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方索

(佩德羅二世之子)

鎖定
阿方索(葡萄牙語:Dom Afonso,1845年2月23日-1847年6月11日),全名阿方索·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克里斯蒂亞諾·利奧波多·費利佩·歐仁尼奧·米格爾·加布裏埃爾·拉斐爾·貢薩加(Afonso Pedro de Alcantara Cristiano Leopoldo Filipe Eugênio Miguel Gabriel Rafael Gonzaga),巴西帝國皇太子 [1]  ,生於里約熱內盧的聖克里斯托弗宮,是皇帝佩德羅二世和皇后兩西西里的特蕾莎·克里斯蒂娜的長子,出生即為布拉幹薩王朝巴西皇室成員。
阿方索只活到兩歲就因癲癇病逝,佩德羅二世為此大受打擊。一年後,皇帝和皇后的幼子佩德羅·阿方索誕生,但這個兒子同樣早早夭折。連續失去兩個兒子後,佩德羅二世對帝國未來的疑惑日益滋長,雖然他的女兒伊莎貝爾還是皇位的合法繼隨人,但皇帝心中始終認為上層統治集團絕對不可能接受女性君主。在這種思想驅動下,他不願讓伊莎貝爾參與國家大事,也沒有為她將來繼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導。沒有子嗣存活的佩德羅二世也沒有動力再為皇位投入任何心力,最終帝國也逐漸走向衰亡。
中文名
阿方索
外文名
葡萄牙語:Dom Afonso
別    名
唐·阿方索
出生日期
1845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
1847年6月11日

目錄

  1. 1 生平
  2. 出生
  3. 夭折
  4. 2 影響

阿方索生平

阿方索出生

1845年左右的畫像 1845年左右的畫像
1845年2月23日下午13點35分,阿方索在巴西帝國里約熱內盧的聖克里斯托弗宮出生 [1]  [2]  ,全名阿方索·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克里斯蒂亞諾·利奧波多·費利佩·歐仁尼奧·米格爾·加布裏埃爾·拉斐爾·貢薩加 [1]  。他的名字源自家族先輩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之子,創立布拉幹薩王朝的布拉幹薩公爵阿方索 [3]  。由於父親是皇帝佩德羅二世,他一出生就是布拉幹薩王朝巴西皇室成員,名字前還有尊稱“唐” [4]  。阿方索是皇帝佩德羅一世的孫子,還是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的侄兒 [5]  。他的母親是兩西西里的特蕾莎·克里斯蒂娜,因而他是兩西西里國王弗朗切斯科一世的外孫,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二世的外甥 [6] 
據美國駐巴西大使記載,帝國用煙花和火炮宣告皇太子降生,隨後是宮廷中持續整天的盛大宴會,各式各樣的燈火和公眾慶祝活動此起彼伏 [7]  。根據布拉幹薩王朝的傳統習慣,阿方索的誕生屬於要有皇室成員出席的正式活動 [8]  。佩德羅二世立即把新出生的孩子帶到皇宮內聚集的人羣之前,宣佈“先生們,這是天賜的皇子……”説到這裏,他已是心潮澎湃,再也説不下去 [9]  [10]  。對於當時的巴西帝國來説,男性繼承人的誕生可謂雪中送炭,全國上下對此欣喜若狂 [11]  。路易斯·阿爾維斯·利馬·席爾瓦(當時是卡希亞斯男爵,之後成為卡希亞斯公爵)在給父親的信中表示:得知皇太子降生後,“我比任何人都要高興 [12]  。”
繼承人的出生還令佩德羅二世的性格發生變化。原本孤僻靦腆的他之後變得更加外向,對自己的君主地位也更自信 [13]  。原本他對包辦的婚姻感到失望,同夫人關係緊張,孩子降生後,兩人的關係得以改善,一家人的感情日益增長,家庭關係變得和睦 [14] 

阿方索夭折

阿方索身體健康,身為佩德羅二世的長子,他是巴西帝國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一出生就被稱為“皇太子” [9]  [10]  。幼年時的阿方索就和父親很像,特別是面孔、頭髮和眼睛 [15]  。受地位影響,他馬上就成為帝國上下的關注焦點,在父皇眼中尤為如此 [16]  。佩德羅二世曾在長女伊莎貝爾降生數月後給姐姐瑪麗亞二世去信,信中寫道:“沒什麼新鮮事,我、皇后和孩子們都很健康,孩子們也越來越可愛,特別是小阿方索,他已經會走路,還會説很多詞語,雖然有些詞還難以理解,但這隻會令他更顯可愛 [17]  。”
1845年的素描像 1845年的素描像
1847年6月11日,正在皇宮圖書館玩耍的小皇子連續出現多次強烈抽搐並當場死亡,這時距他出生還只有兩年三個半月 [18]  [19]  。經之後確認,阿方索死於癲癇,他的父親也患有同樣疾病 [20]  。皇帝和皇后對此陷入極度悲痛之中,特蕾莎·克里斯蒂娜此時已經懷上第三個孩子,人們擔心這巨大的打擊會威脅她的健康。克里斯蒂娜於7月13日生下一名女嬰,沒有出現併發症,孩子取名叫利奧波丁娜 [16]  。極度悲傷的皇帝在1847年7月11日致信繼母皇后艾米麗,告知阿方索的死訊:“我懷着最沉痛的心情告訴您,我的小阿方索,您的教子不幸在上個月四號經歷長達五小時的抽搐後夭折,幾天前小伊莎貝爾也出現強烈抽搐 [21]  ,可把我嚇壞了 [16]  。”
隆重的國葬在皇太子夭折三天後的晚上7點舉行,這也是巴西自佩德羅二世的姐姐保拉1833年夭折後規模最大的葬禮 [18]  。阿方索的遺體起初下葬在里約熱內盧的阿儒達修道院 [19]  ,1911年修道院拆除時,他的遺骨又遷至聖安東尼修道院,同其他布拉幹薩王朝巴西皇室成員葬在一起(包括他的弟弟佩德羅、伯父若昂和姑姑保拉 [18] 

阿方索影響

阿方索夭折不到三年後,他的弟弟佩德羅·阿方索又因熱病去世,這無論是對佩德羅二世本人,還是對他之後的治國態度,以及整個巴西帝國的未來都存在巨大影響。在他看來,僅有的兩個兒子先後去世似乎預示着帝國體制的終結。雖然法律依然承認伊莎貝爾公主的合法繼承地位,但皇上覺得此時男性佔主導的巴西社會無法接受女性統治者。雖然一生都尊重女性,但他並不認為伊莎貝爾有能力擔任君主、延續王朝。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他不願讓伊莎貝爾參與國家大事,也沒有為她將來繼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導,更沒有試着引導參政階層接受女性統治者 [22] 
佩德羅二世執政之初只是巴西帝國有名無實的首腦,帝國體制也處在解體的邊緣。但他快速成長,成功化解多次重大危機,令帝國轉危為安。阿方索去世之時,巴西帝國已進入空前繁榮、發展和詳和的時代。雖然自己制訂的政策和達成的目標已經開始顯現成果,但由於沒有男性繼承人,他也沒有動力再為皇位投入心力。佩德羅二世拋下個人和家庭關係,開始專注於維護憲法,同時推動巴西進一步朝現代化和社會進步發展。對於他來説,君主政體的未來已經無關緊要,1889年,佩德羅二世在政變中被廢黜,標誌着巴西帝國終結 [23] 
參考資料
  • 1.    ^ 1.0 1.1 Laemmert 1847, p. 35.
  • 2.    ^ Schiavo 1953, p. 144.
  • 3.    ^ Schiavo 1953, p. 145.
  • 4.    ^ Barman 1999, p. 424.
  • 5.    ^ Schwarcz 1998, p. 47.
  • 6.    ^ Calmon 1975, p. 210.
  • 7.    ^ Kraay 2013, p. 129.
  • 8.    ^ Barman 1999, p. 110.
  • 9.    ^ 9.0 9.1 Calmon 1975, p. 274.
  • 10.    ^ 10.0 10.1 Lira 1977, Vol 1, p. 139.
  • 11.    ^ Calmon 1975, pp. 274–276.
  • 12.    ^ Calmon 1975, p. 276.
  • 13.    ^ Barman 1999, pp. 109, 111.
  • 14.    ^ Barman 1999, p. 126.
  • 15.    ^ Diener & Costa 2002, p. 79.
  • 16.    ^ 16.0 16.1 16.2 Barman 2002, p. 24.
  • 17.    ^ Barman 2002, pp. 23–24.
  • 18.    ^ 18.0 18.1 18.2 Calmon 1975, p. 317.
  • 19.    ^ 19.0 19.1 Schiavo 1953, p. 181.
  • 20.    ^ Barman 1999, p. 48.
  • 21.    ^ Barman 2002, p. 252.
  • 22.    ^ Barman 1999, pp. 129–130.
  • 23.    ^ Barman 1999, p. 1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