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鎖定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是沃納·赫爾佐格執導的劇情片,由克勞斯·金斯基主演,於1972年12月29日在聯邦德國上映 [1] 
該片講述了1560年,西班牙冒險家阿基爾帶領一隊人馬沿亞馬遜河尋找黃金國,終因罔視險惡的、難以克服的自然環境而至覆滅的故事。
中文名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外文名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其他譯名
阿奎爾,上帝的憤怒
三俠屠龍
天譴
上帝之怒
類    型
劇情、冒險
出品公司
Hessischer Rundfunk
製片地區
墨西哥、秘魯、西德
發行公司
Applause Productions Inc
導    演
沃納·赫爾佐格
編    劇
沃納·赫爾佐格
製片人
沃納·赫爾佐格
主    演
克勞斯·金斯基
片    長
100 分鐘
上映時間
1972年12月29日(聯邦德國)
對白語言
德語
色    彩
彩色
製片成本
370,000美元(預估) [1]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劇情簡介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劇照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劇照(5張)
1560年,聖誕節前夕,一支以皮薩羅為首的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探險隊浩浩蕩蕩地押着200名印第安奴隸,扛着大炮牽着馬匹,甚至還用轎子抬着貴族小姐抵達安第斯山,沿着崎嶇的羊腸小道,進入南美的叢林地帶。他們是來這兒尋找亞馬遜河沿岸的黃金國“埃爾杜拉多”的。他們原以為這一帶一定是鮮花遍地、陽光普照的美麗田野,可眼前卻是密不通風的叢林和印第安人的陷阱。氣候惡劣變化無常,死亡的人數日益增多,士氣越來越低落,失望籠罩着一切。
不能再這樣走下去了,皮薩羅決定改變計劃,他讓主力部隊返回基地,挑選了40個人作為先遣隊,由烏爾蘇阿任指揮,嬌美的未婚妻伊內茲陪伴在他身邊。副指揮是阿基爾,他15歲的女兒也一起前往。讓阿基爾當副指揮這是違背上帝意志的決定,因為此人專橫、狂妄,是個專門與上帝作對的傢伙。先遣隊中還有一個貴族古茲曼和神父等。他們的任務是尋找糧食,探聽通往黃金國“埃爾杜拉多”的路。隊伍乘坐木筏沿着洶湧澎湃的亞馬遜河而上,一隻木筏突然被漩渦吞沒,七個西班牙人、兩個印第安人全部喪生。其他的木筏在咆哮的滔滔江水上行駛,危機四伏。日復一日,給養也越來越少。好容易靠了岸,烏爾蘇阿召集隊伍商談,他想回到營地去,因為他認為根本沒有“埃爾杜拉多”這個黃金國。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可阿基爾卻一言不發。正當烏爾蘇阿憤怒之時,一聲槍響,他遭槍擊倒地。伊內茲心裏明白這是阿基爾指使人乾的,可她敢怒不敢言。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阿基爾向西班牙國王菲力浦二世奏了一本,宣佈脱離西班牙統治,烏爾蘇阿被廢除了領導地位,古茲曼成為“埃爾杜拉多”國王。古茲曼肥得像頭豬,他好吃懶做,只貪圖當國王的享受,把權力都交給了阿基爾。阿基爾以虛偽的欺騙、恐怖的鎮壓去統治這支隊伍。他首先囚禁了持有異議的烏爾蘇阿,然後又讓古茲曼以“國王”的名義“審判”他。古茲曼煞有介事地以烏爾蘇阿犯有叛國罪判他死刑,但又免他一死,剝奪了其公民權和全部財產,把他關起來。
木筏在亞馬遜河中時漂時停,好像快要中止它的生命。大家快一個月沒嚐到鹹味了,而貪得無厭的國王古茲曼卻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仍狂叫着:“黃金國快到了,以後我們可以用金子彈射擊敵人,用金盤子吃飯。這兒的左、右方馬上都要屬於我們了,我們的國家要比西班牙還大6倍。” 他自己在木筏上搭起一個頂篷,抵禦烈日曝曬,而士兵頭頂太陽,忍飢挨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有一天,人們發現古茲曼倒在水中。原來他被毒死了。古茲曼死後,烏爾蘇阿被阿基爾下令處死。隊伍的士氣越來越低落,他們既要面對阿基爾殘暴專橫的統治,又要對付大自然的威脅——毒蛇和猛獸,最讓他們感到可怕的是印第安人的襲擊。四周是一片熱帶叢林,看不到一個印第安人,可時常飛來暗箭射中士兵。天災人禍,部隊人員的傷亡越來越大,一支浩浩蕩蕩的探險隊只剩下寥寥無幾的殘兵敗將。烏爾蘇阿的未婚妻伊內茲突然失蹤了,人們發現她向叢林中跑去,是去投靠印第安人了。這在隊伍中引起了波動,特別是隊伍中剩下的唯一女子—— 阿基爾的女兒費奧萊斯,她為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而擔憂。阿基爾更加憤怒,他自稱為“上帝的憤怒”,要懲罰那些不聽“上帝意志”的人,規定對逃兵要處以極刑,將他們的身體砍成198塊,然後再讓人踐踏成肉醬,直到可以抹牆為止。他狂呼:“我要飛鳥落地,就落地,在我眼前,大地也會顫抖。誰要追隨我,就能永遠富有。誰要是逃跑,我就不會寬容任何人。我,阿基爾,就是上帝的憤怒。”阿基爾狂妄地喊叫着,可剩下的人越來越少。面對飢餓和死亡,士兵們清楚地知道阿基爾是無法戰勝這原始森林和波浪洶湧的漩渦的,只是把剩下的人引向死衚衕,去送死。於是士兵們紛紛叛逃。最後只剩下費奧萊斯, 她也絕望地倒在父親阿基爾的懷裏死去。眾叛親離的阿基爾茫然孤獨地站在木筏上,在亞馬遜河上隨波漂盪着。他仍狂喊:“我是上帝的憤怒,我要與自己的女兒結婚,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2]  。”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演職員表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演員表

    • 克勞斯·金斯基 飾 唐·洛普-德·阿基爾
      配音  Gerd Martienzen
    • Helena Rojo 飾 伊內茲
      配音  Uta Hallant
    • Del Negro 飾 加斯帕·德·卡瓦哈爾
      配音  Claus Biederstaedt
    • Ruy Guerra 飾 唐·佩德羅·烏爾蘇阿
      配音  Lothar Blumhagen
    • Peter Berling 飾 唐·費爾南多·德·古茲曼
      配音  Heinz Theo Branding
    • Cecilia Rivera 飾 費奧萊斯
      配音  Uta Hallant
    • Daniel Ades 飾 貝魯丘
      配音  Dieter Ranspach
    • Edward Roland 飾 奧凱洛
      配音  Uwe Paulsen
    • Armando Polanah 飾 阿曼多
    • Alejandro Repulles 飾 貢薩羅·皮薩羅
      配音  Edgar Ott
    • Justo González 飾 岡薩雷斯
    • - 飾 巴爾塔薩
      配音  Christian Brückner
    • - 飾 被斬首的征服者
      配音  Michael Chevalier
    • - 飾 征服者
      配音  Manfred Lehmann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職員表

製作人 沃納·赫爾佐格、Daniel Camino、Hans Prescher、Lucki Stipetic
導演 沃納·赫爾佐格
副導演(助理) Gustavo Cerff Arbulú
編劇 沃納·赫爾佐格
攝影 托馬斯·茂奇
配樂 Popol Vuh
剪輯 Beate Mainka
視覺特效 Juvenal Herrera、Miguel Vázquez、Francisco Joán、Orlando Macchiavello
展開
音效
Bob Oliver、Herbert Prasch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4]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角色介紹

  • 唐·洛普-德·阿基爾
    演員 克勞斯·金斯基
    配音 Gerd Martienzen

    偏執的西班牙冒險家,專橫、狂妄,充滿草莽氣息,有着如鷹一般冷酷的雙眼,時而安靜,時而暴虐,神態陰森而深不可測,充滿征服的慾望,寧肯毀滅整支探險隊也要滿足自己虛妄的征服欲。

  • 伊內茲
    演員 Helena Rojo
    配音 Uta Hallant

    烏爾蘇阿的未婚妻,嬌美、堅強的西班牙貴族小姐。她追隨愛人烏爾蘇阿深入亞馬遜流域,目睹他被人用槍打傷並剝奪指揮權,她心裏明白這是阿基爾指使人乾的,卻敢怒不敢言。在審判烏爾蘇阿時,她勇敢地站出來為愛人辯護,但無濟於事。最終,她逃向了叢林深處。

  • 唐·佩德羅·烏爾蘇阿
    演員 Ruy Guerra

    先遣隊的指揮官,善良,富有貴族氣質,善待黑人奴隸和印第安人。他並不真的相信有黃金國,隨着探險之途越來越艱難兇險,他決定帶所有人返回大本營,而阿基爾卻挑唆士兵背叛了他。

  • 唐·費爾南多·德·古茲曼
    演員 Peter Berling
    配音 Heinz Theo Branding

    先遣隊中的西班牙貴族,阿基爾奪取指揮權後立他為所謂黃金國“埃爾杜拉多”的國王。他肥得像頭豬,好吃懶做、貪得無厭,只貪圖當國王的享受,把權力都交給了阿基爾。

  • 費奧萊斯
    演員 Cecilia Rivera
    配音 Uta Hallant

    阿基爾的女兒,只有15歲,隨父親一起前往南美叢林腹地尋找黃金國“埃爾杜拉多”。阿基爾把先遣隊帶上絕路,她也絕望地倒在父親的懷裏死去。

  • 加斯帕·德·卡瓦哈爾
    演員 Del Negro

    先遣隊中的傳教士,負責向沿途被征服的印第安人傳播上帝的福音。他道貌岸然,對黃金亦充滿渴望,雖然號稱上帝的僕人,卻屈服於阿基爾的淫威,不僅拒絕幫助伊內茲和烏爾蘇阿,而且在“審判烏爾蘇阿”的鬧劇中充當了法官。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5]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音樂原聲

電影原聲音樂<br>
曲名:《Lacrime Di Re》
創作者:Popol Vuh
所屬專輯:《Popol Vuh: The Best Soundtracks from Werner Herzog Films》
發行時間:1993年4月6日 [6]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幕後花絮

  • 該片劇本很大一部分是在公共汽車上寫的。當時赫爾佐格參加的一支足球隊正前往維也納參賽。在車上時,喝醉了的守門員吐在了赫爾佐格的打字機上,一些稿紙因此報廢,赫爾佐格不得不把它們扔出窗外。後來,在比賽的間隙,他用三天時間寫完了劇本。赫爾佐格後來回憶説那些被扔掉的部分中應該有些很不錯的場景 [7] 
  • 赫爾佐格本想把阿基爾塑造成一個駝背,雖然放棄了這個念頭,但他仍希望阿基爾的動作能與別人不同,讓其內心的某種扭曲表現在外表上,於是,他決定讓阿基爾的一隻手臂看着比另一隻長,因為左手太短,阿基爾的劍不是放在腰部而是幾乎高達腋窩 [7] 
  • 在寫劇本時,赫爾佐格並沒有想過讓誰來演主角,但是,一寫完,他就意識到這是為金斯基而寫的,於是,立即把劇本寄給金斯基。兩天後,金斯基在凌晨三點打電話告訴赫爾佐格,他喜歡那個劇本,願意出演 [7] 
  • 赫爾佐格最初設想的開頭是在海拔達一萬七千英尺的冰河上,一大隊患高原反應的豬踉踉蹌蹌地向鏡頭湧來,它們屬於一支西班牙探險隊。但因為許多劇組成員真的發生了高原反應,赫爾佐格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 [7] 
  • 在製作前期,赫爾佐格親自測試激流對演員和劇組是否安全,結果他坐的木排分崩離析,他也被捲入激流中衝到了好幾公里之外 [7] 
  • 該片的大部分,就像赫爾佐格的其他幾部影片一樣,是用他從自己的母校——慕尼黑電影學院偷來的一部35毫米攝影機拍攝的 [7] 
  • 在拍攝“加冕禮”那場戲時,赫爾佐格讓扮演古茲曼的演員Peter Berling繞着小島追着自己跑了兩公里,當二人跑回片場時,眾人已準備開拍,赫爾佐格吩咐氣喘吁吁的Peter Berling注視鏡頭,不要大喘氣。於是Peter Berling在鏡頭下憋得整張臉變了形,從而達到了赫爾佐格所希望展現的古茲曼內心彷徨的效果 [8] 
  • 赫爾佐格在拍攝該片前從未到過秘魯,但是到了之後,發現那裏的風景竟與他之前想像中的景緻和氛圍一致。他甚至認為那片風景好像別無選擇,不得不合乎他的想像,並使自己順從他對它們的構想 [7] 
  • 該片成本為37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金斯基的片酬。因為成本有限,赫爾佐格負擔不起太多人去河上拍戲,因此整個劇組的拍攝人員不到10個人。有時,為了吃上早飯,他不得不賣掉自己的靴子或手錶 [7] 
  • 木排穿過激流的戲只花了兩分鐘就拍完了,在拍攝時,只有攝影師托馬斯·茂奇和導演赫爾佐格可以在木排上自由行動,其他人都用繩子和木排系在一起。在某些鏡頭中,觀眾可以看到系在演員手腕上的繩子 [7] 
  • 在拍攝到一半時,劇組把膠片運到墨西哥洗印,但那些膠片似乎在途中丟失了。此事只有赫爾佐格、赫爾佐格的弟弟、攝影師托馬斯·茂奇知道,赫爾佐格沒有告訴任何演員。五週後,所有膠片又在利馬機場海關找到了 [7] 
  • 在拍攝前,金斯基帶來了一堆登山設備,比如冰鎬。在住進帳篷的第一晚,他因被雨淋濕而大發雷霆。第二天,劇組用棕櫚葉給他的帳篷搭了屋頂,但他還是不舒服,獨自搬進了馬丘比丘唯一一家飯店 [7] 
  • 為拍攝影片最後許多猴子的戲,赫爾佐格在拍攝前幾個月就僱傭當地人抓了幾百只小野猴。但真要用它們時,猴子卻被人買走並裝上飛機準備運到美國。赫爾佐格奔到機場,冒充獸醫,強行把猴子從飛機上卸下來運回。當拍攝正式開始時,受驚的猴子們開始攻擊人,把赫爾佐格咬得遍體鱗傷,因為是實時錄音,所以赫爾佐格一聲也沒有吭 [7]  。克勞斯·金斯基也稱在拍攝最後一個場景時自己被猴子咬傷了 [9] 
  • 劇組花了好幾個星期錄製鳥叫聲用於影片結尾處,最後製作出的音帶是由八條不同音軌組合而成的 [7] 
  • 該片中出現在樹上的船是真的。劇組分五部分建造了一艘船,還在樹旁邊造了一個高約30米的腳手架,把五個部分送到上面,25個工人又花了一週時間把船拼起來 [7] 
  • 在開場有個場景,當載着阿基爾女兒的馬車翻了快要倒下來的時候,在畫框右邊可以看到一隻手伸出來扶着男演員,讓他們保持平衡。這隻手就是影片的導赫爾佐格的 [9] 
  • 雖然有些影評人認為該片影射了法西斯主義,阿基爾就是在暗喻希特勒,但是赫爾佐格明確表示自己從來沒隱喻希特勒的意圖 [7] 
穿幫鏡頭
  • 在該片最後一個場景中,攝影機圍着木排拍攝,上面只有唯一倖存的阿基爾,觀眾可以看到攝影機的船留下的波痕 [9] 
時代錯誤
  • 秘魯的印第安人在該片中穿着的衣服是西班牙人在19世紀進口的。阿基爾的故事背景設置的年代是16世紀 [9] 
  • 在該片中,秘魯的印第安人唱了一首歌,而那首名為《Valicha》的歌創作於20世紀 [9] 
  • 該片第一部分中的角色皮薩羅實際上死於1548年,比電影設置的時間要早12年 [9]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73年
第23屆德國電影獎
金質電影獎-最佳攝影
托馬斯·茂奇
獲獎 [10] 
1976年
法國電影評論家聯合會“最佳外語片”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獲獎
第一屆法國凱撒獎
最佳外國電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提名
1977年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攝影
托馬斯·茂奇
獲獎 [11]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幕後製作

靈感的來源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日本版海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日本版海報
赫爾佐格在朋友家偶然發現一本關於探險的兒童讀物,書中提到一個尋找黃金國並宣稱自己是“天譴”的西班牙征服者阿基爾。雖然書中有關於阿基爾的內容不多,但赫爾佐格被這故事迷住了,試圖去尋找更多他的生平,但在歷史文獻中收穫甚微,倒是發現許多文學作品談到此人。赫爾佐格曾找到一封據説是阿基爾寫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信中阿基爾宣佈廢黜西班牙國王,並宣佈自己是新的黃金國和新的西班牙的統治者。那瘋狂的語言讓赫爾佐格產生濃厚興趣。赫爾佐格稱之所以被阿基爾吸引,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敢於挑釁西班牙國王、宣告南美部落領土獨立的人,而他也是絕對瘋狂的,反抗的不僅是政權,而且是自然本身 [7] 
該片中許多角色是虛構的,有些角色即使在歷史中存在也不曾真的參與過電影所描述的遠征。赫爾佐格根據一些在原始文獻中讀到的名字虛構了角色。畫外音虛構了一個參與遠征的修道士加斯帕·德·卡瓦哈爾的日記。赫爾佐格稱的確有這樣一個同名的修道士存在,但那位修道士只是為另一次毫不相干的遠征寫過日記 [7] 
艱難的拍攝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劇組在靠近奧烏魯班巴河的地方建了一個450人規模的露營地,其中包括270個來自山中擔任羣眾演員的印第安人。在拍攝時,他們轉移到里奧華拉格河附近,但營地在那兒被水淹沒。拍攝大約花了六週,中間損失了整整一週來把劇組和演員從一個支流搬到1600公里以外的另一個支流。在納內河,因為附近叢林的平地都被水淹沒,劇組只能住在木排上。所有木排必須漂在他們正拍攝的木排後面一千多米,確保拍攝河流彎道時不會拍到其他木排。因為沒有河堤,晚上,他們只能把木排系在突出的樹枝上 [7] 
雖然赫爾佐格可以用所有的錢在攝影棚拍戲,但他認為那樣無法拍出熱帶叢林的真實感,而且在自然環境中拍攝時所出的一些意外情況,能讓他用到故事中。例如,在一次拍攝時,河水漲起了十五到二十英尺,淹沒了外景地,沖走了一切,包括一些木排。赫爾佐格就把這個細節用到電影中,也就是片中西班牙人不知是否該建新木排還是回大部隊的戲中 [7] 
在馬丘比丘附近的一座有着600米垂直落差的山上,赫爾佐格拍攝了影片開頭的鏡頭。劇組從凌晨兩點開始通過一條印加人開鑿的石梯小路往山上運送所有物品,如馬匹、豬羣、羊駝和大炮。當他們到達山頂時,下起大雨,山上有450多人,路又滑又危險,那些來自海拔一萬四千英尺高地的印第安羣眾演員中很多人都眩暈了。拍攝完畢後,劇組不得不沿着小路設繩索來保護那些羣眾演員 [7] 
暴躁的主演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該片的主演克勞斯·金斯基以性格暴躁聞名。在拍攝時,他用劍去戳另一個演員的頭,幸好那人穿着盔甲才沒鬧出人命,但那人身上留下了傷疤。還有一次,金斯基嫌一夥羣眾演員太吵鬧,就拿着步槍向他們的小屋開火,三顆子彈穿透了小屋的牆,當時屋裏有四十五個人,有一人的手指頭被打掉了。赫爾佐格馬上沒收了金斯基的槍。在拍攝的每一天,金斯基都要辱罵赫爾佐格至少兩個小時,因為他看過赫爾佐格執導的影片《侏儒也是從小長大》,所以就罵赫爾佐格是“侏儒導演”。他在每個人面前尖叫,再三強調赫爾佐格想指揮他,對他絕對是種侮辱。而每當這時,赫爾佐格只是靜靜地站在那兒聽着 [7] 
雖然金斯基性格暴躁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但赫爾佐格稱自己總能有效控制他這種情緒,並將其引向有益的結果。某次在納內河拍戲時,金斯基要求赫爾佐格解僱錄音助手,被拒絕後就威脅要離開劇組。赫爾佐格警告他,自己有把步槍,在他走出這條河的第一個彎道之前,會有八顆子彈射進他的腦袋,而第九顆子彈會留給赫爾佐格自己。於是,在接下來的十個拍攝日,金斯基表現得非常聽話。(金斯基在自己的傳記中否認有這件事 [8]  。)到了電影拍攝末期,赫爾佐格認為金斯基前所未有地被他征服了 [7]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方
製作公司
1.Werner Herzog Filmproduktion (德國)
2.Hessischer Rundfunk(德國)
發行公司
1.Umbrella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亞)
2.New Yorker Films(美國)
3.Ingram International Films
4.Applause Productions Inc.
5.Filmverlag der Autoren (德國)
6.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 (捷克)
7.Ripley's Home Video(意大利)
8.Palace Video Ltd.(英國)
9.StudioCanal(德國) [1] 
上映情況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聯邦德國
1972年12月29日
聯邦德國
1973年1月16日(電視放映)
法國
1973年5月16日(戛納電影節)
荷蘭
1973年6月21日(荷蘭電影節)
瑞典
1973年12月1日 (電視播出)
葡萄牙
1974年3月4日
英國
1974年11月14日(倫敦)
法國
1975年2月26日
意大利
1975年5月28日
西班牙
1975年11月14日(馬德里)
阿根廷
1976年1月22日
西班牙
1976年4月17日(巴塞羅那)
丹麥
1976年10月5日
美國
1977年4月3日
波蘭
1979年1月23日(華沙德國電影周)
比利時
1980年1月24日(根特)
芬蘭
1981年5月1日
西班牙
1981年7月22日(馬德里)
日本
1983年2月26日
印度尼西亞
2000年11月4日(雅加達國際電影節)
日本
2001年1月27日(重新發行)
英國
2001年8月17日(重新發行)
中國香港
2002年10月22日
菲律賓
2004年7月12日(Cinemanila電影節)
捷克
2007年10月3日(部分地區放映)
法國
2008年7月9日(重新發行)
英國
2008年11月11日(利茲國際電影節)
希臘
2009年11月18日 (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
2011年6月24日(莫斯科電影節)
挪威
2011年12月1日
英國
2013年6月7日(重新發行)
日本
2013年10月21日(新瀉德國電影節)
秘魯
2015年8月7日(利馬電影節)
冰島
2017年10月4日(雷克雅未克國際電影節) [1]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影片評價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海報
該片情節算不上多麼驚心動魄,但氛圍渲染極為出色。全片幾乎時時處處瀰漫着一股神經質的緊張與壓抑感。亞馬遜河兩岸優美的熱帶雨林景觀在影片着重表現主人公瘋狂偏執的狂亂性格的題旨下,幾乎成了牢籠一樣壓迫人神經的高牆壁壘。配以極其出色的顯得空寂幽深的畫外音,讓人窒息。片中直接取自於自然場景的那些鳥鳴蟲叫,沒有成為營造風景如畫的沿河兩岸勝境的輔助,倒是構成了一種像要剝奪人的聽覺一樣的恐怖噪聲。阿基爾的航行是一趟通向人類自身病態心靈與癲狂夢魘的航行。赫爾佐格的作品歷來重視風景對人的內心的影射與隱喻,而該片更是把這一點發揮得登峯造極。影片將歷史事件寓言化,16世紀歐洲殖民者侵略者的冒險在片中變成一個激情而孤獨的狂想者的瘋狂行為。歷史背景被剝離出來,而人類的本性才是導演關注的主題,同時也表達了某種社會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現實面前的失敗 [5]  (《電影世界》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