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爾巴尼亞人

鎖定
1.具有阿爾巴尼亞國籍的人。2.阿爾巴尼亞的主體民族。阿爾巴尼亞族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部分人信東正教。北部的主要從事畜牧業,南部的主要從事農業。
中文名
阿爾巴尼亞人
外文名
Albanians
總人口
約700萬人
分佈地區
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等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東正教
語    種
阿爾巴尼亞語
農牧業
畜牧業、農業
人    種
歐羅巴人種巴爾幹類型

阿爾巴尼亞人簡介

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分佈在南歐巴爾幹半島,説阿爾巴尼亞語並信奉伊斯蘭教。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分佈在阿爾巴尼亞,另外在科索沃、北馬其頓希臘意大利等地也有分佈。

阿爾巴尼亞人基本概況

阿爾巴尼亞族。自稱“什基普塔爾人”,意為“山鷹之子”,佔全國人口的97%。屬歐羅巴人種巴爾幹類型。使用阿爾巴尼亞語,屬印歐語系阿爾巴尼亞語族。其文字自1908年起用拉丁字母拼寫。共產黨執政期間推行宗教限制政策,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為無神論者,部分人信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

阿爾巴尼亞人發展歷史

關於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來源,尚有爭議。但阿爾巴尼亞學者認為,其祖先主要是伊利里亞人伊利里亞人於公元前1000年紀陸續遷至巴爾幹半島西部,並逐步排擠或同化早先在此居住的佩拉斯吉人色雷斯人,前7世紀形成眾多部落聯盟,前5世紀合併為若干王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進步,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出現一系列大小城市。各城市於前4世紀開始鑄造錢幣,同腓尼基希臘和羅馬常有貿易往來,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然而,各王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互相攻伐,彼此削弱,便利了羅馬人的入侵和征服。
伊利里亞人自前168年起受羅馬統治。395年以後歸拜占庭帝國管轄,並相繼遭到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亞人斯拉夫人諾曼人的侵略。這些都對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形成產生了影響。伊利里亞各部落不斷吸收外族血統、語言和文化,並在長期反抗外敵的鬥爭中聯合起來,逐步形成統一的民族共同體,而以新的族稱“阿爾巴諾伊人”載入中世紀史冊。1190年,在阿爾巴尼亞中部地區以克魯雅城為中心建立第一個封建國家──阿爾貝里公國。至14世紀,已出現各封建公國合併為統一民族國家的局面,但不久即被土耳其人的入侵所打亂。
阿爾巴尼亞於1358年開始受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1415年被佔領。1443年,阿爾巴尼亞人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進行了長達25年的鬥爭。鬥爭失敗後,阿爾巴尼亞人陷入土耳其人的長期統治,阿爾巴尼亞人逐漸改信伊斯蘭教;各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受到阻撓,封建割據更加嚴重,方言差別日益明顯。18世紀後半葉形成南北兩大支系:北部稱“蓋格人”,保持較多固有文化;南部稱“託斯克人”,受希臘影響,文化較發達。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運動逐漸高漲,民族意識日益濃厚,並建立起全國性革命組織,經過1910年和1911年的大起義,於1912年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意、德法西斯侵略,直到1944年11月29日始獲解放。
共產黨執政期間推行宗教限制政策,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為無神論者,部分人信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1991年4月通過憲法修正案後,阿爾巴尼亞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據外交部官網數據顯示,2011阿爾巴尼亞人口為283.2萬(2013年7月阿爾巴尼亞人口為301.1萬),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佔98%。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馬其頓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7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20%信奉東正教,10%信奉天主教。 [1] 

阿爾巴尼亞人傳統特色

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煙草和甜菜等;畜牧業發達,飼養牛、羊。

阿爾巴尼亞人工農業現況

至1967年,全國農業已全部實行集體化。現代工業有采礦、鋼鐵、石油、電力、紡織、食品和建築材料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