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堵

(漢語詞彙)

鎖定
阿堵,漢語詞語,拼音是ē dǔ,本義是這,這個。出自《世説新語·文學》。 [1] 
中文名
阿堵
拼    音
ē dǔ
引    用
世説新語·文學》
本    義
這,這個

阿堵相關釋義

釋義:1、“阿堵”,是六朝和唐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2、錢
《世説·巧藝》載:東晉時著名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擅長畫人物。他畫人像,有時畫了幾年都不點眼睛。別人問他為什麼,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醜,是無關緊要的,畫像要能傳神,關鍵就在這個裏頭)!”

阿堵引證解釋

1、“阿堵”,是六朝和唐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
《晉書·文苑傳·顧愷之》:“ 愷之 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 殷中軍 見佛經雲,理亦應阿堵上。”
金 李獻能《二老雪行圖》詩之一:“抱琴衝雪又衝風,二老風流阿堵中。”
清 唐孫華《題眼醫何藏之小照》詩:“囊底神針誰所付,妙用正在阿堵中。”
2、錢 [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規箴第十》: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
清 鬱植《悲歌》:“吾曹意氣恥阿堵,揮斥黃金賤如土。”
清 田蘭芳《皇清太學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孫)墓誌銘》:“世重阿堵而君親不急,世賤詩書而君拾潑汁。”
朱執信《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猶是橫目兩足,猶是耳聰目明,獨以缺此區區阿堵故不得有此權利,吾不知其何理也。” [2] 

阿堵相關鏈接

六朝王夷甫為人清高,從不説及“錢”字。妻子想試試他,把銅錢串起來繞牀一週擺放。王夷甫醒來,無法下牀,便大聲呼叫婢女:“快拿開阿堵物!”。見《世説新語·規箴》。 “阿堵物”本意即“這個東西”。但由於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從此成了“錢”的別名,並且帶有輕蔑的意味。舊時人們還以“口不言錢”作為成語,形容清高廉潔,不講錢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