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拉伯史學

鎖定
阿拉伯史學,指阿拉伯地區歷史學術研究。
公元 7世紀初,伊斯蘭教興起前,阿拉伯人還沒有成文的歷史著作,僅口頭傳下了許多歷史故事。《古蘭經》曾記載了許多古代“先知”與帝王的傳説,以及古代也門薩巴人的離亂、各部族的變遷、埃塞俄比亞人和波斯人入侵等故事。這些傳説故事引起了後來阿拉伯人探索古代歷史的興趣。
中文名
阿拉伯史學
起    源
公元 7世紀初
早期代表作
古蘭經
代表學派
聖訓學
代表史家
瓦吉迪

阿拉伯史學發展歷程

阿拉伯史學早期史學

隨着阿拉伯人向外擴張,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大帝國。面臨這樣一個由許多文明古國構成的“新領土”,勢必遇到種種難解的問題,諸如官僚機構的設置,軍事政務的處理,地租與丁税的徵收,對“釋奴”與奴隸的政策等,阿拉伯統治者缺乏封建統治的經驗,只得借鑑於各民族的歷史。例如,哈里發歐麥爾(634~644在位)模仿波斯薩珊王朝,建立“年俸制度”。又如穆阿維亞一世奪取政權建立倭馬亞王朝後,仿效拜佔廷帝國建立君主世襲的封建專制政體,設置了龐大的封建官僚機構。又命通曉外語的侍臣為他譯讀各國曆史文獻和著作,諸如亞歷山大大帝、G.J.凱撒、漢尼拔等歷史人物的軼事,以及希臘羅馬波斯各國的統治政策和兵書、戰略、戰術的文獻。穆阿維亞一世很重視這些文獻,特派專人管理。

阿拉伯史學聖訓學

伊斯蘭興起後的百餘年內,除《古蘭經》外,還對穆罕默德的言行錄《聖訓》進行研究。由於《聖訓》真偽難辨,於是出現了“聖訓學”。聖訓學家首先從《聖訓》的傳述線索入手,研究歷代傳述者的時代背景,考察傳述者生平。因此,研究聖訓學的過程亦即研究伊斯蘭初期歷史的過程。真正的歷史著作,開始於公元8、9世紀,以瓦吉迪、伊本·希沙姆和拜拉祖里為代表。

阿拉伯史學阿拉伯通史

阿拔斯王朝後期(公元 9世紀中葉以後),波斯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古典著作,已被大量譯為阿拉伯文,穆斯林有更多機會讀到各國古史。同時,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幅員廣袤,人口眾多,商旅輻輳,交通網遍佈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活動頗為頻繁,學術旅行蔚然成風。因此,穆斯林對各國的歷史、地理知識日益豐富,歷史研究的領域更加廣闊。編年通史或紀事本末通史便應時而生。歷代哈里發為了炫耀自己的業績也激勵歷史家去編寫通史。阿拔斯王朝後期,阿拉伯人的歷史著作浩如煙海,今舉塔巴里、麥斯歐迪和伊本·阿西爾三個影響較大的歷史家。

阿拉伯史學地方誌

地方誌史家,以阿布·海退布和伊本·爾撒基耳二人為代表。阿布·海退布(1002~1071),巴格達人。精通諸學,著書50餘種,以《巴格達志》最為重要。全書14巨冊,包括巴格達歷代文獻、水文、地理,以及宮殿寺宇的建築,典章制度的變革;對巴格達城的興衰,記載尤詳。伊本·爾撒基耳(1105~1176),大馬士革人,精通法學、聖訓、歷史。著書50餘種,以《大馬士革志》一書為著。全書80巨冊,仿阿布·海退布《巴格達志》的體例。惜已散失不全。不少篇章分散於歐洲各大圖書館。今流行於世的僅為一殘缺不全的本子,但仍不失為研究大馬士革歷史的重要依據。

阿拉伯史學史學家

瓦吉迪
瓦吉迪生於麥地那,曾任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發麥蒙的大法官,深受宮廷的優待。822年卒於巴格達。畢生致力於遠征戰史的研究和著述,寫下28種著作,留傳下來的僅《聖戰史》、《敍利亞的征服》、《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等數種。為阿拉伯歷史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資料。
伊本·希沙姆
伊本·希沙姆(828卒)生長於埃及,所著《先知傳》是伊斯蘭初期最完備的一部穆罕默德傳。後來編寫和研究先知生平者,皆以此書為依據。
拜拉祖里
拜拉祖里(?~約892)生長和學習於巴格達,曾將大量波斯書籍譯為阿拉伯文。所著《戰紀》與《貴族宗譜》兩部史書,包括大量伊斯蘭前後近三百年的阿拉伯歷史,其中不少珍貴史料,後代史家極為重視。
塔巴里
編年通史的鼻祖──塔巴里,全名穆罕默德·查裏勒·塔巴里,838年出生於波斯北部塔巴里斯坦。著作浩繁,以《歷代先知與帝王史》最著名,全書13巨冊,是一部極其重要的編年通史。塔巴里足跡遍波斯伊拉克、敍利亞、埃及阿拉伯半島等亞非各地。所到之處,深入民間,勤加探索,蒐集了大量傳説、軼聞。他精通波斯語,博覽波斯古籍。對巴比倫和希伯來的歷史也頗為熟悉。同時師承早期和同輩的學者,繼承了他們的成果。因而他對古代東方各國的歷史、文物、典章、制度,瞭如指掌。這為塔巴里編寫編年通史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923年去世。
伊斯蘭初期的阿拉伯史家只重視阿拉伯各部族的譜錄和歷次戰史,以及穆罕默德的生平,很少顧及各民族的興衰史,更談不上編寫各國編年通史。塔巴里獨闢蹊徑,把人類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編寫出一部取材豐富、規模宏偉的通史鉅著,為阿拉伯史學樹立了劃時代的里程碑。這部通史從傳説時代入手,接着寫古代東方各國史、阿拉伯古代史、穆罕默德生平,以及阿拉伯-伊斯蘭帝國興起、發展、興盛的歷史,一直到914年帝國開始分裂的時代。後來的阿拉伯史家大多沿襲這部通史的體系編寫歷史。這部通史在波斯有深遠的影響。963年,薩曼王朝的埃米爾曼蘇爾·努哈曾命大臣白米拉將《塔巴里通史》中有關波斯和中亞的部分譯為波斯文。
麥斯歐迪
麥斯歐迪(?~957),全名阿布·哈桑·阿里·麥斯歐迪,大半生於旅途中度過,足跡遍亞洲各國。對各地的史地、政治、社會、宗教、文物、典章、風俗、習尚,乃至高山流水、泉源島嶼、珍禽異獸、植物礦藏等,無不有精闢而翔實的記載。他遊蹤之廣,治學之勤,學識之淵博,著作之豐富,在阿拉伯是前無古人的,有“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之稱。
麥斯歐迪的歷史著作以《黃金草原》最著,全名《黃金草原與珍貴的寶藏》,共4巨冊。第一冊記述印度、中國、埃及、巴比倫、亞述、巴勒斯坦以及希臘羅馬、拜佔廷等國的歷史,其資料或採自後來佚失的東方各國古籍,或直接得自民間;多為別的史籍所少見。其中記載了中國唐代黃巢起義攻陷廣州之事。後三冊記阿拉伯-伊斯蘭帝國興衰史。本書曾被譯為多種外文。
伊本·阿西爾
十字軍戰史家──伊本·阿西爾(1160~1233)。10世紀末葉,阿拉伯人的政權日益衰落,突厥人、波斯人、塞爾柱人先後當權;巴格達哈里發名存實亡。帝國東西各地出現了許多獨立小國,出現了許多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如科爾多瓦非斯開羅大馬士革伊斯法罕撒馬爾罕等名城。歷史學科領域內通史著作日見減少,湧現出大量國別史、地方誌、人物傳一類著作。11世紀以後,帝國東部先後遭受西方十字軍、東方蒙古人的入侵和蹂躪。外來的長期凌辱,再度喚起了穆斯林要求團結對敵的心情,而在歷史學科中最能反映這一思潮的,莫如通史著作的復興。歷史家編著通史,借回憶過去的“盛世”,抒發自己的感情,並喚起作為一個整體的穆斯林的自豪感。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通史著作,莫如伊本·阿西爾的《全史》。《全史》起於傳説時代,止於1230年。全書共12卷,第一卷從遠古到伊斯蘭教興起,包括波斯、拜佔廷和古代阿拉伯諸篇,記也門古史尤為詳盡。《全史》擷取前人著作精華,並補其所缺,棄其所短,史料豐富,文筆流暢,為過去通史所不及。第二卷以後,敍穆罕默德生平及阿拉伯-伊斯蘭帝國之興衰。其中關於北非和西班牙諸小國的歷史,彌足珍貴,深受阿拉伯和西方歷史學家的重視。
伊本·阿西爾一生經歷了十字軍東侵與蒙古人西侵兩次外來侵略。這兩次外來侵略戰爭,綿延了兩百餘年,西亞、埃及和北非慘遭浩劫。伊本·阿西爾年輕時,正值十字軍第三次東侵,《全史》記載這次戰役頗為翔實,西方人稱他為“十字軍戰史家”。他在晚年,又逢蒙古成吉思汗的鐵蹄踐踏中亞細亞,《全史》較詳細地記載了這次慘絕人寰的浩劫。法國《多桑蒙古史》,曾以《全史》為重要參考。
伊本·赫利坎
傳記、國別史、地方誌與歷史哲學  著名傳記家首推伊本·赫利坎(1211~1282)。他生於伊拉克,學於大馬士革和開羅。在埃及講學多年。學問淵博,著作豐富。《名人傳》為其不朽之作。全書收入 600餘年帝王、將相、學者、詩人等 800餘人的傳記,一人一地的考證精確,敍事簡潔,文筆生動。不僅是一部獨具一格的重要史書,也是一部優秀的傳記文學。
馬格里基
國別史家首推馬格里基(1364~1442),原籍敍利亞,後隨父移居開羅。幼習聖訓,長學法律。20歲後,研究領域日廣,手抄大量古典珍本。1411年移居大馬士革,1442年卒於麥加。一生著書30餘種,以《馬格里基志》(即《埃及志》)最受重視。他收集歷代佚史,詳加考證後,著為新史。先採用編年體,後改用紀事本末體。他重視歷史社會背景的介紹。如記開羅城,必深究其歷代變遷和社會狀況,並益以有關開羅城的人物、傳説、故事、詩歌。所用史料,多為他書所不具。是一部研究埃及中世紀史所不可少的重要史籍。
伊本·赫勒敦
歷史哲學家伊本·赫勒敦(?~ 1406),突尼斯人。生於阿拉伯東西各國相繼淪替之際。他大半生顛沛流離,痛定思痛,感到盛衰之無常,興亡之有因。他寫成了一部記載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柏柏爾人的通史,簡稱為《伊本·赫勒敦歷史》,共7冊,《緒論》一冊,是全書精華。他在《緒論》中闡述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經濟與文化的關係,科學與歷史發展的關係。實際上是一部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史論專著。伊本·赫勒敦用發展的眼光觀察歷史,他認為歷史不僅是時代的記錄和政治的總彙,也是人類道德、智力、文化、經濟發展的紀實。人的情操、願望和追求,都屬於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人類的活動是一個統一的、不斷髮展的漫長的過程。這在當時是一種嶄新的歷史觀。
中世紀的阿拉伯史籍浩如煙海,僅大辭書《古書釋疑》中所列舉評介的史籍,即達1300餘種,而各書註釋和簡本尚不在內。中世紀阿拉伯歷史家在其著作中曾列舉了大量參考書目,這些參考書後多不存。在11世紀以後的數百年內,穆斯林國家遭到十字軍、蒙古人、土耳其人的破壞。在長期烽火中,各地圖書館均被焚燬,珍貴手本多成灰燼,被毀的阿拉伯史書不可以數計,倖存下來的僅劫後殘餘而已。
阿拉伯史學 阿拉伯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