正義堅信不疑,並且他總覺得這些人之間是有某種聯繫的。阿爾莫林回答説,觀察和質疑是刺客的本分。但當阿泰爾意圖追問下去時,阿爾莫林只是告誡他也要相信自己的導師。
阿泰爾回到阿卡刺殺蒙費拉的威廉。任務完成後,阿爾莫林察覺到阿泰爾的心中有所顧慮,並要求他説出來。阿泰爾指出拉希德一直在用謎題回答他的疑問,他要求阿爾莫林給出直接明瞭的答案。
阿泰爾以“如果得不到答案,就終止刺殺任務”為威脅,追問被殺的人之間究竟有何關聯。阿爾莫林被他的無禮態度激怒,拔出了長劍,但阿泰爾指出阿爾莫林只是虛張聲勢——如果刺客之中還有第二人能完成刺殺九人的任務,那麼他根本不可能活到現在。
導師最終讓步了,他告訴阿泰爾那些被殺的人都是聖殿騎士的成員。刺殺九人的任務情境有所變化,但任務的實質不變。阿泰爾再次提升一級,取回武器。阿爾莫林問起阿泰爾為何確信自己不會殺他,阿泰爾承認他並不確定,方才只是“信仰之躍”(冒險一試)而已。
阿泰爾的下一個目標是耶路撒冷的攝政王馬吉德·阿丁,任務完成後他返回了馬斯亞夫,試圖將所有事情聯繫起來。阿爾莫林強調聖殿騎士渴望絕對的控制,以最終創造所謂的“新世界”。
隨後,阿爾莫林將伊甸碎片拿出展示給阿泰爾。他解釋説,正是這枚碎片讓摩西分開了紅海、正是這枚碎片挑起了特洛伊戰爭,正是這枚碎片讓耶穌基督得以變水為酒。但當時的阿泰爾並不知情的是,阿爾莫林試圖在他身上使用蘋果的力量,結果沒有成功。
阿泰爾之後前往刺殺大馬士革的學者領袖朱巴爾·哈基姆和阿卡的條頓騎士團大教長西布蘭特。在他的第七個目標倒下之後,阿泰爾思索着取走這兩人的性命究竟有什麼必要。阿爾莫林解釋説,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給未來的改變鋪平道路,確保任何威脅——無論是新是舊——都不會成為阻礙。
導師告訴阿泰爾,最後一個目標將是擋在阿泰爾和羅伯特·德·薩貝爾之間的最後一人。但在阿泰爾出發之前,阿爾莫林詢問他何為“真相”。阿泰爾回答説真相“是看到的世界的真正的樣子”,因為“世界是一個幻覺,一個我們可以選擇服從還是超越的幻覺。”阿泰爾道出了對“萬事皆虛,萬事皆允”這句格言新的理解:這意味着要去超越幻覺,去認識到人的法律不是產生於神明,而是理性。
阿爾莫林主張這就是為什麼聖殿騎士是一種威脅,也是他派阿泰爾去刺殺他們的原因:相比起消除幻象,他們更願意用它來進行統治。帶着他新獲得的對信念的理解,阿泰爾出發去尋找他名單上的倒數第二個目標
阿爾莫林靜候阿泰爾的歸來,兩人討論了名單上的最後一人,即聖殿騎士的最高大師:羅伯特·德·薩貝爾。阿爾莫林稱羅伯特已經嚐到了伊甸碎片的強大力量,在他眼中,伊甸碎片不是需要摧毀的武器,而是大可利用的工具——並不是為了權力,而是為了和平。儘管阿爾莫林對這個目標表示欽佩,但他反對實現目標的方法,因為和平應該是人們理解並接受的,而不是被強迫的。
阿爾莫林接着説,絕不能讓羅伯特再次拿到碎片。阿爾莫林給予了阿泰爾一柄敍利亞古劍以在旅程中幫助他,最後派他出發去取走羅伯特的命。當羅伯特最終在戰鬥試煉中被阿泰爾打敗時,瀕死的他透露了阿爾莫林的曾是一名聖殿騎士叛徒。羅伯特稱阿爾莫林與他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阿爾莫林不願與人共享伊甸碎片的力量。
死亡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出來吧!消滅這個叛徒!讓他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阿爾莫林在馬斯亞夫和阿泰爾對峙
阿泰爾趕回馬斯亞夫,卻只發現村民們都處於被阿爾莫林催眠的狀態,只有他自己以及包括馬利克在內的一些刺客沒有被伊甸碎片影響。在迅速解決了阿爾莫林手下的侍衞,並進到堡壘後面的花園中後,阿泰爾與他的導師正面相對,而阿爾莫林卻用伊甸碎片的力量束縛了他弟子的行動。他在上方的陽台上嘲笑阿泰爾,看着他一邊掙扎着擺脱控制,一邊質問阿爾莫林這些行為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1] 
阿爾莫林回答説他找到了“萬事皆虛,萬事皆允”的證據。他用伊甸碎片召出已死九人的幻影去攻擊阿泰爾。儘管如此,阿泰爾以一敵眾,打敗了九個幻影,卻再次被伊甸碎片束縛。阿爾莫林故技重施,又複製了自己的幻影,但是這位年輕的刺客成功擊敗了他們。
阿爾莫林再一次控制住阿泰爾的行動,他解釋説自己的想法與羅伯特無異,但他想要獨佔伊甸碎片,所以才派他的學生去刺殺其他的聖殿騎士。阿泰爾詢問為何阿爾莫林讓他保留了自己的意識,阿爾莫林承認他曾經試着控制阿泰爾的思想,但由於阿泰爾能夠看穿幻象而沒有成功。 [1] 
阿爾莫林表示,歷史上所有的神話和宗教謎團背後都與伊甸碎片有關:它們都僅僅是幻象。阿泰爾爭辯説他那試圖用伊甸碎片的力量來創造和平的計劃和其他的幻象無異。阿爾莫林反駁説,在那些並無差別的宗教信仰之下,人們互相殘殺,而他所做的一切是在創造一個更好的、沒有暴力紛爭的世界。阿泰爾分析説人們至少可以選擇去相信這些宗教信仰所構建的世界,但阿爾莫林再次反駁稱這是假的,除了那些改變信仰者和異教徒之外,人們並不能選擇。阿泰爾堅持主張這不正確,但阿爾莫林失望地嘆了口氣,稱阿泰爾已經放棄用邏輯思考了,而是在感情用事。了結一切的時間已到,阿爾莫林與阿泰爾展開了最後的決鬥。儘管阿泰爾能力卓羣,但阿爾莫林依舊能反擊他的大部分進攻,並且能夠運用伊甸碎片的力量傳送到花園的其他角落。 [1] 
然而最終,阿泰爾利用他的天賦看穿了伊甸碎片製造出的幻象,擊敗了他的老師。阿爾莫林臨死時説,他無法摧毀這能夠帶給世間和平的東西,並補充説阿泰爾也絕不會摧毀它。 [1] 
阿爾莫林死後,阿泰爾接過了黎凡特刺客的導師之位。同時,儘管火葬並不符合刺客組織當時的規定,並且被該地區的文化和宗教視為極端禁忌的行為,阿泰爾還是點燃柴堆火化了前任導師的屍體。阿泰爾將此視為一種預防措施,以確定導師的遺體是真實的還是伊甸蘋果製造的幻影。然而,許多刺客拒絕接受阿爾莫林的背叛,一度引發了騷亂以反對阿泰爾。 [1] 
遺產
儘管阿爾莫林已死,但他的行動對黎凡特刺客兄弟會產生了持續多年的影響。他決定不讓阿巴斯知道艾哈邁德死亡的真相,而阿巴斯得知真相後對阿泰爾產生了怨恨,最終使得阿巴斯篡奪了阿泰爾的權力,並在1228年成為兄弟會的導師。這導致了阿泰爾的兒子賽夫、他的妻子瑪利亞、馬利克和其他許多同情他的刺客的死亡,兄弟會的腐敗把阿泰爾推向抑鬱。
在1247年阿泰爾迴歸之前,刺客組織在阿巴斯的領導下利用阿爾莫林的背叛來為阿巴斯的腐敗辯護,因為阿巴斯從來沒有背叛過他們,因此阿泰爾也被認為是一個叛徒,這激怒了一些知道阿巴斯是罪魁禍首的刺客。
到了1257年,阿泰爾穿上了一件與阿爾莫林的長袍相似的導師袍,但顏色是白色而不是黑色。阿泰爾還創造了馬斯亞夫鑰匙,這些鑰匙中記錄了他的部分記憶,供他未來的後繼者艾吉奧·奧迪託雷·達·佛羅倫薩查看,其中包括阿爾莫林在1189年聖殿騎士團攻擊馬斯亞夫時被抓,以及阿泰爾在1191年在阿爾莫林死後焚燒他的屍體。阿泰爾在自己去世前的幾分鐘,在他的圖書館裏回顧了阿爾莫林對知識的增長及其造成的悲哀的悲劇性觀點。
1511年,艾吉奧找回了鑰匙,回顧了阿泰爾的生活和阿爾莫林的行動所造成的後果。
2012年,阿泰爾的後代戴斯蒙德·邁爾斯重温了阿泰爾在1191年的生活,目睹了阿爾莫林對兄弟會的腐化。
2013年,Abstergo娛樂利用阿泰爾在阿爾莫林死後焚燒其屍體的決定來推動一場有偏見的運動,反對為媒體宣傳他的故事,試圖阻止刺客-聖殿騎士戰爭的真實性質成為公眾的知識。
2014年,聖殿騎士尤哈尼·奧措·貝格承認了阿爾莫林與聖殿騎士理想的妥協,並説如果有更多刺客能像他這樣的例子一樣,傾向聖殿的動機和目的,而非執着與他們自己自由意志的空中樓閣的話,刺客-聖殿騎士戰爭也許可以避免。

阿爾莫林人物性格特徵

“為什麼不像一名真正的刺客一樣向所有人分享你所學的知識?為什麼不將你真正的目的和野心告訴你的兄弟們?你的兄弟情誼都去哪了?”
―哈拉斯對阿爾莫林的懷疑態度。
據史料記載,阿爾莫林曾先後與耶路撒冷國,贊吉王朝,阿尤布王朝結盟,與薩拉丁更是先刺殺後結盟,可謂左右逢源。這種行為方式固然有其作為刺客組織領袖的權衡考慮,但從中也看出了他身上政客的那種務實功利的特點。
在對待阿泰爾的問題上,阿爾莫林表現出了一個導師的寬厚與睿智,但後來被金蘋果腐蝕之後,阿爾莫林開始墮落,並將阿泰爾作為自己的個人財產,為自己賣命。
作為刺客的領導者,阿爾莫林雖然給人以睿智、温和的印象,然而有時也會顯露出神秘莫測的一面。他會刻意避免招人懷疑或者深入隱私的話題,遇到追問時則會改變話題或者給出其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阿爾莫林很少透露有關自己的事情,因此幾乎沒人知道他的早年經歷,更不用説任何作為刺客組織的大師以外的事情。在阿爾莫林的帶領下,刺客組織成為一個出名卻又隱秘的派系,在聖地居民的心目中留下恐怖、神秘的印象,四起的流言更是將兄弟會鑄為傳説。
作為一名學者,阿爾莫林十分重視教育事業,大多時候都呆在馬斯亞夫堡壘的圖書館中研讀書籍。他對諸多事物都有透徹的理解,無論對哲學還是科學知識都有所涉獵。他宣稱兄弟會的目標在於萬物和平,同時信條也要求刺客們追求內心的平和。阿爾莫林曾經告誡阿泰爾不要把敵人都看做惡魔,而要從人的角度看待他們。
然而,阿爾莫林最終展露出了他自私、善於控制和欺騙他人、虛假以及偽善的一面。他自己是一名聖殿騎士,並打算利用伊甸碎片的力量來控制全人類的思想。為了實現這種結果,他操縱了他手下的刺客們去取回伊甸碎片,併為他消滅曾經的聖殿騎士盟友們,這樣他就可以獨佔這個聖物了。在和阿泰爾交談的時候,他支持自己並不持有的觀點,比如“和平應該是人們理解並接受的,而不是被強迫的”。我們無法得知他是從來沒有真正持有過這些觀點,還是曾經有過但是因為聖殿騎士信念的影響,後來放棄了這些想法。
不過,撇開上面説的這些,阿爾莫林最終渴望得到的只有全人類的和平。他只是相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讓人們失去自由意志是可以接受的代價。而且儘管他可能並不相信所有他教給阿泰爾的東西,他的教授的確對他的弟子有着深遠的影響,也間接影響了刺客組織的未來發展。

阿爾莫林遺言

阿爾莫林倒在地上,伊甸蘋果從他手中滾落。
  • 阿爾莫林:不可能……學生怎麼可能擊敗他的老師……
  • 阿泰爾: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 阿爾莫林:確實如此。現在你贏了,去領取你的獎勵吧。
  • 阿泰爾:你真是慾火焚身啊。那東西應該毀掉。
  • 阿爾莫林:毀掉這世上能結束十字軍東征,帶來真正和平的東西?我絕不會這麼做。
  • 阿泰爾:那麼我會毀了它。
  • 阿爾莫林:我們走着瞧吧。
阿泰爾看着伊甸碎片,耳邊響起導師的聲音。
  • 阿爾莫林:我心隨智慧,乃知這一切只是捕風。多有知識,即是多有苦難。增長智慧,便是徒增傷悲。
阿泰爾呆呆地站着,出神地凝望着蘋果。
  • 阿爾莫林:毀了它!毀了它!你説過你會的!
  • 阿泰爾:不……我做不到……
  • 阿爾莫林:你做得到,阿泰爾,但你不會這麼做……

阿爾莫林瑣聞趣事

  • 阿爾莫林是以十二世紀末期,阿薩辛派的領袖拉希德丁·錫南(阿拉伯語:رشيد الدين سینان)為原型的。儘管有大量提及這個虛構的人物和錫南之間的聯繫,由於法律原因,育碧並不能使用錫南的全名,至少在《刺客信條:信息圖解》發售之前不可以。
  • 然而,在《刺客信條》的手機版遊戲中,阿爾莫林的名字被確認為錫南。
  • 儘管他成為了黎凡特刺客的導師,阿爾莫林卻擁有完整的十根手指。不過,在《刺客信條:啓示錄》 中,這個錯誤得到了糾正,因為所有在馬斯亞夫的刺客都被移除了他們的無名指。
  • 如果阿泰爾用劍同阿爾莫林搏鬥而他消失的話,可以用飛刀攻擊他來阻止他再次消失。
  • 在《刺客信條》的Penny Arcade漫畫中,阿泰爾獵殺的目標曾帶有嘲諷地含沙射影,稱包括阿泰爾在內的一部分刺客將阿爾莫林視為父親般的人物。這一點是在他對阿泰爾説的話中展示出來的:“在我看來,我在你的臉上看到了阿爾莫林的臉。”
  • 在歷史設定於1190年的《刺客信條:阿泰爾編年史》中,阿爾莫林出場時有着短而黑的鬍鬚,穿着類似於商人的袍子。然而在啓示錄 遊戲中,他在1189年時就已經留着標誌性的灰色鬍子了。
  • 啓示錄 中,阿爾莫林的外觀經歷了許多變化,他的袍子上增加了紅色的色調,印上了許多裝飾圖案,袍子整體更接近於灰色而非黑色,同時他的臉部也發生了變化,鬍子變得更短。
  • 在關於九名目標的談話結束後,當阿泰爾使用鷹眼視覺時,阿爾莫林被標記為藍色,即盟友的顏色,儘管他在最後被揭露是一名聖殿騎士。
  • 在魔改的《刺客信條》移動端改編遊戲中,阿爾莫林的名字和頭銜是“錫南,刺客組織的大師”。他被描繪成一個身着黑色聖殿騎士戰甲,籠罩在一件黑色的帶兜帽、鑲金邊的斗篷下的模糊的身影。他的臉藏在斗篷下,也隱去了有着紅色光輝的眼睛。他和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在耶路撒冷進行了戰鬥,因為馬斯亞夫在這裏被描繪成了一個秘密的聖殿騎士據點。在決鬥中,他揮舞着一柄巨劍,並將黑暗變成他的優勢——除非靠近光源,否則他是不可見的。於是阿泰爾必須靠近火把,這樣才能有機會打敗他。在這款遊戲中,儘管羅伯特·德·薩貝爾強烈暗示了這一點,阿泰爾還是不能推斷出阿爾莫林是叛徒,並且在從羅伯特的遺體上取回將伊甸蘋果之後,自願交給了他。儘管如此,阿爾莫林還是試圖殺死阿泰爾,其動機源於他最終還是可能將羅伯特的話拼湊起來,從而發現真相。而在真正的故事線中,他在阿泰爾回到馬斯亞夫時就已經背叛了。並且他是在知道既無法説服阿泰爾,也無法迫使阿泰爾服從時,才下定決心要殺死阿泰爾。
  • 在《刺客信條:信息圖解》中,阿爾莫林被描述為是一名聖者(Sage)。這個單詞中大寫的S的使用意味着他與艾塔有聯繫,但這一點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均未得到證實,因此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錯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