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泰邊疆區

鎖定
阿爾泰邊疆區(Алтайский край,英文:Altayskiy Kray)是俄羅斯聯邦西西伯利亞經濟區行政區之一 [1]  ,面積26.17萬平方千米,約佔俄聯邦領土面積的1%。主要城市有:巴爾瑙爾比斯克魯布佐夫斯克新阿爾泰斯克戈爾諾-阿爾泰斯克
阿爾泰邊疆區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南部的額畢河和卡杜裏河流域。東南同中國、蒙古毗鄰,西和西南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面積26.17萬平方千米。轄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首府巴爾瑙爾。西北和北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邊緣,海拔150米-300米。南部為阿爾泰山系的西北部,海拔1500米-2500米,最高峯別盧哈峯,海拔4506米。温帶大陸性氣候平原區1月平均氣温-19℃,7月19℃,年降水250毫米-350毫米。南部山區氣候寒冷,降水豐沛。富鐵、銅、鉛、鋅、金、銀、汞及森林資源。1937年設邊區。工業以機械製造(拖拉機、動力機械、農機、車廂)、食品加工(肉、乳)、化工(化纖、輪胎)、紡織為主。黃油乾酪產量佔全國首位。俄羅斯重要商品糧畜牧業基地之一。主要農作物為春小麥甜菜、向日葵等。乳肉畜牧業興盛。鐵路運輸發達,鄂畢河比斯克以下可通航。
領土由北到南的平均長度為360平方公里,東西平均長度為585平方公里。該州南面和西南面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東南與阿爾泰共和國接壤,東面和東北面與卡緬茵斯克州接壤,北面是新西伯利亞州
中文名
阿爾泰邊疆區
外文名
Алтайский край
行政區類別
邊疆區/聯邦主體(一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地理位置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南部
面    積
261700 km²
下轄地區
比斯克區、魯布佐夫斯克區等
政府駐地
巴爾瑙爾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2,376,660(2016年)
方    言
俄羅斯語
成立時間
1937年
主要河流
鄂畢河、北河、卡通河
主要湖泊
庫倫達湖、庫丘克斯克湖

阿爾泰邊疆區建制沿革

蘇聯解體後,阿爾泰邊疆區下的阿爾泰自治州升格為共和國,成為聯邦的獨立主體。
2012年1月1日,撤銷斯拉夫戈羅德縣,各村鎮劃入斯拉夫戈羅德市。 [1] 

阿爾泰邊疆區行政區劃

阿爾泰邊疆區旗幟 阿爾泰邊疆區旗幟
阿爾泰邊疆區行政區劃包括12個城市、60個區、15個市級鎮和723個村。主要行政區有比斯克區、魯布佐夫斯克區、布拉戈維申斯基區、阿列伊斯克區、巴甫洛夫斯克區、科西哈區、洛克捷夫斯基區和德意志民族區等。
較大城市有:
巴爾瑙爾市(英文:Barnaul;俄文:Барнаул),59.36萬人
比斯克市(英文:Biysk;俄文:Бийск),22.74萬人
魯布佐夫斯克市(英文:Rubtsovsk;俄文:Рубцовск),16.84萬人
鄂畢卡緬市(英文:Kamen-na-Obi;俄文:Камень-на-Оби)
戈爾尼亞克市(英文:Gornyak;俄文:Горняк)
塔利緬卡市(英文:Tal Kamen;俄文:Тал Камень)
扎林斯克市(英文:Zarinsk;俄文:Заринск)
新阿爾泰斯克市(英文:Novoaltaysk;俄文:Новоалтайск)
巴甫洛夫斯克市(英文:Pavlovsk;俄文:Павловск)
阿列伊斯克市(英文:Aleysk;俄文:Алейск)
行政分區圖 行政分區圖
斯拉夫戈羅德市(英文:Slavgorod;俄文:Славгород)
巴爾瑙爾是阿爾泰邊疆區首府,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邊疆區的立法和行政管理機關都設在該市。
行政區劃
名稱
面積(km2)
人口普查
(2010)
首府
備註
阿爾泰邊疆區
169,100
2,419,755
巴爾瑙爾市
940
670,332
設5區
新阿爾泰斯克市
72
70,437
扎林斯克市
79
48,461
阿列伊斯克市
44
29,510
比斯克市
292
219,328
別洛庫裏哈市
92
14,661
魯布佐夫斯克市
84
147,002
斯拉夫戈羅德市
2,137
43,350
2012年撤銷同名縣
亞羅耶沃市
44
18,604
意譯為:春天。被斯市包圍
西伯利亞市
6
11,306
巴爾瑙爾導彈基地,第35戰略導彈師駐地
五一區
3,596
50,100
新阿爾泰斯克市
卡爾曼區
1,819
14,331
卡爾曼卡市
巴甫洛夫斯克區
2,203
40,235
巴甫洛夫斯克村
塔利緬區
3,914
46,770
塔利緬卡鎮
扎列索夫區
3,275
15,074
扎列索沃村
扎林斯克區
5,214
20,136
扎林斯克市
託古爾區
2,005
8,478
託古爾村
克特馬諾夫區
2,540
13,896
克特馬諾沃村
科西哈區
1,885
17,927
科西哈村
特羅伊茨克區
4,160
24,868
特羅伊茨科耶村
烏斯季碼頭區
2,704
13,409
烏斯季恰雷什碼頭村
阿列伊斯克區
3,402
16,800
阿列伊斯克市
託普奇哈區
3,301
23,350
託普奇哈村
列布裏哈區
2,679
24,559
列布裏哈村
舍拉博利哈區
2,550
13,678
舍拉博利哈村
比斯克區
2,173
34,067
比斯克市
佐納利內區
1,620
19,676
佐納利諾耶村
採林諾耶區
2,882
16,403
採林諾耶村
葉利佐夫區
2,165
6,339
葉利佐夫卡村
索爾通區
3,012
8,610
索爾通村
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區
3,073
16,228
克拉斯諾戈爾斯科耶村
蘇維埃區
1,545
16,467
蘇維埃斯科耶村
阿爾泰區
3,490
25,645
阿爾泰斯科耶村
中圖社譯為阿爾泰斯基
斯摩稜斯克區
2,023
23,955
斯摩稜斯科耶村
貝斯特羅伊斯托克區
1,924
10,150
貝斯特雷伊斯托克村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區
1,499
12,450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科耶村
索洛涅申區
3,529
10,720
索洛涅什諾耶村
魯布佐夫斯克區
3,305
24,556
魯布佐夫斯克市
洛克季區
2,341
29,658
戈爾尼亞克鎮
源於村落:洛克季
特列季亞科沃區
1,998
14,197
舊阿列伊斯科耶村
源於村落:特列季亞科沃
茲梅伊諾戈爾斯克區
2,802
21,022
茲梅伊諾戈爾斯克市
庫里亞區
2,474
11,079
庫里亞村
克拉斯諾曉科沃區
3,531
19,251
克拉斯諾曉科沃村
恰雷什斯科耶區
6,881
12,337
恰雷什斯科耶村
烏斯季卡爾曼卡區
2,334
15,365
烏斯季卡爾曼卡村
希普諾沃區
4,256
33,285
希普諾沃村
波斯佩利哈區
2,423
24,788
波斯佩利哈村
諾維奇哈區
1,864
9,938
諾維奇哈村
葉戈爾耶夫斯克區
2,459
14,170
新葉戈爾耶夫斯克村
烏格洛夫斯克區
4,845
13,888
烏格洛夫斯科耶村
米哈伊諾夫斯克區
3,114
21,211
米哈伊諾夫斯科耶村
中圖社譯為米哈伊諾夫斯基
沃爾奇哈區
3,594
19,703
沃爾奇哈村
塔布內區
1,782
10,057
塔布內村
內梅茨民族區
1,432
17,668
哈爾施塔特村
即德意志、日耳曼
布爾拉區
2,746
12,042
布爾拉村
哈巴雷區
2,804
16,431
哈巴雷村
潘克魯希哈區
2,785
13,364
潘克魯希哈村
克魯季哈區
2,051
11,301
克魯季哈村
卡緬區
3,617
56,673
卡緬市
卡緬市
2015年降格
秋明採沃區
2,241
15,695
秋明採沃村
馬蒙託沃區
2,305
23,412
馬蒙託沃村
羅曼諾沃區
2,082
13,179
羅曼諾沃村
扎維亞洛沃區
2,224
19,305
扎維亞洛沃村
巴耶沃區
2,739
10,979
巴耶沃村
蘇耶特區
1,108.18
5,120
上蘇耶特卡村
布拉戈維申卡區
3,694.26
30,783
布拉戈維申卡鎮
羅季諾區
3,117.98
20,719
羅季諾村
克柳奇區
3,043.33
18,267
克柳奇村
庫倫達區
1,980.22
23,000
庫倫達村 [1] 

阿爾泰邊疆區地理環境

邊疆區氣候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降雪量不大,1月份平均氣温為-19℃。夏季短,氣温較高,7月份平均温度為19℃。農作物生長期為160天—170天。降水量適中,全年平均為250毫米—350毫米。該地區不僅有利於發展農業,也適合發展旅遊業。
邊疆區生長着多種多樣的植物。毫不誇張地説,亞洲北部和中部、哈薩克斯坦東部以及俄羅斯東部生長的植物,在這裏一應俱全。

阿爾泰邊疆區人口民族

阿爾泰邊疆區地區徽 阿爾泰邊疆區地區徽
阿爾泰邊疆區是西西伯利亞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根據俄聯邦1999年1月1日的統計結果,共有人口266.48萬人,佔全俄人口的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8人。俄羅斯人佔絕大名數,高達89.5%,其次是德意志人,佔4.8%,烏克蘭人佔2.9%,其他各民族共佔2.6%。城市人口從1991年佔人口總數的58.3%減少到1995年的52.1%。呈現了回升的勢頭,到1999年初已達52.7%。農村人口的變化恰恰相反,從1991年占人口總數的41.7%增長到1999年初的47.3%,這與當地農業較為發達,温飽問題容易解決有着直接關係。人口平均年齡為35.9歲,勞動適齡人口佔59%,未進入勞動適齡段的人口占20.7%,超出勞動適齡段的人口占20.3%。從人口的性別比例來看,女性略高於男性,兩者之比為112:100。人口出生率為8.8‰,1998年居俄聯邦第46位。人口死亡率為12.8‰,在全俄位居43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就總的人口變化趨勢來看,從1992年起邊疆區就開始出現逐年遞減的情況。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形勢惡化,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人口向經濟更發達的地區遷移。
蘇聯解體後,連年的經濟危機帶來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就是失業率上升,就業人數下降。在經濟不太發達的阿爾泰邊疆區,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失業人口從1992年的6.44萬人直線上升到1998年的18.79萬人。此外,還有4.67萬公民無業可就,其中有3.96萬人認為自己是失業者
阿爾泰邊疆區為人口較多地區之—,根據俄聯邦2002年的統計結果,共有人口202974人。平均年齡30.5歲。其中城市人口53538人(26.4%), 農村人口149409人(73.6%)。

阿爾泰邊疆區主要領導

邊疆區行政長官、政府主席託明科。
邊疆區政府副主席、經濟發展部部長納戈爾諾夫。
旅遊發展和度假活動部部長德舍維奇。
交通運輸部部長沃羅諾夫。 [2] 

阿爾泰邊疆區自然資源

前任州長 前任州長
阿爾泰邊疆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一些資源正在開發利利用,對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有許多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阿爾泰邊疆區水資源

阿爾泰邊疆區的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北河、卡通河、切姆洛夫卡、別斯哈那亞、阿努伊、恰雷什、大河、阿列伊、巴爾努爾卡、卡斯瑪拉、布爾拉、庫侖達、庫丘克。
大型湖沼有庫倫達湖(728平方公里)、庫丘克斯克湖(181平方公里)、高爾基湖。

阿爾泰邊疆區土地資源

阿爾泰邊疆區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用地面積932.3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59.06萬公頃,佔西西伯利亞地區耕地面積1/3以上,位居該地區各聯邦主體首位。農業用地面積大,且土質肥沃,再加上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使阿爾泰邊疆區成為西伯利亞乃至俄羅斯主要的糧食產區之一,並被喻為“天然的穀倉”。在阿爾泰邊疆區土地資源中,庫倫達平原(又稱庫倫達草原)佔有重要地位,它位於鄂畢河額爾齊斯河之間,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一部分在該區境內,一部分在哈薩克斯坦。

阿爾泰邊疆區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總面積、森林覆蓋面積和木材蓄積量而言,與西伯利亞地區其他聯邦主體相比,阿爾泰邊疆區並不佔優勢,三項指標均低於西伯利亞地區平均水平。森林資源總面積336.5萬公頃,森林覆蓋面積270.9萬公頃,木材蓄積總量3.95億立方米,大大低於鄂木斯克州秋明州。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鄂畢河畔、山麓和泰加森林區,還有少部分人工種植林帶。林中既有針葉樹,又有闊葉樹,主要樹種有雪松落葉松白樺山楊等。在山前地和山坡上,生長着不同的樹木,錯落有致,景色奇特。在300-400米處,白樺樹處處可見,松樹生長在1600米的高處,雪松則生長在1500-1700米高的地方。

阿爾泰邊疆區礦產資源

阿爾泰邊疆區的礦產資源中,多金屬礦物,鐵礦、水銀鋁土礦、鎢、鉬、鎳、鉍、錫、礦鹽、建築材料(石頭、粘土、水泥、沙子)、硫酸鋇重晶石)、石棉滑石粉、煤、礦泉水。
在魯布佐夫斯克區和茲梅伊諾戈爾斯克區多金屬礦石(銅、鉛、鋅)儲量豐富。早在18世紀,當地就已經開始開採各種有色金屬礦石,比較大的採礦場有佐洛圖申斯克、魯布佐夫斯克茲梅伊諾戈爾斯克。礦石中主要含金、銀、鎘等。
距比斯克80公里的地方是沙拉普礦區,這裏含鎳和鈷的礦石儲量可觀。早在1963年有關該礦的開採和利用的經濟技術論證工作就已完成,但開採工作一直未能展開。
在阿爾泰邊疆區東南部,已探明有儲量豐富的鐵礦。對因斯科伊和別洛列琴斯基的全面勘探結果表明,這兩個礦將來可能為西西伯利亞冶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原料。

阿爾泰邊疆區建材資源

阿爾泰邊疆區擁有多種建材資源。其中品質好、具有開發價值的有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製造各種裝飾板材的花崗岩和大理石以及用途廣泛的石膏。這些資源開發規模不大。在整個阿爾泰邊疆區,只在科雷萬有一家工廠利用石料生產各種裝飾板材,1996年產量僅為30噸,1997年實現年產50噸。

阿爾泰邊疆區經濟

阿爾泰邊疆區綜述

2006年邊疆區人均消費支出170美元,同比增長29.4%。1月至11月實際工資增長15%,職工月均工資達到230美元。儲蓄額佔居民收入的4.7%。工資收入差距較大,金融機構平均工資675美元,是農業部門職工平均工資的6.6倍(103美元)。
2006年登記未就業人數8.15萬人,其中7.63萬人得到失救濟,失業率為5.8%。就業崗位供不應求,供求比例為1:12。
阿爾泰邊疆區到2010年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目標
邊疆區制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提出,到2010年要使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2年的1.1倍,為此需要保持10%以上的增速;居民實際收入翻一番,工資增長90%以上,名義工資達到350美元;到2008年食品消費水平達到全俄平均水平;加快找礦、採礦、木材深加工、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扶持小企業、改善企業生存條件的措施機制,使2010年中小企業就業人數佔經濟領域就業人數的35%-40%,產值不低於區內總產值的25%-27%,税收不少於35%。
商業
至2000年1月1日,在阿爾泰邊疆區註冊的企業單位共有45595家,其中74%是私人企業。1999年10月1日在阿爾泰邊疆區由外國人投資註冊的企業有266家。

阿爾泰邊疆區第一產業

農業
阿爾泰邊疆區土地資源豐富,它不僅是西伯利亞地區,而且也是全俄重要農業生產地區之一。阿爾泰邊疆區還是西伯利亞地區的生產油料葵花籽甜菜和甜菜籽地區,這些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比較高。
阿爾泰邊疆區是俄最大的農業區之一,農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1%。農業生產佔全俄的3%,佔西伯利亞聯邦區的21%,主要農產品人均產量高於全俄一倍以上。
邊疆區土地面積1580萬公頃,農業用地1250萬公頃,耕地面積670萬公頃,佔邊疆區總面積的40%多,有10萬公頃水澆地,撂荒耕地12.5萬公頃。土壤以黑鈣土灰色森林土慄鈣土為主,含較多腐殖質
邊疆區農業企業819個,家庭經濟單位6000個。草場牧場面積370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60萬公頃,春小麥播種面積250萬公頃。燕麥和大麥及其他豆類作物也是該區重要產品。向日葵種植面積30至50萬公頃,佔整個西伯利亞聯邦區的87%。飼料種植面積100萬公頃,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22%。2006年該區糧食作物總產量350萬噸,增長19.1%。小麥年產量320萬噸,甜菜29.8萬噸,葵花籽21萬噸,土豆114萬噸。
種植業
種植業是阿爾泰邊疆區主要的農業部門。主要農作物有:穀物、甜菜、葵花籽、亞麻、馬鈴薯和飼料作物。這裏生產的優質小麥堪稱俄羅斯最優品種之一。
畜牧業
該地區的畜牧業主要以飼養牛、羊、豬為主。
阿爾泰邊疆區的畜牧業仍然在西伯利亞乃至俄羅斯佔有重要地位,大牲畜存欄頭數高於西伯利亞地區其他聯邦主體,牛奶和肉製品的產量分別列全俄第三位和第九位。
畜牧業是該區重要的生產部門,佔農業總值的30-50%。全區養殖奶牛45萬頭,數量居全俄第三位。牛奶年產量13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牲畜屠宰及奶油產量均居全國第四位。
該地區的養鹿、養蜂和毛皮動物飼養也是傳統的經濟活動相關產品不僅能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而且還能銷往其他地區。
蘇聯衞國戰爭期間,曾有100多個蘇聯西部工廠被搬遷到此,其中24個工廠屬全國性的大型企業。同時該地區也成為了全國重要的糧食、肉類、奶油、蜂蜜、皮毛等農產品生產基地
2005年邊疆區工農業生產全面下降。2006年該區共投資10億多美元用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投資額較上年增長14.2%。2006年除化工和冶金行業外,該區工業生產都取得了較大幅度增長。消費市場發展加快,流通領域消費信貸和商業網絡迅速普及,基礎設施建設、互助合作型商業服務和各種其他社會服務領域也得到全面發展。當年居民實際收入增長25.4%,商品零售額增長19.6%。
2006年邊疆區企業組織財務狀況有所改善,虧損面虧損額有較大幅度減少,拖欠工資款減少了42%。但電、氣、水的生產和送配企業及加工企業的虧損情況仍較為嚴重,企業債務負擔比較沉重,欠税現象普遍。

阿爾泰邊疆區第二產業

工業
邊疆區共有2000多個工業企業,其中400個企業為大中型企業,企業職工人數17.3萬人。工業產值佔地區總產值的40%。主要工業部門機械製造(佔全區工業產值的20%,主要是農機制造)和金屬加工,化學和石化,電力,輕工紡織,食品和加工工業。2006年該區工業產值41億美元,同比增長5.4%,採掘業增長66.2%,加工業增長6.2%,食品工業增長24.4%,機械製造業增長2.6%。“Алтай-кокс” 是俄最大的焦化企業之一,年產焦炭500萬噸,產量佔全國10%。“Алтайвагон”是俄重要的鐵路車廂製造企業。
建築工業
在阿爾泰邊疆區有1432個建築單位,有2.2萬人從事建築工作。當地的原料儲備可滿足工業需求。有建築用的石頭、沙石、用來制硅酸鹽的沙子、混凝土和建築溶液、粘土和制磚和石膏的土壤的產地;有生產水泥、混凝土、浴盆、玻璃、漆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廠家;也有大理石採石場。 還有數家金屬冶煉工廠。
機械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
阿爾泰邊疆區的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業約佔工業總產值的30%。機械製造綜合部門是阿爾泰主要的工業生產部門,這裏雲集了專業水平高、技術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在此工作的專業人員佔邊疆區工業生產部門工作的專業人員的四分之一。俄羅斯是一個農業大國,阿爾泰邊疆區是生產農業機械的中心。
機械製造的範圍廣而且產品多種多樣:耕地式、拖拽式、履帶式拖拉機、拖拉機、康拜因的發動機、各種功率的鍋爐(液態的、固態的、燃燒燃氣式的)、貨運式鐵路車皮柴油機柴油發電機、鑄造壓力機、車牀、鑽井機器、汽車和拖拉機的發電機、耕地犁、農業機械以及用於工業加工的機械等等。在鑄造方面有大型的生產生鐵、鋼、鋁企業,生產的各種工具供給本邊疆區和其他國家、地區使用。
阿爾泰邊疆區生產的新型農業機械設備,在質量與性能方面居世界先進水平。
此類廠家及設備有:阿爾泰拖拉車有限責任廠-生產T-402、T-404拖拉機;巴爾瑙爾機械壓力有限責任廠-生產CK-2.1割草機;比斯克能源機械有限責任廠-生產穀物乾燥機噴霧器巴甫洛夫斯克汽車修配有限責任廠-生產中耕機等等。
在阿爾泰有兩個生產能源設備的先進企業“西伯利亞能源機械有限責任廠”和“比斯克能源機械有限責任廠”。
石油化工工業
阿爾泰邊疆區的石油化工工業產值約佔總工業產值的12%。在此有生產用於各種型號汽車、飛機、農用機械的輪胎的企業,以及生產化學纖維、布料、酸、鹼、化學反應堆、溶液、顏料、樹脂、漂白劑、洗滌劑、滅草劑、藥劑等廠家。

阿爾泰邊疆區第三產業

對外貿易
在1999年阿爾泰邊疆區的對外貿易(不包括無組織貿易)額為276.5百萬美元(1998年為299百萬美元,1997年為387.3百萬美元),其中出口額174.9百萬美元,進口額101.6百萬美元。
在1999年阿爾泰邊疆區的主要對外貿易伙伴中,哈薩克斯坦居首位,佔阿爾泰邊疆區對外貿易總額的40%,烏茲別克斯坦佔10%,德國和中國分別佔7%,意大利佔5%,烏克蘭、吉爾吉斯、印度塔吉克斯坦均佔3%,比利時佔據2%,其它國家佔17%。
在阿爾泰邊疆區1999年的出口商品結構中,能源原料產品出口居首位,佔出口總額的27.8%,機械製造產品佔25.4%,石油化工產品佔13.3%,木材、木製品包括印刷製品佔8%,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及其產品佔7.7%,糧食作物及其製品佔6.6%,皮毛及皮毛製品佔0.4%,服裝、鞋佔0.1%,其它商品佔10.8%。
在阿爾泰邊疆區1999年的進口商品結構中,糧食作物及其製品進口居首位,佔進口商品總額的37.4%,機械製造產品佔29.8%,石油化工產品佔12.2%,服裝和鞋佔3.3%,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及其產品佔3%,能源燃料產品佔2.4%,木材、木製品包括印刷製品佔2.1%,皮毛原料及其製品佔0.2%,其它商品佔9.6%。
近年來阿爾泰邊疆區對外貿易基本上保持出超。1997年進口總額1.747億美元、出口總額1.844億美元;1998年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47億美元和1.574億美元:主要進口國是獨聯體國家,如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進口額佔進口總額80%以上;其次是德國、中國和意大利,但這幾年國家的進口額比重非常有限。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商品有:鏈軌拖拉機、軸承、水泥、小麥和石油產品;從德國進口通訊用蓄電池;從意大利進口煙草的食品加工設備;從中國進口金屬器材和日用品。
到1998年阿爾泰邊疆區共有獨資和合資企業42家,其中美國和德國投資的各3家,英國和意大利投資的各1家;獨聯體國家中在阿爾泰邊疆區投資興辦企業最多的是哈薩克斯坦,共7家。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也佔一定位置。外資企業雖多,但規模不大,職工共2.1萬人。雖然主要是生產企業和建築企業,但是年產值僅為2.814億盧布
近年來該區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關法律和發展規劃,旨在全面促進各經濟部門的發展,通過政府引導,在行政、財政、信貸、税收、保險、價格、信息、技術、市場銷售、人才培養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投入支持資金,扶持工農業的發展。邊疆區陸續頒佈了《投資活動法》,《創新活動法》,《關於對投資活動的國家鼓勵措施》,《阿爾泰邊疆區2006年至2008年社會-經濟發展優先方向》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符合優先投資方向投資項目予以税收和貸款等方面的優惠和政策扶持。2006年該區新增鉛鋅礦產能1.8萬噸,焦炭產能114萬噸,電、熱、水、氣、通信、道路、住宅、賓館飯店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一定進展。當年共實施18個用於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聯邦專項規劃項目,總投資1.5億美元。2006年邊疆區引進外資300萬美元。外資主要來自德國(佔61%)和美國(39%)。40%的外資集中在加工業,60%為金融投資。60%外資投在了德意志民族區。2006年邊疆區向俄經貿部提交了有關設立Бирюзовая Катунь旅遊休閒特區的申請,項目規劃投資4億美元。
2006年邊疆區外貿額為8.99億美元,較上年下降5.1%。出口5.95億美元,下降20.1%,進口3.03億美元,增長了50%,貿易順差2.92億美元。
當年與獨聯體國家貿易額6.53億美元,佔邊區外貿總額的72.7%,同比增長2.3%。出口減少了12%,進口增加了40%。主要貿易伙伴仍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
與非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佔邊區外貿總額的27.3%,出口下降了46.6%,進口增加了28.7%。主要貿易伙伴有中國、德國、日本、蒙古等國。
自2003年以來該區與中國的貿易額逐年增長,2006年達到3866萬美元,中國是該區最大的非獨聯體國家貿易伙伴。日本和德國以2356萬美元和2057萬美元分列二、三位。2006年,由邊疆區政府、工商會和部分企業組成的阿爾泰邊疆區代表團參加了第99屆廣交會,與眾多中國廠商建立了聯繫並參觀了一些中國企業。2006年6月19-20日,邊疆區政府參加了在瀋陽舉行的中俄邊地貿合作協調委員會第八屆工作會議,就雙方邊地貿合作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磋商。阿爾泰邊疆區提出的關於在喀納斯山口建設公路過境通道以及在俄西伯利亞聯邦區中國西部互設領事機構的兩項建議被寫入了此次會議紀要。2007年5月30日至6月1日,阿爾泰邊疆區作為俄方輪值方在別洛庫裏哈市成功主辦了第九屆會議。
作為中國“俄羅斯年”活動的一部分,阿爾泰邊疆區於2006年8月28日至9月5日分別在北京和烏魯木齊市舉辦了邊疆區推介會。邊疆區眾多企業還參加了第15屆烏洽會。展會期間巴爾瑙爾市與新疆東甘自治州政府簽訂了締結姊妹關係意向書。2006年11月4日至11日,阿爾泰邊區代表團訪問了烏魯木齊,就農作物種植,農產品生產、存儲和加工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訪問了新疆農大和有關企業。雙方初步達成了農業合作意向。

阿爾泰邊疆區交通運輸

阿爾泰邊疆區的交通系統主要有鐵路、公路、河運、航空和工業交通。

阿爾泰邊疆區鐵路

阿爾泰邊疆區的鐵路總長1803公里,此外有工業企業鐵路866公里,利用長度佔總長度的63%。邊疆區的鐵路特點是聯邦幹線、各地區之間和直達運輸線路是寬線和子午線線路。鐵路貨物運輸貨物換裝分別佔各交通貨物運輸和貨物換裝總量的51.7%和97.6%。邊疆區的鐵路沿線由北至南經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魯布佐夫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卡拉蘇克-庫促達-利諾夫湖村-洛卡基-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由西至東為巴甫洛達爾-巴爾瑙爾-阿爾泰斯克,巴爾瑙爾-比斯克,卡拉蘇克—卡緬至鄂畢河-中西伯利亞。與其相連的有西西伯利亞、新西伯利亞、克麥羅沃哈薩克斯坦-巴甫洛夫達爾-東哈薩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實現了電氣化地段有:巴爾瑙爾-切利帕諾沃,阿爾泰斯克-阿爾德什塔,塔利緬卡-卡緬-鄂畢河。在60個行政機關中有37個鐵路站點。

阿爾泰邊疆區工業交通

工業企業有鐵路1000多公里,都是寬軌鐵路,以便於保證各企業貨運直接與幹線鐵路接軌。

阿爾泰邊疆區公路交通

阿爾泰邊疆區公路總長15500公里,約有汽車42.6萬輛,其中貨車8.45萬輛,輕型汽車33.13萬輛,1.07萬輛公共汽車。
公路貨運和貨物換裝分別佔總貨運和貨物換裝的39.2%和1.1%。運輸企業用大型公共汽車和中型汽車運載乘客達1.779億人,其中國有和市政企業運載乘客佔49%。阿爾泰邊疆區的運輸網有700多條線路,其中有210條各城市之間線路。公路運輸新西伯利亞克麥羅沃託木斯克州阿爾泰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等相連。市內交通運載量佔91%,城郊運載量佔8%,各市之間運載量佔1%。城市電力交通佔總運載量的60.8%,在3個城市中實現了電力交通運載,即巴爾瑙爾-有機電車和無軌電車;比斯克-有軌電車魯布佐夫斯克-無軌電車。全區共有16條有軌電車和8條無軌電車路線,有軌電車線路長度為316.2公里,無軌電車線路長度為124.3公里。

阿爾泰邊疆區航空運輸

在阿爾泰邊疆區有5個飛機場(巴爾瑙爾比斯克魯布佐夫斯克、洛涅什諾耶、恰雷什斯科耶),這五個飛機場進行着運載乘客、貨物運輸包括商務運輸和國際運輸。巴爾瑙爾飛機場具有國際標準,可飛往中國(瀋陽烏魯木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德國(漢諾威弗蘭肯塔爾科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富德熱拉),以及俄羅斯的各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莫斯科、下涅瓦託斯克、洛斯托夫、聖彼得堡索契蘇爾古特等)。在邊疆區的中心可通過“ГАБРНЭЛЬ”系統購買飛往任何一個國家的飛機票

阿爾泰邊疆區河運交通

阿爾泰邊疆區的河運交通主要是鄂畢河比亞河卡通河、恰雷葉河、求味什(在其下游)。在阿爾泰邊疆區河運總長為779公里,有兩個河運港口(巴爾瑙爾、比斯克)和3個碼頭。阿爾泰邊疆區的河運貨物運輸佔貨物運輸總量的9.1%。河運交通關係到阿爾泰邊疆區與新西伯利亞託木斯克及周邊各州和鄂畢河北部城市(下瓦爾托夫斯克、沙列哈爾德、漢得馬西斯克)的經濟發展並起着重要的作用。

阿爾泰邊疆區社會事業

阿爾泰邊疆區教育事業

蘇聯時期,隨着東部地區的經濟開發,阿爾泰邊疆區的教育事業得到廠不斷的發展,形成了由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組成的綜合教育體系
蘇聯解體後,該地區不同教育形式發生廠重大變化。學前(1歲—6歲兒童)教育發生倒退,主要表現是學前機構大大減少,從1991年的1815個減少到1998年的918個;接受學前教育的兒童數量從1991年14.19萬人減少到1998年的5.94萬人,分別佔學前兒童總量的60.1%和41.2%。普通教育中的最大變化是從1993年開始出現廠私立普通學校,形成了國立和私立普通學校並存的局面,學校數量比蘇聯時期略有減少。1991年-1992年普通教育學校數量1614所,1998年-1999年為1599所,其中國立學校為1587所,私立學校為12所,但在校學生數量卻有所增加,分別為40.46萬人和416026人,其中國立學校在校生415645人、私立學校在校生381人。在初等職業教育方面,學校的數量、在校人數、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均呈下降趨勢。1992年初等職業學校為87所,1998年為74所;在校學生數量相應為3.65萬和3.32萬人;招生人數分別為2.33萬和1.89萬人;畢業生數分別為2.14萬人和1.89萬人。中等專業學校近10年來只增加1所,即從1991年—1992年的44所增至1998年-1999年的45所,但在校生、新招生和畢業生的數量均略有減少。1991年-1992年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為3.51萬人,1998年-1999年減少到3.29萬人;招生數量分別為12491人和11652人,畢業生人數相應為9700人和8648人;每萬人中的中專學生數量分別為131人和123人。同蘇聯時期相比,高等教育學校僅增加了2所私立大學,國立大學仍然是原有的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新招生和畢業生人數也略有增加1993年-1994年高校學生3.74萬人,1998年—1999年高校學生共5.03萬人,其中國立大學生4.78萬人、私立大學生0.25萬人;1996年—1997年高校共招生11305人,其中國立高校佔10595人、私立高校佔710人;1998年-1999年高校招生總數為12035人,國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分別佔11270人和765人。1996年-1997年高校畢業生為6158人,1998年-1999年增至7667人,其中國立大學佔7455人,私立大學佔212人。每萬人中的高校畢業生從1991年-1992年的158人上升到1998年-1999年的179人,列全俄第38位。從前面列舉的數字來看,私立大學的在校人數、招生比例和畢業生人數增長緩慢,在高等教育中作用甚微。其原因不外於是許多人短時期內還不能接受私立學校這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私立高校收費很高,大多數居民經濟上尚不具備承受能力。
高等學校主要集中在巴爾瑙爾:國立阿爾泰大學、阿爾泰師範大學、阿爾泰醫科大學、阿爾泰農業大學和阿爾泰理工大學,還有全俄函授財經大學阿爾泰分校等。

阿爾泰邊疆區文化事業

阿爾泰邊疆區科學、文化事業也比較發達。大中城市和行政區中心有許多博物館、圖書館、劇院、文化宮等文化娛樂設施。主要有:阿爾泰地方誌博物館、阿爾泰邊疆區造型和實用藝術博物館、阿爾泰音樂喜劇院、蘇聯著名作家舒克申紀念館、阿爾泰植物園和巴爾瑙爾中央公園西伯利亞園藝研究所是該邊區主要的科研機構,主要任務是研究西伯利亞條件下,各種果樹、漿果和花卉的種植和栽培技術,培育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優良品種。迄今為止,該研究所已培育出240餘個優良品種。
談到阿爾泰邊疆區科技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提及俄羅斯科技和文化界的幾位知名人士,他們出生在阿爾泰邊疆區,因業績卓著而蜚聲科技和文化領域。
文化界知名人士當首推蘇聯著名作家、電影導演和演員舒克申·瓦西里·馬卡羅維奇(1929-1974)。他生於斯羅斯特基村,在文學創作方面作品頗豐,一些以阿爾泰居民生活為背景的小説膾炙人門,有的被譯為中文,受到我國讀者的好評。

阿爾泰邊疆區科學技術

在科技界有卡拉什尼科夫·米哈伊爾·季莫菲耶維奇,1919年他生於庫里亞村,是世界著名的自動步槍設計者,因此獲得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併成為列寧獎金蘇聯國家獎金獲得者;季托夫樸·格爾曼·斯捷帕諾維奇前蘇聯空軍中將、宇航員,1935年生於科西哈區的波爾科夫尼科沃村,1962年8月乘“東方2號”飛船,實現廠人類第2次飛向太空的壯舉,因此獲得蘇聯國家獎金。

阿爾泰邊疆區對華合作

2023年,俄阿爾泰邊疆區向中國出口糧食的企業數量增加了30%。據《生意人報》報道,目前從事該行業的有250家機構,而一年前為196家。
2023年11月底,阿爾泰邊疆區成為中國主要的西伯利亞糧食供應國之一。截至本季末,該地區收割了創紀錄的29.4萬噸糧食,並出口到中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