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斯加大地震

鎖定
阿拉斯加州在美國最北部,其北部在北極圈以內,東部與加拿大為鄰,西隔白令海峽俄羅斯遙望。由於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因此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州。阿拉斯加州幾乎每年都有一次7級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級或以上級別的地震。發生在1957年3月9日、1964年3月28日和1965年2月4日的三次大地震分別在“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八大最強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發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2日14時12分(當地時間2020年7月21日19時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文名
阿拉斯加大地震
地理位置
阿拉斯加州
震中經緯度
北緯61.02度,西經147.65度
震    級
里氏9.1級、里氏9.2級、里氏8.7級、里氏8.2級、里氏7.2級、7.8級
傷亡人數
死亡178人(1964年)
大地震次數
六次

阿拉斯加大地震歷年地震

1957年地震
當地時間1957年3月9日14時2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亞諾夫羣島的安德里亞島及烏那克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震級為里氏9.1級,地震矩規模9.1,震中位於北緯51.57度,西經175.34度。此次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羣島
1964年地震
北京時間,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峽發生了一次巨大地震。震級為里氏9.2級,死亡178人,經濟損失約5億美元,是北美洲,也是北半球有史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因地震被毀的民用樓房215幢,商用樓房157幢,有好幾幢大樓被夷為平地,高層或佔地較廣的建築物差不多均受破壞。此次地震破壞性雖然很大,但由於當地人口密度相對較小,遭受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也比較輕。
1965年地震
1965年2月4日,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拉特島發生地震,震中位於西經178.5度,北緯51.21度,震級為里氏8.7級。地震引發了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2018年地震(兩次)
2018年1月23日,美國阿拉斯加灣附近(北緯55.87度,西經149.35度)發生里氏8.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1-2] 
2018年11月30日早上8:30左右(格林尼治時間11月30日17時29分,北京時間12月1日1時29分),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發生7.2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61.35度、西經150.06度,震中距安克雷奇東北約10英里,深度21英里,震源深度40.0公里。當地地面道路因地震發生塌陷。 [3-4] 
2020年地震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2日14時12分(當地時間2020年7月21日19時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210米。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5] 

阿拉斯加大地震地震影響

阿拉斯加大地震經濟損失

地震中,安科雷奇市發生了4次大滑坡。滑波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該市地下18米處有一薄沙層。最大的一個滑坡體長2400米,寬180360米,這個滑坡由20米高的懸崖上滑來,滑出約150米,滑坡的端部直抵海中,至少有70棟房屋毀於此滑坡。沒受滑坡災害的街道,也出現了與滑坡邊緣平行的地裂縫,加重了房屋的震害。安科雷奇中學也受到嚴重的破壞。此外,自來水乾線、煤氣、下水道電話線電力系統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在震中以東72公里處的瓦爾迪茲鎮是建築在羅比川三角洲的鬆軟地基上的港口,居民約500餘人(漁季時增加約一倍)。地震時三角洲前緣水下地基出現巨型滑塌,碼頭及鄰近沿岸地區被洗劫一空。距海稍遠的內陸地區,地震時處處塵土滿天,地面翻騰彷彿海洋一般,裂口張開又合上,合上又張開。地裂縫縱橫交錯,有的裂縫寬達1.8米,長75米,深1.2米,約40米的民房和許多商店因有地裂縫穿過,牆基動搖,導致房屋倒塌,高壓電線火花四濺。全鎮的各種設施和建築物幾乎一半泡在海水中。地震後,只得在距原鎮區6公里以外地基較堅實的地方重建新鎮
震中以西64公里的威提爾是一個商港軍港,建於1942年。地震時,有居民70人,因地震死亡13人,約佔1/5。港埠設備和房屋建築差不多全被破壞,地面整體下沉約1.6米,海岸滑塌嚴重。震後又遭受狂浪席捲,海中的大小石塊(直徑2米或更大者),被狂浪捲入陸地撒滿街頭。陸上有座大油罐,能容載3800立方米汽油,也被狂浪掀起了好幾米。木材廠的整幢建築物亦被狂浪推移,發生位移。
震中西南153公里處的蘇厄德港在小峽灣三角洲上,地震時,由於海岸下地基滑塌,使碼頭至陸內100餘米的地帶都產生了地裂縫,整個港區地面下陷約1米。震後又遭海嘯狂浪和火災襲擊,港埠設備全部被毀,民房倒塌86幢,遭破壞的房屋260幢。因為港區破壞,重建困難,震後不得不將原港區開闢為旅遊區。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海小鎮克雷森特城遭受海嘯5次襲擊,第一次浪高6米,最大一次浪高達9米,幾乎全部摧毀了這個城市。狂奔的海浪上岸後,衝倒建築物近百幢,沉船十多艘,傷亡200餘人,淹沒碼頭、倉庫和一座水泥廠。一些儲油管激起了三層樓高的海浪,浪尖上是燃燒的油層,一名倖存者回憶説:“我從未見過到這樣奇怪的情景,巨大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浪尖上滿是燃燒的火焰。”

阿拉斯加大地震次生災害

阿拉斯加大地震
阿拉斯加大地震(14張)
地震時地表變形規模很大,地震造成的地表岩層破裂總長度達800千米,與阿留申海溝平行。當地震瘋狂地襲擊而來時,安科雷季的地面和建築物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地震隨着大範圍的垂直錯動,範圍達4452萬平方公里。主要的隆起區在科迪亞克島南部至威廉王子海峽一線,垂直錯動的幅度抬升達11.5米,下降達2.3米。鬧市區的地面突然崩裂,出現了兩條3.66米深,15.25米寬的大裂縫。正在野餐的一位男子和他帶着的兩個兒子被裂縫活活吞沒。在安克雷奇以東有一塊岩層長640公里裂為兩半,阿拉斯加海岸地區隆起達10米。遠在夏威夷的地殼都發生永久變形。在震中320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沿海區有許多裂縫。地震造成的地下水變動,影響到歐洲、非洲菲律賓
由於地震造成海岸線變動和大面積海底運動,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大海嘯。當地時間1964年3月28日,即大地震後20——30分鐘,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瓦爾迪茲港灣發生大海嘯,海嘯每隔11.5小時襲擊一次海岸。最大海嘯產生在半夜,又正值當地海潮之時,在瓦爾迪茲的入海口處,海嘯波高達30多米。到灣頂端其波峯倒卷時,巨浪高達50多米。到達科迪亞克島時為20多米。阿拉斯加受災最重,130餘人喪生,財產損失約5.4億美元。海嘯波及到美洲太平洋沿岸、夏威夷和日本,直至南極,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地震時建築物遭到破壞,但這種破壞不是由於震動而是由於地崩造成的。震中區安克雷奇地震時形成4個地崩斷層。一般來説,位於地崩斷層附近的建築破壞不可避免。但由於安克雷奇是新建城市,大部分建築物設計時都考慮了抗震要求,因此地震時儘管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壞,卻很少倒塌現象,因而傷亡較少。較高層的建築物受到的損失最大,而較矮小的框架結構房屋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遠離震中的地方地震波的成分主要是長波,而高大建築容易同長波發生共振導致破壞。
此次地震由於大規模的冰崩、山崩、地裂泥石流地滑、塌陷等,使距震中160公里以內的鐵路、公路、城鎮、村莊均遭受劇烈破壞,還使長近1000公里,寬300公里廣闊區域內的地殼產生形變。自科迪亞克主苡爾迪茲一線以北的廣大地面下陷約12米,而此線以南的廣大地面卻不斷上升,如蒙塔格島南端上升了11.6米,該島還向東南方向移動了15米,同時出現了近60公里長的斷層,其斷層崖面的高度超過11米。大地震後,當年內發生的500多次4級以上的餘震和50餘次6級以上的強餘震都在發生地面變形的地區。

阿拉斯加大地震地震預測

美國在1964年阿拉斯加8.5級大地震之前並不十分重視地震預測工作。阿拉斯加大地震後,美國開始重視並逐漸加強地震預測研究。1965年普雷斯(Press)等人提出了地震預測和防止地震災害研究10年計劃。197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減輕地震災害法案”,把地震預測工作列為美國政府地震研究的正式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