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鎖定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是斯科特·安德森創作的傳記,首次出版於2014年9月。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以時間為軸,穿插敍述了勞倫斯等四人在各個時段的行動及因此帶來的影響、對彼此後續行動起到的促進或干擾,節奏明快,將一戰期間的國際形勢及中東問題歷史背景巧妙地融匯在敍述之中。斯科特·安德森竭盡所能向讀者還原勞倫斯其人,以及其他三位主角在不同時期的立場、思路與行動。讀者從中可以瞭解到,勞倫斯之所以會在後來成為“阿拉伯的勞倫斯”,能夠贏得阿拉伯部落特別是最普通的阿拉伯牧民、奴隸的信賴,成為他們的指揮官,並在一定意義上背棄了短視的英國外交立場,不僅源於其牛津大學的教育背景特別是阿拉伯文化的專業背景,更與他較少歐洲文化優越的本來意識有關。 [5] 
作品名稱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外文名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作    者
安德森
文學體裁
傳記
字    數
25.6萬字
首版時間
2014年9月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內容簡介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全書分為三大主體部分,共18章。全書的主線是通過西方列強在中東“代理人”的政治和外交博弈,來揭示現代中東形成的複雜過程及其對未來中東歷史進程將產生的重大歷史影響。
斯科特·安德森主要將現代中東國家形成過程的歷史敍事置於一些代表西方國家利益的諜報人員身上。作者更是希望能夠通過從這些西方列強的代理人身上,進一步窺探到帝國主義列強在中東的政治博弈與鬥爭,藉以揭示現代中東國家形成的複雜性過程和現代穆斯林反西方的根源所在。 [2]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作品目錄

彩色插頁
手繪地圖
作者前言
序章
第一部
第1章 花花公子在聖地
第2章 非同尋常的人
第3章 一件又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4章 到最後一百萬人
第5章 可鄙的亂局
第6章 保守秘密的人
第7章 背信棄義
第二部
第8章 短兵相接
第9章 意圖擁立君主的人
第10章 進軍沃季赫
第11章 欺騙的迷霧
第12章 大膽的計劃
第13章 亞喀巴
第三部
第14章 狂傲
第15章 奔向火焰
第16章 風暴聚集
第17章 孤獨的追尋
第18章 大馬士革
尾聲 巴黎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作品鑑賞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主題思想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以四個最終在現代中東形成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的小人物的行動軌跡為主線,他們是:英國陸軍少校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奧斯曼帝國科學家、堅定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亞倫·亞倫森,德國情報人員庫爾特·普呂弗,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僱員、戰時臨時加入美國情報當局的威廉·耶魯。 [5]  面對即將崩潰的奧斯曼帝國這樣一個“大戰利品”,為獲取各自的、更多的國家利益,他們都可以説是勞倫斯在中東戰場上的主要對手。安德森認為“勞倫斯的對手們也往往是毛頭小夥,不曾接受過自己的任務所需要的訓練,他們利用自己非常規的極大的行動自由,將自己的很多個性特徵——聰慧、勇敢、欺騙的天分發揮的淋漓盡致,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歷史的軌道。”他們與托馬斯·勞倫斯一樣,也是在那個時代肩負着代表其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時代使命。也正是在這些重要歷史人物的合力推動之下,才有了“現代中東的形成”。 [2] 
與庫爾特·普呂弗、威廉·耶魯、亞倫·亞倫森相比,安德森還是將勞倫斯放在了該書的核心位置來書寫。安德森認為現代中東大體上是由英國人創建的,而勞倫斯又是英國在中東戰區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代理人,他與眾多的大歷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也對勞倫斯產生了脱胎換骨的影響,並對其產生長期的困擾和折磨。安德森所謂的“英國創建現代中東”的説法,基本上還是偏於傳統化和簡單化,尤其是在奧斯曼帝國加入一戰的問題上。與突出英國在戰時中東國家形成中的地位與作用相比,作者更想借勞倫斯的經歷來表達和揭示現代中東動亂不已和阿拉伯世界反西方的歷史根源所在。 [2] 
勞倫斯是整篇故事的核心。這位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因為懂得阿拉伯語,被英國情報部門招募派遣到開羅(當時的埃及名義上歸屬奧斯曼帝國統轄,但實際上是英國殖民地),受命與奧斯曼帝國之阿拉伯屬地中的各部落建立聯繫,發起部落起義,以讓奧斯曼帝國陷入後院起火、自顧不暇的困境。英國在當時曾通過勞倫斯等英國情報人員,向阿拉伯部落許諾會在戰後扶持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現代阿拉伯國家,但事實上卻私下與法國簽署密約,約定戰後由法國控制敍利亞,其他的奧斯曼阿拉伯屬地則留給英國。儘管勞倫斯後來獲知了自己國家的打算,卻站在了阿拉伯人的一邊,真心實意幫助阿拉伯部落在與奧斯曼帝國的作戰中,成長為英法列強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勞倫斯還成為阿拉伯部落的軍事顧問,協同或直接指揮了鬆散的阿拉伯牧民武裝起來,發動了多次不可思議的奇襲,大量擊潰奧斯曼帝國以近代武裝裝備的精鋭部隊。一連串的勝利,為阿拉伯部落尋求擺脱殖民統治(無論殖民統治者是奧斯曼帝國還是英法列強)培養了自信,成為戰後多個阿拉伯國家應運而生的驅動力。勞倫斯就此意義上成為阿拉伯歷史、中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唯一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德國情報人員普呂弗在奧斯曼帝國轄內活動的目的,也是發起阿拉伯部落的起義,但目的卻是指向英國———英國殖民體系中,還有着更為廣大的阿拉伯人區域。普呂弗的努力總體上是失敗的,但不能説毫無意義,特別是因為傲慢的英國政客在愚弄了阿拉伯部落(後來的阿拉伯新興國家)、葬送了勞倫斯在阿拉伯地區進行的外交努力後,普呂弗前期在阿拉伯地區對英法列強殖民掠奪的宣傳鋪陳,開始重新發酵。英法列強一直要等到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才開始學會平等對待阿拉伯地區及一眾新興國家,但為時已晚。美國以及後來的蘇聯,在阿拉伯地區擁有更強的話語權,更具影響力,絕非僅僅是因為武力更強。
亞倫森的命運具有雙重悲劇色彩。他和他的家人為推動猶太復國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除他之外的全家人被奧斯曼帝國捕獲處死)。亞倫森獲取了敍利亞的奧斯曼總督信任,構建起一個龐大而有效的猶太人諜報網,並通過不懈努力搭建起與英國政府和情報部門的聯繫,為扭轉英美國家反猶浪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所做的這些努力,最終被流亡在英美國家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所忽略,而英國戰時作出的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的許諾也全然落空。
耶魯受命到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屬地勘探開採石油,戰爭的爆發打亂了他的工作計劃,也讓他一步步被髮展為美國當時唯一的中東情報人員。耶魯與勞倫斯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博弈。書中刻畫了耶魯行事的魯莽,特別是提煉中東情報時的偏聽偏信與輕率,斯科特·安德森不無諷刺地寫道:這樣的魯莽與輕率,也成為了美國此後近百年中東政策的基本特點。
斯科特·安德森認為,勞倫斯等四人在現代中東形成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相比所在國的政治家更為意義深遠。他們既努力實踐了政治家們設計的戰爭和戰後政策,協助或阻礙了戰爭集團的行動;與此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偏離了政治家編寫的劇本,按照自己對正義、利益和責任的理解去從事諜報和軍事行動,影響了中東的政治版圖劃分,帶給當時的數千萬人以及後來的許多代人以獨立、團聚的幸福及交鋒、殺戮的痛苦。 [5] 
通過該書的副標題“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人們大體上可以看到作者斯科特·安德森的主要立場。 [2]  “謊言、帝國愚行”,是對一戰的幾個主要交戰國、阿拉伯地區博弈各方的外交與軍事行動的總體概括。奧斯曼帝國在戰爭爆發後發起的對亞美尼亞人的大清洗,殘酷程度堪與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戮相比,直接使得治內的猶太居民離心離德,也葬送了阿拉伯部落所可能形成的對帝國的支持,這才是奧斯曼帝國戰敗後立即崩潰的根本原因。而英國當時就中東問題,分別向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作出了根本不打算兑現的虛假承諾,騙取這兩類羣體為己所用,藉以瓦解奧斯曼帝國,還在戰爭結束前調集大批英印軍隊屠殺奧斯曼土耳其人,卻沒有意識到這必將導致帝國信用的葬送———勞倫斯對英國失望,“有了一種極其強烈的使命感,超越任何目光短淺的民族主義”,去為阿拉伯人浴血奮戰,希望為他的這些戰友帶來獨立、尊嚴、和平與文明。 [5]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藝術特色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與傳統解讀現代中東起源的歷史學著作相比,突破了對現代中東起源研究的傳統歷史敍事模式,它從全新的視角對現代中東地理版圖的形成歷史進行闡釋。該書並非直接以陳述大國的外交決策為切入點,而是將大國的外交決策置於主人公托馬斯·勞倫斯直接參與和見證的重大歷史實踐活動中。例如,勞倫斯戰時支持阿拉伯人侯賽因發動針對奧斯曼帝國的武裝起義(1916—1918)、見證了1916年奠定現代中東國家版圖雛形的《賽克斯—皮科協定》的簽署和1917年《貝爾福宣言》的頒佈。而這些重大的歷史實踐活動、條約和文件事實上構成了現代中東國家形成的基礎。
嚴謹的史實考證是該書能夠解構勞倫斯傳奇的重要立論依據。安德森運用了大量的英國多個部門的軍事外交檔案、回憶錄、自傳等一手史料,增加了該書敍事與結論的可信度,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勞倫斯形象的同時,也增加了讀者對現代中東國家形成過程的深度認知,對理解“阿拉伯之春”引發的中東劇變也會有深度的啓示。
戲劇化歷史敍事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該書的可讀性。安德森、通過借用電影“蒙太奇式”的戲劇性歷史敍事手法,將四個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時空的歷史人物排列組合在一起來進行刻畫和歷史敍事,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和襯托懸念的效果,更加有助於讀者對歷史史實的理解和把握。
該書也有些許不足之處。安德森在敍述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中,沒有擺脱“西方中心論”的影子,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東敍事依然過多地強調西方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對於中東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關注則着墨不足,淡化了內部因素的影響。同時,作者大量使用的檔案資源以及回憶錄、自傳等一手史料基本是以英文為主,對德國、法國、阿拉伯檔案史料,尤其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檔案史料缺少運用。回憶錄和自傳由於自身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果不加考究而大量使用,以及無法實現多邊檔案互證的話,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削弱論著結論的可信度,也是該書在史料上的主要限度所在。 [2]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作品影響

國際影響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文本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傳播,西方多家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泰晤士報》等都進行了深度報道並刊發書評。 [2] 
榮譽表彰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曾入選“2014香港書展參展推薦書目榜”。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曾獲得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歷史類第一名。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曾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值得關注好書。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曾獲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年度最佳圖書。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曾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傳記類入圍獎。 [1] 
2014年9月,《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入選2014年8月中國好書榜·人文類。 [6] 
2014年10月,《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入選新京報第40周學術榜。 [7]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作品評價

普利策獎得主湯姆·賴斯:該書在完美展現勞倫斯這一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的同時,對不知名的德國和美國特工的描繪同樣令人滿意,這些豐富立體而又頗具啓發性的形象描摹,着實讓人驚豔不已。 [1] 
作家道格·斯坦頓:該書實在是一本令人驚歎的傑作,它敏鋭而又準確地捕捉了20世紀初處於分娩鎮痛之中的中東宏偉壯闊的歷史,將那時的蠻勇及超現實感描繪得淋漓盡致。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譯者
ISBN
出版社
出版時間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斯科特·安德森
陸大鵬
978750975923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9月 [3]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作者簡介

斯科特·安德森,美國記者,著有《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等。 [4] 
參考資料
  • 1.    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J].讀書,2014(10):179.
  • 2.    肖文超,王藝儒.第一次世界大戰、間諜與現代中東國家的起源——評《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J].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研究,2017(01):362-369.
  • 3.    (美)斯科特·安德森著;陸大鵬譯.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09:版權頁
  • 4.    葉開著.修煉好文筆 人人都能妙筆生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2022.06:228
  • 5.    小人物造成的現代中東(鄭渝川)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9-29]
  • 6.    《阿拉伯的勞倫斯》榮登2014年8月中國好書榜·人文類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出版平台[引用日期2023-09-29]
  • 7.    《阿拉伯的勞倫斯》榮登新京報第40周學術榜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出版平台[引用日期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