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鎖定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裏,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文名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國    籍
法國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個人簡介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裏,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藝術生涯

1862年生於聖熱曼昂萊,幼年隨魏爾蘭的岳母莫蒂·德·弗勒維爾夫人學鋼琴;
1873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有彈鋼琴錯音、和聲與樂理問題上無法無天的名聲;
1880-1881年暑假去俄國打工,在柴科夫斯基的贊助人梅克夫人家當鋼琴師
1882年羅馬大獎落第,
884年以康塔塔《浪子》獲羅馬大獎,在羅馬梅迪奇莊園兩年得以結識李斯特、威爾第、博伊託等人。
1888-1889年去拜羅伊特參加音樂節。同年在巴黎博覽會上聽到的爪哇加美蘭樂隊給他的印象很深。
1890年,德彪西與馬拉美為首的象徵主義詩人集團、“印象主義”畫家頻頻接觸,拓展了他的視野。
1891年開始與埃裏克·薩蒂交往,
1892年根據梅特林克的劇本《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創作歌劇,這一工作費時10年。
1893年他的絃樂四重奏演出。
1894年新作《牧神午後》的首演引起一場“風波”.
1899年與羅薩莉·泰克西埃結婚。5年後離異,又與一位銀行家的妻子、歌唱家愛瑪·巴爾克達夫人相好。兩人於1905年結婚。
1900-1901年在巴黎演出,題獻給羅薩莉·泰克西埃
1902年,《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成功,梅特林克卻因此而狂怒,公開詛咒它“一敗塗地”。之後他又創作了交響音畫《大海》、鋼琴曲《意象》等大批作品,更奠定了他作為印象樂派音樂創始人的地位。
1918年,德彪西患癌症在巴黎去世。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個人成就

世人總是稱德彪西為印象派作曲家,他嘗試以音樂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緒,而且要用最經濟的方式把某個念頭的正確本質凝塑下來。德彪斯可説是一位革命性的音樂家,他創新和聲與旋律,在他的音樂中,色彩、音色與節奏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和聲與旋律。雖然他的作品還存在著調性,但是幾乎已經瀕臨潰散的地步。經過德彪斯創新之後,音樂創作就不再被既定規則所限制,改革風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德彪斯的樂曲幾乎都有標題,但並不表示他有意創作標題音樂,他從不説故事的,寧可給聽眾一個印象,他的音樂只是暗示人們某種意象,而不明白的指出。德彪斯曾説:“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諾諾企圖製造意義的音樂”。德彪斯早年相當崇拜華格納,但在薩替的影響下這股狂熱很快就消逝,他自稱為“法蘭西作曲家”,意義在表達反華格納立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更進一步表明反德意志。他將法國固有的清新可愛、高貴典雅與德意志的冗長繁瑣、厚重笨拙相比較,他認為:法國子民將精緻與色彩視為掌上明珠,所以法國音樂家若以堆砌響度為能事就不是法蘭西風格了。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個人作品

管絃樂:《大海》、《牧神午後》、《夜曲三首》
舞 劇:《玩具盒》、《遊戲》
歌 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鋼 琴:《意象》、《版畫》、《兒童園地》、《12首前奏曲》、二首《阿拉伯風格曲》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個人評價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的奠基人,是20世紀最偉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他以管絃樂、鋼琴這兩個領域的創作的巨大成就,開創了“印象主義音樂”的新型音樂風格,因而備受後世作曲家的尊敬。其音樂的和聲建立在全音階和“教會調式”、東方五、六聲音階的基礎上,常採用塊狀和絃和四、五層疊置和絃,和絃的進行方式是平行進行為主。旋律是短小動機作主導。管絃樂的配器,注意突出管絃樂的特殊音區,以此尋求其獨特迷人的音樂,色彩收藏。

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經典作品

1 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全曲)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德意志歌劇院合唱團
作品簡介: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作於1892-1902年,根據梅特林克的同名劇本而作,歷時10年,這是德彪西的最重要作品,它凝結了德彪西所有在音樂領域內的偉大探索。劇情敍述國王阿凱爾的孫子戈洛在山林中遇到梅麗桑德後,戈洛愛慕她並與她結婚,不久,梅麗桑德與戈洛的異父兄弟佩利亞斯產生了愛情,戈洛妒火中燒,最後殺死了佩利亞斯,又猛擊梅麗桑德。梅麗桑德受重傷後,臨死前生下一女,戈洛最終後悔莫及。此劇故事並不連貫,只是一連串象徵性情景的延續,德彪西在這裏描繪出一個夢境般的世界,羅曼·羅蘭因此而稱他為“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但這部作品1902年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時,劇作者梅特林克卻曾一時狂怒,咒罵它“一敗塗地”。這張唱片,由美國籍的女中音斯塔德唱女主角梅麗桑德,由美國著名男中音斯第爾威爾唱佩利亞斯,比利時籍的範·丹姆唱戈洛,這三位是演唱這部歌劇的最佳人選,加上柏林愛樂樂團與德國歌劇院合唱團的優秀表演及卡拉揚的詮釋,此唱片以精緻而著稱,人聲清晰透明,半音階的管絃樂有一種神秘、連回,波動如水的細膩美感。劇情雖是一個印象的組合,卡拉揚卻賦予了一氣呵成的連貫感,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
2 德彪西《管絃樂作品全集》
貝努姆、海丁克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作品簡介:不論用印象主義概括德彪西的音樂是否準確,我們必須承認,那種對瞬間印象的陶醉,短小靈活的結構,詩情畫意的氛圍,以及精密的網狀織體所造成的嶄新音響效果的確是獨樹一幟。這套廉價雙張又是一個物所超值的組合,除《春天》之外,德彪西的九首管絃樂作品都收錄進去了,珍貴的是,《英雄搖籃曲》是由貝努姆指揮的,時間不長,亦可窺見大師的風貌。或許是海丁克為了表示對老師的尊重而有意為之吧。海丁克本人從來鋒芒不露,但卻充滿自信,指揮風格冷靜敏鋭,他把作曲家的作品推到前台,自己隱於背後。這樣的處理對德彪西尤其適合。
3 德彪西《大海》《遊戲》
佈列茲指揮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德彪西一向喜愛大海,據他本人説,“大海一向對我很好,讓我看到它的種種情緒”。1905年問世的交響曲《大海》,是最典型的印象派傑作。它的三個樂章實際上就是三首交響素描,分別冠以“海上——從黎明到正午”、“浪花嬉戲”和“風與海的對話”的標題。第一樂章描繪了黎明時刻大海的安詳、自在,並從睡夢中漸漸甦醒。第二樂章嬉戲的浪花四處飛濺,樂隊音響歡快而飄忽。末樂章“風與海的對話”有一種不祥之兆,彷彿暴風雨即將來臨。大海既是壯美的,也常常顯得猙獰可怖。這張唱片還收錄了德彪西為賈吉列夫芭蕾舞團寫的舞劇《遊戲》,其音樂也常被演奏和錄音,畢竟德彪西的樂隊作品不多,每一件都顯得珍貴。以冷峻、精確而著稱的佈列茲,無疑是德彪西管絃樂作品的最有説服力的詮釋者之一。
4 德彪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鮑多指揮倫敦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作於1892-1894年,首演於1894年12月22日,由古斯塔夫·多列指揮。德彪西原計劃寫一組作品,此曲為序曲,最終,他只寫了這首前奏曲,這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義作品。馬拉美的詩是牧神的獨白。牧神是想象中一個頭腦簡單而耽於聲樂之樂的神話人物,他在陽光燦爛的森林中醒來,像是夢境又像是真實的,他遇見了兩個美麗的山林女神,她們不敢接受他狂熱的求愛,拒絕了他的擁抱。最後森林越來越温暖,牧神終於昏昏欲睡,夢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氣中。評論家認為,鮑多的這個版本,是最優秀的CD錄音之一,鮑多把《牧神的午後》烘托得更逼真和充滿詩意。唱片裏還收錄了《大海》和芭蕾音樂《遊戲》,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