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

鎖定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縣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範圍近7萬平方千米,是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古遺址。 [3-4]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環繞丘陵東、南、西、北4個方向,均有石構建築的分佈,共11組。阿敦喬魯墓地位於整個遺址區的南部,可以辨識出約百座墓葬,包括六十餘座石柵墓,三十餘座石堆墓等。石柵墓有出露於地表約半米高的方形石圍,形似柵欄,中間為墓室;石堆墓則是在地表堆石封土,多為圓形,外無石圍。考古隊員發現了遷葬、肢解葬、火葬等現象。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出土的隨葬品包括金銅耳環、銅刀、陶罐以及馬、牛、羊的骨頭以及大麥、粟等植物的種子等。巖畫的題材多樣,不僅生動刻畫了包括狼、馬、鹿和北山羊的形象,還記錄了古人手持弓箭,攜帶獵犬狩獵的場景。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的發掘首次在新疆確認了相互關聯的青銅時代的遺址(居住址)和墓葬,首次對此類建築遺蹟進行發掘並初步確認其性質;出土了一批具有自身特點的遺物,對確定遺址文化性質有重要幫助。新的收穫得以全面準確地認識博爾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化。 [3-5] 
2013年5月,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縣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
所處時代
春秋至戰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99-2-18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歷史沿革

2010年,工作人員開始對阿敦喬魯巖畫羣展開文物保護調查工作,在這片區域發現了120多處巖畫。 [2] 
2011年,開始試掘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 [4] 
2015年,工作人員再次對該區域的巖畫進行保護調查,發現了352處巖畫。 [2] 
2015年,對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F1進行了考古發掘。 [4] 
2015年間,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中唯獨有石人佇立的兩座墓葬被髮掘整理。 [4] 
巖畫
巖畫(3張)
2023年8月,天山山區巖畫羣調查工作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展開。工作人員將對這片區域方圓5平方千米內的巖畫進行查看、記錄、保護,同時對散佈在新疆博州天山山區的上百處壁畫遺址進行衞星定位標記。 [2]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遺址特點

綜述
石柵墓中出土的陶器碎片 石柵墓中出土的陶器碎片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位於温泉縣北側的天山西脈阿拉套山中段的查干烏蘇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範圍近7萬平方千米。中心部的丘陵(小山)海拔2525米,環繞丘陵東、南、西、北4個方向,均有石構建築的分佈,共11組。石構建築均由大石塊組成的雙石圍為標誌,石圍基本為方形或不甚規整的方形,長度在8~22米,在丘陵四周也有其他形狀的石圍建築遺蹟。阿敦喬魯墓地位於整個遺址區的南部,可以辨識出約百座墓葬,包括六十餘座石柵墓,三十餘座石堆墓等。石柵墓有出露於地表約半米高的方形石圍,形似柵欄,中間為墓室;石堆墓則是在地表堆石封土,多為圓形,外無石圍。石柵墓以SM9為最大,石圍長寬各為約10米,高約半米。石圍內正中地表之下為石棺墓室,長約2米,寬約1米。墓主有成年男性、女性以及嬰兒等。考古隊員發現了遷葬、肢解葬、火葬等現象。 [4-5] 
F1
俯瞰新疆温泉縣阿敦喬魯遺址羣核心建築F1遺址
俯瞰新疆温泉縣阿敦喬魯遺址羣核心建築F1遺址(2張)
F1處於查干烏蘇山口最近處的一座丘陵南側,是整個阿敦喬魯遺址羣的核心。F1呈一片的方形“石城”,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由此向南,即是分佈廣泛的墓葬區,再是博爾塔拉河。石城由豎立的大石塊砌成兩圈石圍,南北長22.5米,東西寬約18米;內、外石圍之間的距離約1米。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門道,俯視呈一個“凸”字。房址內遺蹟呈現中軸對稱分佈的特點,基本可以劃分出四個相對獨立的區域,顯示出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區意義。F1在營建中體現出當時曾依地形做過整體的設計,該遺址推測是博爾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質的祭祀或舉行重要儀式活動的場所,顯示出較高的文明程度,也顯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亞地區早期青銅時代遺存中的重要位置。 [4] 
石人佇立的兩座墓葬
墓葬佇立的石人面朝東方
墓葬佇立的石人面朝東方(3張)
兩座空空蕩蕩的墓穴,每座約4個平方米的墓穴中不見墓主,但卻各有一塊巴掌大小的羊的肩胛骨。兩座墓葬均為方形石板圍成的正方形石堆墓,之間相鄰約5米,在阿敦喬魯整個遺址區的東南角。石人是一根高約1米的錐形條石豎直地站立的墓葬的東緣,條石朝東的一面接近頂部的位置陽刻出了一個清晰的眼、鼻、嘴的圖案,而瓜子臉型的輪廓則為陰刻出連續的線條。石人看守,石板圍墓,中心堆積石塊,這種墓葬的結構在整個阿敦喬魯墓葬遺址中都是較獨特的,墓葬中沒有發現任何古代人物的遺物。推測可能的情況石人就是指代墓主而立。墓主可能死亡的時候不在現場,後人為了紀念他,仍為他營建了墓葬,並立石人為念。 [4] 
年代 
根據碳-14年代測定顯示,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的年代為前19世紀到前17世紀之間,約4000年曆史。從人骨的測定來看,這個族羣屬於歐羅巴人種,白人種。從遺址的位置來看,它靠近烏拉爾山以東,青銅時代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與新疆天山西部的其他遺蹟有很大聯繫,據此可以推測生活在阿敦喬魯遺址和其他遺蹟的先人屬於長期相互交流的族羣。 [5]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文物遺存

綜述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出土的隨葬品包括金銅耳環、銅刀、陶罐以及馬、牛、羊的骨頭以及大麥、粟等植物的種子等。 [4] 
巖畫
巖畫的題材多樣,不僅生動刻畫了包括狼、馬、鹿和北山羊的形象,還記錄了古人手持弓箭,攜帶獵犬狩獵的場景。 [2] 
巖畫
巖畫(2張)
大角羊巖畫:以簡單手法敲鑿磨刻,造型誇張而生動,有大羊也有小羊羔,有單隻,亦有三五成羣;有的大角羊體形肥碩,羊角彎曲,翹着小尾巴,昂首警惕地注視前方;有的大角羊微微低頭向前;還有的羊角高高翹起,頭上揚;有的畫着幾隻狼面向羊羣,與羊羣對峙;還有一幅則是刻畫了騎在馬上的牧羊人,一手舉着馬鞭,一手勒馬繮繩,馬首高昂,豎耳甩尾。騎馬人下方有幾隻羊,而牧羊人則注視前方,張開雙臂。 [3]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文物價值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的發掘首次在新疆確認了相互關聯的青銅時代的遺址(居住址)和墓葬,首次對此類建築遺蹟進行發掘並初步確認其性質;出土了一批具有自身特點的遺物,對確定遺址文化性質有重要幫助。新的收穫得以全面準確地認識博爾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化。 [5]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所獲榮譽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發掘項目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4]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旅遊信息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地理位置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縣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羣及巖畫羣,路程約44.9千米,用時約1小時4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