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本·路世德

鎖定
伊本·路世德(Ibn Rushd(拉丁化),1126年4月14日—1198年12月10日)。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生活於中世紀時期的阿拉伯哲學家、教法學家、醫學家及自然科學家 [1]  。拉丁名阿威羅伊 。生於西班牙科爾多瓦的一個伊斯蘭教法官世家。早年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精通醫學、天文學和數學,在伊斯蘭教法伊斯蘭哲學希臘哲學阿拉伯文學邏輯學等方面均有較深造詣 [1]  。曾被聘任為地方教法官和宮廷御醫。期間曾奉哈里發之命翻譯並註釋了亞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學著作,他將伊斯蘭的傳説與希臘哲學,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融合並形成了自己的哲學體系,是中世紀阿拉伯-伊斯蘭哲學的集大成者,對西方世界的影響極大,僅流傳後世的哲學、宗教方面的著作就多達118本。 [1]  晚年被對手誣告其著作具有異端傾向而遭放逐,著作也遭焚燬。數年後被恕罪,並被召回,晚年死於摩洛哥馬拉喀什
中文名
伊本·路世德
外文名
Ibn Rushd
別    名
阿威洛伊 Averroe
民    族
阿拉伯人
出生日期
1126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1198年12月10日(72歲)
主要成就
“伊斯蘭哲學的集大成者”
“亞里士多德最權威的詮釋家”
出生地
西班牙科爾多瓦
信    仰
伊斯蘭教
代表作品
《關鍵的論文》《證明的過程》《哲學家矛盾的矛盾》《醫學通則》

伊本·路世德人物簡介

伊本·路世德,中世紀阿拉伯的著名哲學家、教法學家、醫學家。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全名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本·路世德。拉丁名阿威羅伊(Averroes)。1126年4月14日生於穆瓦希德王朝統治下的安達盧西亞的科爾多瓦。出身於伊斯蘭教法官世家,祖父和父親均為教法學家,任過科爾多瓦大法官。伊本·路世德自幼受到家庭嚴格的伊斯蘭教育,能背誦《古蘭經》和聖訓。後師從著名伊斯蘭學者伊本·巴斯科瓦爾和艾布·賈法爾·哈倫等人,學習教義、教法、哲學、醫學和天文學等。1153年到首都馬拉喀什從事教育和醫學著述,並結識了王朝大臣伊本·圖菲利。1168年,經伊本·圖菲利推薦進入穆瓦希德王朝蘇丹艾布·葉爾庫白·優素福的宮廷,從事學術研究。1169年起擔任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的法官。1182年接替伊本·圖菲利擔任大臣兼宮廷總御醫。1195年在科爾多瓦擔任大法官時,因正統派教義學家指控他的著作有“異端”思想傾向而被新任蘇丹下令放逐,其宗教、哲學著作亦被焚燬。不久,蘇丹艾布·葉爾庫白·曼蘇爾將他寬赦召回馬拉喀什宮廷復職。1198年12月10日卒於馬拉喀什,後移葬在科爾多瓦阿巴德家族的墓地。

伊本·路世德個人觀點

伊本·路世德主要著作

他曾撰寫過3部系統的哲學著作,為伊斯蘭教義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1177年發表《關鍵的論文》,從伊斯蘭教法的角度闡述了哲學的合法性;另一部概括了伊斯蘭教教義《證明的過程》體系。1184年出版哲學代表作
伊本·路世德 伊本·路世德
《矛盾的矛盾》,回擊安薩里在其《哲學家的矛盾》一書中對哲學的攻擊。伊本·路世德摘錄了安薩里的大段引語並逐點予以批駁。爭論的內容涉及創世、真主的屬性、靈魂等。認為世界是無始的、永恆運動的,物質是運動的基質。真主是無始的存在,是世界的“第一推動者”、萬物最後的“目的因”。反對靈魂不滅説。針對安薩里的關於直接理解是認識神性存在的基礎 、《古蘭經》是真主存在的直接表白的觀點,提出理性是神性存在的認識基礎、《古蘭經》是寓意啓示,有待理性的解釋。伊本·路世德還發展了雙重真理論。提出哲學是哲學家的真理,而宗教是民眾的真理。宗教的真理源自天啓,而哲學的真理獲自理性。認為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哲學是真理的最高表現,是最高的宗教。

伊本·路世德對西方的影響

路世德是當時超羣的哲學家 路世德是當時超羣的哲學家
伊本·路世德以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著稱於西方。其著作於13世紀上半葉相繼譯介到歐洲,對布拉班特的西格爾羅吉爾·培根等哲學家和科學家等都產生過影響,推動了歐洲經驗科學的發展;對猶太教哲學和基督教經院哲學也有一定影響,12~16世紀在帕多瓦大學還形成阿威羅伊主義學派。19世紀的穆斯林現代主義知識分子出於對伊斯蘭教理性哲學的需求,曾一度掀起過研究其哲學的熱潮。

伊本·路世德亞里士多德

在哲學上,伊本·路世德非常推崇亞里士多德的學説,把它説成是最高的真理,人類的理解力所能達到的極限。他繼承和發展了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中科學和理性的傾向,綜合了阿拉伯東、西方伊斯蘭哲學家的思想成果,並在同正統教義學家安薩里等人的論戰中,使哲學擺脱宗教的束縛而得到獨立發展。
本體論上,他認為,物質世界是永恆的,它不可能被創造也不可能被消滅,有的只是在永恆因素上的重新結合。無所謂“無中生有”,也無所謂“先有而後無”。世界在時間上是無始的,但在空間上是有限的。物質的“運動是永恆的、不間斷的”,物質是運動的“基質”,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離的。運動變化是由潛在的形式變成現實形式的過程,形式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但他又認為,安拉是無始的、最高的精神存在,是世界的“第一推動者”,是萬物變化最後的“目的因”。安拉是宇宙整體的最高主宰者,是世界總的秩序,只是在總體上而不是在局部或個體上起作用,他不直接干預物質世界的具體事物,統治自然界的是其必然性。
在靈魂觀上,他否認“個人靈魂不滅説”。他認為,一個人死了,其肉體進入實體世界,其靈魂則與人類的靈魂連在一起。只有人類統一的、普遍的東西才是永恆的,個體的、局部的東西是會消失的,因此個體的靈魂是暫時的,永存不滅的是全人類的靈魂,只有人類統一的、普遍的和客觀的理性才是永恆的,它是人類連續不斷的精神生活的表現。(這成了他日後被指責為異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如果個人靈魂是會毀滅的,則無法理解在死後的世界裏要如何對個人生前的行為做出獎懲了)
在認識論上,他認為個人的思維活動(即被動理性)有始有終,只提供認識的可能性,人類的思維活動(即能動的理性)是永恆的,它把認識變為現實的能力。認識開始於對個別事物的感性知覺,理性是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對事物共性的抽象認識。人應該依賴科學和哲學原則去研究事物,從已知中去推斷出未知,認識自然界的必然。
在理性和天啓的關係問題上,他是“雙重真理論”奠基人之一。他認為,理性和天啓、哲學和宗教是不矛盾的。除天啓的信條外,一切事物都應受理性的檢驗和判決。宗教和哲學關係密切,二者是不同範圍內的真理。宗教的真理源自天啓,它具有象徵性和寓意的形式,它是對人們的訓誡,是約束人們道德行為的規範,旨在止惡揚善,順從安拉,維持世道人心,適應大眾的需要,哲學的真理是來自理性,通過純粹的思辨而獲得,它是真理的最高表現形式,哲學家能認識宇宙萬象,由此而推證造物主的實有。哲學理論高於宗教信條,僅為少數哲人所理解。這二者可能有分歧,那是由於它們各有自身獨立的認識範圍。有時哲學上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宗教上可能認為是錯誤的,反之亦然。真正的宗教並不反對哲學研究,同樣,真正的哲學只是排斥宗教對科學和哲學研究的干擾。當哲學的論證與宗教教義不相符合時,應相信哲學的論斷,“相信宗教的人,就不應該害怕哲學的不同論斷”。他的這些觀點使哲學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他還衝破宗教觀念的束縛,肯定了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他反對蘇菲派的苦行禁慾主義,主張入世主義,認為穆斯林應在今世和後世都得到幸福。

伊本·路世德教育觀點

伊本·路世德觀點

伊本·路世德不僅獻身哲學,同時也非常重視教育,他在《哲學和教律之關係》中闡述了許多在教育哲學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例如認知的現實性、理性思維、學習哲學的方法和學習“非伊斯蘭科學”的規則等。同時,他還對學科分類和個人的學習能力進行了描述。在《在毀滅的毀滅》一書中,他着重説明了哲學對教學改良的重要意義。 [1] 
他對教育的重視,源於對動亂的時局的憂慮以及希望實現柏拉圖式的理想社會的崇高理想。他生活的年代,正值穆瓦希德王朝的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當時無論是摩洛哥還是安達盧西亞,都處於政治和教派紛爭不斷,戰火延綿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危難局面,當時的思想家們和學者都憂心如焚。他們開始思考危機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挽救危局的良策,而當時擔任大法官的路世德試圖用教育來醫治民族與時代的種種病症,他也相信,教育是形成人的個性的基本要素,也是形成社會和諧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的基本要素。 [1] 

伊本·路世德教育的目標

他通過觀察社會得出結論:產生社會、政治、思想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統治階級的領袖、教長學者們摒棄理性觀點,以敵對的角度來看待科學與理性。他也同時注意到,公民們不僅沒能履行自身明確的社會職能,而且往往受到不同或各種相互矛盾的目的驅使,所以一個人往往從事很多社會職業。他從古希臘哲學中尋找理論根據,以闡述教育的目標。他完全贊同柏拉圖的觀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由身心健康的公民們組成的社會。他自己認為,哲學家身為教育者,有責任指導民眾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職能,以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從事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哲學家也必須能洞悉公民的秉性和社會的構成形態,以便順利地完成對民眾的指導。他認為這種引導既應當滿足民眾的實際情況、滿足社會的需求,也可以平衡與中庸。 [1] 
他主張教育必須呵護年輕一代的身心健康,他認為,在社會生活中擔當教育者的哲學家,應當不斷豐富自己的閲歷,努力通曉自己所從事的為人導師之職責的行事規則。 [1] 

伊本·路世德著作情況

伊本·路世德的著作,據傳共有70多部,包括哲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醫學、教義學、教法學文學等。據阿拉伯史籍載,他曾對《古蘭經》、聖訓作過註釋。現存的主要著作有《哲學家矛盾的矛盾》,是對安薩里《哲學家的矛盾》一書的答辨和反駁,《哲學和宗教聯繫的論斷》,是對宗教與哲學關係的論證,《宗教信仰中例證方法揭示》,是對蘇菲派、穆爾太齊賴派和艾什爾裏派學説的分析和評價,《醫學通則》是他醫學理論的代表作,用哲學觀點系統地論述了病理、生理、臨牀、診斷、治療、藥物及心理療法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對阿拉伯著名醫學家的貢獻作了評價。

伊本·路世德相關評價

伊本·路世德為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主要著作和伊本·西那法拉比的哲學著作寫過提要、註釋和評論,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被新柏拉圖主義曲解了的亞里士多德的學説。人們説:“亞里士多德解釋了自然界,而阿威羅伊卻解釋了亞里士多德”。他的哲學思想對中世紀的猶太哲學和基督教的經院哲學有着重要影響。他哲學思想中唯物主義的觀點成為基督教會及神學家攻擊的目標,有的神學家把他的著作改頭換面,作為大學的教科書,以西格爾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吸收了他的學説,奠定了西方唯理主義哲學的基礎,12~16世紀形成了阿威羅伊主義學派。他被譽為“亞里士多德著作最權威的詮釋家”、“伊斯蘭哲學的集大成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