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城鎮

鎖定
阿城鎮,隸屬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地處陽穀縣東偏北部,東與東阿縣關山鄉、劉集鎮毗連,東南隔黃河與東平縣銀山鎮相望,南與張秋鎮、河南省吳壩鄉為鄰,西連閻樓鎮,北接七級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5千米。 [4]  總面積114.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阿城鎮户籍人口70038人。 [5] 
春秋時,稱為“柯”,處於齊國西部邊境。1984年,改為阿城鎮。 [4]  截至2021年10月,阿城鎮轄5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阿西村三孔橋街11號。 [4] 
2019年末,阿城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9個。 [5] 
中文名
阿城鎮
別    名
阿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
地理位置
陽穀縣東偏北部
面    積
114.83 km²
下轄地區
5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阿西村三孔橋街11號
電話區號
0635
郵政編碼
252322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海會寺
阿城上下閘
古阿井
車牌代碼
魯P
人    口
70038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阿城鎮歷史沿革

春秋時,稱為“柯”,處於齊國西部邊境。
漢代,設東阿縣,縣址在阿城。
南北朝時,東阿縣治東遷。
隋代,置陽穀縣,阿城屬之。
清代,陽穀縣丞駐鎮開衙理事,稱“縣二堂”。
民國元年(1912年)後,設義和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新劃為陽穀縣二區,區公所駐阿城鎮。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陽穀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劉樓村宣告成立。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秋,設置徐翼縣,縣政府一度駐阿城鎮海會寺內。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撤銷徐翼縣,阿城鎮復屬陽穀縣。
1949年後,先後於此設陽穀縣第二區、阿城區、阿城公社。
1984年,改為阿城鎮。
2001年3月,範海鎮併入。 [4] 

阿城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阿城鎮轄有阿東、阿西、皋門、海會寺、東雙廟、劉樓、古河、嶽莊、於莊、呂場、東王莊、朱樓、夏莊、夏堂、前熬、後熬、郭辛莊、武台、魏莊、王樓、龐樓、楊堯、義和、袁樓、北李村、魏黃、富安鎮、陳莊、範海、湯海、十王廟、朱莊、楊莊、崔莊、真武廟、肖莊、曹莊、石莊、薛莊、喬樓、常樓、古柳樹、柴樓、武莊、毛坊、前陳、閆莊、劉莊、苑井、徐莊、張莊、西王莊、西雙廟、湯窪、張八、疊路頭、季井、温碾、雷莊、寇莊、孫樓、李爐、齊莊、郭魏陳、殷坑、尤樓、南李、馬灣、大窪裏、小窪裏、常莊、吳莊、宋莊、韓海、齊店、顏營、東堤、趙店、劉什莊、東鋪、西鋪、中鋪、後鋪83個村民委員會。另轄阿城、阿膠、熬廠、楊堯、馬灣、湯窪、顏營、範海、閆莊、常樓、四鋪、孫樓12個管理區。 [4] 
截至2021年10月,阿城鎮轄5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阿西村三孔橋街11號。 [4] 
阿城鎮區劃詳情
阿西村
張莊新村
皋門村
東堤村
常樓村
武將台村
龐魏新村
嶽莊村
雙廟劉新村
海會寺村
趙店村
武莊村
陳回莊村
富安鎮新村
東王莊村
季井新村
東雙廟村
劉什莊村
古柳樹村
湯海村
義和新村
呂場村
温雷寇新村
阿東村
魏黃莊村
柴樓村
十王廟村
楊莊新村
朱樓村
西齊新村
韓海村
範海村
湯窪村
劉樓新村
真武廟新村
於莊村
孫樓新村
齊店村
崔莊村
李爐村
馬灣新村
毛坊新村
夏莊村
熬鹽場新村
大窪裏村
喬樓村
郭魏陳村
吳莊新村
徐王新村
夏堂村
楊堯新村
顏營村
薛莊村
郭辛莊村
陶城鋪新村
閆莊新村

阿城鎮地理環境

阿城鎮位置境域

阿城鎮地處陽穀縣東偏北部,東與東阿縣關山鄉、劉集鎮毗連,東南隔黃河與東平縣銀山鎮相望,南與張秋鎮、河南省吳壩鄉為鄰,西連閻樓鎮,北接七級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3千米, [4]  總面積114.83平方千米。 [5] 

阿城鎮自然資源

2011年,阿城鎮有耕地面積121314.9畝,人均1.74畝;林地面積1.5萬畝。 [4] 

阿城鎮人口

2011年末,阿城鎮轄區總人口698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998人,城鎮化率28.4%。另有流動人口5670人。總人口中,男性36118人,佔51.69%;女性33756人,佔48.31%;14歲以下12179人,佔17.43%;15~64歲45250人,佔64.76%;65歲以上12445人,佔17.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9053人,佔98.77%;有滿、回、朝鮮、蒙古等6個少數民族,共821人,佔1.23%;超過100人的有回、蒙古族2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45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5.5%;蒙古族231人,佔28.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33‰,人口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長率8.8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5人。 [4] 
2017年末,阿城鎮常住人口59573人。 [1] 
截至2019年末,阿城鎮户籍人口70038人。 [5] 

阿城鎮經濟

阿城鎮綜述

2011年,阿城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餘元。2011年,阿城鎮財政總收入2088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1元,比上年增長29.8%,是1949年的6.7倍,比1978年增長3.2倍。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39萬元,增值税68萬元,企業所得税1萬億元,個人所得税1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13.6%、0.7%、15.1%。 [4] 
2019年末,阿城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9個。 [5] 

阿城鎮第一產業

2011年,阿城鎮農業總產值53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0%。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萬噸,人均1343.3千克,其中水稻4.3萬噸,小麥4.7萬噸。 [4] 
阿城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大棚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150噸,可向社會提供60噸商品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750噸,其中黃豆150噸,花生600噸;蔬菜種植面積16000畝,產20.8萬噸,主要品種有西葫蘆、長豆角、長茄子、黃瓜、芸豆,其中西葫蘆15.6萬噸,長豆角4.16萬噸。 [4] 
阿城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3.1萬頭;羊飼養量0.26萬隻,年末存欄0.25萬隻;牛飼養量0.08萬頭,年末存欄0.09萬頭;家禽飼養量40萬羽,上市家禽3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860噸,其中豬肉1950噸,牛肉120噸,羊肉2.5噸;禽蛋2586噸,鮮奶250噸。 [4] 
截至2011年末,阿城鎮累計造林0.9萬畝,其中防護林7000畝,經濟林8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0萬株,林木覆蓋率23%。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08萬畝,產量8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葡萄、柿子、梨,其中蘋果200噸,葡萄500噸,柿子、梨各50噸。 [4] 
阿城鎮漁業以魚塘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0.4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22.3公頃,產量300噸,各類捕撈漁船280艘;水產品總產量0.08萬噸;漁業總產值600萬元。 [4] 
2011年,阿城鎮有大型農業機械300台;名優特農產品有西葫蘆、長茄、長豆角、圓椒、核桃、石榴、葡萄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西葫蘆、長茄等。 [4] 

阿城鎮第二產業

2011年,阿城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7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3家,職工3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4] 

阿城鎮交通運輸

阿城鎮已形成由公路為主的運輸方式,2011年客運總量35.21萬人次,貨運總量0.97萬噸。有324省道,境內長13.52千米,有發達的長途汽車線路,日均發車88輛,日客運量3200多人。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5輛,780噸位;客運汽車22輛,814座位;貨運量19.38萬噸,貨運週轉量37.10萬噸·千米,客運量26.89萬人次,客運週轉量33.12萬人·千米。 [4] 
2011年末,阿城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運營總里程達0.2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21輛,萬人擁有量為2.8台,年客運量8.9萬人次;出租車7輛,萬人擁有量1.03台,年客運量0.55萬人。 [4] 

阿城鎮社會事業

阿城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阿城鎮有幼兒園(所)8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16所,在校生2961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11人,專任教師10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4] 
2011年,阿城鎮教育經費達0.157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626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0356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05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3.6%、92.8%、44.9%、53.2%。 [4] 

阿城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阿城鎮有廣播站、有線電視管理站各1處。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達7000多户,通信號村83個;互聯網絡用户發展至2000餘户,無線廣播通播率達到10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4] 

阿城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阿城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691萬元。專業衞生人員98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5人。2011年,無法定報告傳染病,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6萬人,參合率91%。 [4] 

阿城鎮社會保障

阿城鎮
阿城鎮(3張)
2011年,阿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08户,人數2259人,支出256.01萬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3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25人,支出38.06萬元,比上年增長3.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0人新增就業人員670人,有2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7%,全年共幫助12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1人就業,組織51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4] 
2011年,阿城鎮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基金支出合計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0.5%。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500人,比上年末增加7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 [4] 

阿城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阿城鎮有郵政支局2處,有職工14人電信局2處,有職工9人。2008年,全鎮程控電話達到9500多門。2005年,全鎮已開通光點31個,通信號村55個,有線電視信號通村率55%。2008年底,全鎮有線電視用户達到3300多户,佔開通信號村總户數的32%。 [4] 

阿城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阿城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8千米,生產能力800噸/日,年工業用水2.7萬噸、生活用水4.1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6.6%,年人均生活用水9.6噸;排水管道56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項,污水處理廠竣工試運行,日污水處理能力36噸,工業廢水處理率88.1%。 [4] 
  • 供電
2011年末,阿城鎮鎮區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4台,總容量140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7條,總長度70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9%,供電可靠率100%。 [4]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阿城鎮鎮區有公園3個,公園面積1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7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248.5公頃,綠化覆蓋率72.3%,人均綠地6.7平方米。 [4] 

阿城鎮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阿城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阿城而得名。 [4] 

阿城鎮風景名勝

阿城古阿井 阿城古阿井
古阿井位於阿城鎮西北三華里處。有關此井的記載,最早見於成書於漢代的《本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稱“東阿故城中央阜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供天府”,即指此井。井以青磚砌成,上覆以石板。井側原有接官廳、龍神廟等建築,今僅存一石質碑亭。碑亭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六角對稱,結構緊湊,額題“濟世壽人”四字,左右楹聯為“聖代即今多雨露,仙鄉留此好源泉”。亭下石碑高五尺,寬二尺餘,上鐫“古阿井”三字,篆刻完美,古樸自然。
古阿邑遺址
山東地方史志研究院配圖 山東地方史志研究院配圖
古阿邑遺址位於阿城鎮西北。受地震和水患影響,城池漸為黃水淤廢,今只有殘牆尚存。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也曾發現龍山文化遺存。春秋時期為齊國“柯邑”;戰國時期改稱“阿邑”;秦朝時稱東阿。漢代在此設東阿縣,轄今東阿、陽穀的大部分地區。
海慧寺(海會寺)
海慧寺位於聊城市阿城鎮,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據寺碑記載,於清朝康熙年間所建,仍堅固如初。寺院佔地近百畝,由劉公祠、海慧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原有殿堂、僧房、樓閣200餘間,現存81間。海慧寺作為寺院建築,結構完整嚴謹。沿其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進院落。山門三間,額匾上寫“海慧寺”三字。山門外原有二個大石獅,其上建亭,稱為獅子亭。山門內有泥像哼哈二將,高約一丈五尺。進山門即是前院,院內東西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前殿三間,內有二個佛龕,關帝與韋馱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東西山牆分別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間,為穿堂式建築。殿中南向供彌勒佛,靠背北向供觀音菩薩。院內各有平頂配房五間。後殿是正殿、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木結構、磚登頂、是寺內主體建築,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寬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間一像是釋迦牟尼、俗稱西天如來佛。海慧寺後院落兩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軸線為準左右對稱。西院為大悲閣,東院主體為方丈閣。海慧寺是陽穀現存的古代文化寶貴遺產。
黑土坑龍山文化遺址
位於聊城市阿城鎮武莊村北約300米。遺址為緩岡高台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耕層下20釐米可見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厚約1.5米。因當地取沙成坑,故名黑土坑。村東南300米有古墓羣,墓羣的北端有東南至西北方向的小公路,南靠東西溝渠,多為呈雞籠狀的磚墓。1987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阿城鎮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阿城鎮被表彰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