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宗寺

鎖定
阿宗A-`aDZom寺,舊譯昂藏寺、安章寺、安宗寺,全稱阿宗奧莎梯確林A-`aDZom-`Aod-gSal-THeg-mCHog-gLing(阿宗光明勝乘洲)。坐落在金沙江的支流昌曲河上游,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台區麻邛鄉境內,海拔4500米的扎喜東嘎崗bKra-SHis-Dung-dKar-sGang(吉祥白螺山崗)上。前面羣峯,形如八吉祥物環列;頂上山嶺,如昌巴達吉擁護。
中文名
阿宗寺
外文名
A-`aDZom
別    名
昂藏寺
全    稱
、阿宗奧莎梯確林

阿宗寺寺院簡況

一、寺院簡況
阿宗寺
阿宗寺(3張)
對面冬熱Dung-Ral神山,是蓮花生大士身、語、意、功德、事業五聖地中的功德聖地,為南贍部洲二十五座神山之一,埋藏着許多伏藏,山上有蓮花生大士和益喜措嘉住修過的山洞、第一世阿宗珠巴活佛取藏處等聖蹟;山下,昌曲河清冽如鏡,由南向北奔騰不息,河牀上留有噶薩爾王的馬蹄印。
阿宗寺是至尊度母加持的寺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沿革和古老的佛教傳統。現存的大經堂為藏式土木結構,由第一世甲色活佛住世時主持興建。經堂分上下兩層,下層內部四壁裝飾有巨幅壁畫,為上師傳法和僧眾們誦經的場所,只設法座,不塑佛像;上層為小經堂,供奉有第一世甲色活佛和第二世珠巴活佛的靈塔以及許多前輩活佛的加持所依物。緊靠大經堂的左邊,是另一座新建的經堂,它的下面正是第一世珠巴活佛當初興建阿宗寺時第一座經堂的基礎,據説,原來的經堂內塑有一尊蓮花生大士調伏情器像,具有極大的加持力,可惜已無緣見到。這座經堂的後面是甲色活佛的拉章(駐錫地),第一世甲色活佛、第二世珠巴活佛曾多次在這裏傳法。小院上去一點,是珠巴活佛的拉章,第一世珠巴活佛和第二世珠巴活佛都曾在這裏居住。珠巴活佛住世時,這座二層藏房前面的空地上,每天都有長長的隊伍等待覲見。拉章的旁邊,是寺院存放經板和印經的地方,裏面保存有包括《隆欽七藏》在內的大量木雕印經板。從這裏上去,就是靈塔殿,為第一世甲色活佛所建。殿內正中央供奉着第一世珠巴活佛仁增˙卓堆巴沃多傑的靈塔,兩邊是仁增˙卓堆巴沃多傑的一女一子——直美旺姆和白瑪旺傑的肉身塔。緊挨靈塔殿的是白瑪旺傑住修過的房子,附近不遠處還有直美旺姆閉關時的關房。
第一世珠巴活佛和甲色活佛修行時住的房子在海螺形山的半山腰上,今已不存。在珠巴活佛原來房子的舊址上建有江嘎活佛的拉章。山腳下,是第二世珠巴活佛主持新建的阿宗佛學院,置有講堂和僧舍。講堂的小佛堂內供奉有第二世珠巴活佛的靈塔和大堪布曲喬的靈塔。佛學院旁邊的高坡上建有第二世珠巴活佛的靈塔殿,黃色琉璃瓦覆頂,漢式雙重飛檐,莊嚴整肅。殿內正中為巨大的珠巴靈塔,周圍牆壁上繪有阿宗歷代上師像。靈塔常雨舍利,有緣者可以得見。
阿宗寺前面的山坡上,有留有第一世甲色活佛和第二世珠巴活佛腳印的巨石,還有自然生出六道金剛咒的石板。另外,在山下昌曲河右岸靠近冬熱神山的地方,有一塊留有第一世珠巴活佛腳印和手印的巨石,據説是珠巴活 佛少年時從河對岸飛來時的落足之處。此外,還有留有仁增青波腳印的巨石、自生度母巖等許多極具加持力的聖蹟。
阿宗寺
阿宗寺(3張)
歷史上,阿宗寺曾經領有眾多的屬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印度的巴登寺,尼泊爾的多處子寺和閉關院,阿里象雄的分寺,昌都的格日龍寺,斯德喀寺、喀查寺、魯達寺、額貢寺、貢尼寺、土丹強曲林寺、嘎傑扎瑪寺、扎貢寺等等。這些寺院由阿宗寺上師、堪布負責傳承教法、指導修行和寺院建設。

阿宗寺歷史沿革

阿宗寺始建於公元十六世紀中葉,最初的名字叫則康(紅頂殿),在今理塘縣境內,由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賜地與信物,扎西奔興建。若干年以後,噶妥寺轉世活佛本魯,住錫於此,寺院亦隨之而成為噶妥寺的屬寺。後來,本魯移住宗義寺DRung-Yig-dGon-Pa(今白玉縣麻絨鄉境內),寺院亦隨之遷移。
本魯圓寂後,白˙桑結紮西sBas-Sang-rGyas-bKra-SHis繼任寺主,因白˙桑結紮西弟兄五人名字中都有“扎西(漢譯義“吉祥”)”二字,又都是轉世活佛,家裏一 個名叫卡格KHa-dGe (漢語義“善嘴”)的傭人驚喜莫名,連呼“阿察木(漢譯義“希有”)!阿察木!真是‘阿宗布(十全十美)’”,此後人們都管喇章bLa-BRang(上師的房子)叫“阿宗”。這就是阿宗寺寺名的由來。
白˙桑結紮西的轉世活佛仁增青波Rig-`aDZin-Chen-Po是一位掘藏大師,曾擔任過德格土司的國師,他在昌曲河下游的深山中新建了更古雅瑪廳rKe-`aGu-Ya-Ma-Thing寺,傳法授徒,名重一時。當時,寺院常住僧眾有500多人,領有附近的薩迦、寧瑪好幾座屬寺,是昌台地區最大的寺院。
仁增青波的轉世為仁增˙卓堆巴沃多傑,即第一世阿宗˙珠巴活佛。仁增˙卓堆巴沃多傑,先在冬熱神山對面的山谷中修建了彭措噶察PHun-TSogs-dGa`a-TSal(漢譯義“圓滿極樂園”),後又修建了奧莎梯確林Aod-gSal-THeg-mCHog-gLing(即今天的阿宗寺)。
阿宗寺
阿宗寺(3張)
仁增˙卓堆巴沃多傑的兒子甲色活佛久美多傑擔任寺主的時候,阿宗寺已基本上具備了現有的規模,擁有大經堂、印經院、講經院、佛學院等設施。
文革及十年動亂期間,阿宗寺和其他寺院一樣遭到了毀壞,許多珍貴的木刻經板散失殆盡。改革開放以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第二世阿宗˙珠巴活佛多方設法恢復修繕,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修復了佛學院,並添置了許多經書佛像,增刻了部分經板,使阿宗寺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阿宗寺歷代寺主

第一任寺主:扎西奔(約公元十六世紀)
第二任寺主:本魯(約公元十七世紀)
第三任寺主:白˙桑結紮西(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
第四任寺主:仁增青波 (1756-1840)
第五任寺主:第一世阿宗˙珠巴活佛仁增˙卓堆巴沃多傑(1842-1924)
第六任寺主:第一世阿宗˙甲色活佛仁增˙久美多傑(1896-1960)
第七任寺主:第二世阿宗˙珠巴活佛仁增˙土丹貝瑪逞列(1926-2001)

阿宗寺教法傳統

阿宗寺的歷代寺主都是修大圓滿法成就。所以從建寺起,迄今為止的四百多年間,一直以弘傳舊譯密乘大圓滿教法著稱。
阿宗寺的大圓滿傳承法系眾多,至今傳承不絕。其中絕大部分屬伏藏傳承。伏藏傳承中又以貢欽˙吉美林巴(舊譯智悲光尊者)的《隆欽心髓》和貢欽˙隆欽繞絳(舊譯無垢光尊者)的《心髓四種》、《三休息》、《隆欽七藏》為主。每年春秋兩季,寺院舉行《益喜喇嘛》的傳講引導,並根據情況輔以其他教授。冬季傳講札˙巴珠仁波切的《隆欽心髓前行指導——普賢上師教言》,領修破瓦,並傳授《隆欽心髓》灌頂。
此外,上師還根據情況,傳授仁增青波和第一世珠巴活佛發掘的一些伏藏法要,其中主要以珠巴活佛仁增˙卓堆巴沃多傑的伏藏《光明金剛密藏》為主。
因為阿宗寺的歷代寺主都是博學的成就大德,不僅精通寧瑪派的教法,而且熟諳薩迦、噶魯、嘎舉各派的教法。遇到合適的機緣時,也傳授一些其他派的法。

阿宗寺阿宗國際佛學院

阿宗國際佛學院是在 [1]  朗珠久美江措仁波切的主持下,由阿宗基金會在蓮師聖地——尼泊爾帕平購買土地創辦的。學院位於加德滿都機場南十三公里處,緊靠茂密的森林,既離開塵世又交通方便。
阿宗國際佛學院由沙彌基礎學校、僧侶佛學院、禪修中心和麪向世界各地居士的國際佛學院組成。學院的目標之一,是經過系統的教育,將來自邊遠山區、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培養成為能用多種語言傳授佛法的佛教人才。
在開展顯密佛法的系統教育,傳承大圓滿龍欽寧體法脈的基礎上,學院特別弘揚含攝九乘之巔大圓滿直指本性訣竅的《龍欽七寶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