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卡德語

鎖定
阿卡德語(Akkadian Language)是指古代西亞兩河流域阿卡德人語言。屬閃含語系。其書面形式為楔形文字。阿卡德人最初使用蘇美爾文字。公元前25世紀阿卡德文開始出現,公元前24世紀薩爾貢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國後成為官方語言。阿卡德人篩選蘇美爾文的詞義和語音,吸收蘇美爾文符號的表意值和音值,創造一些新的符號,使兩種文字有較大差別。後又以許多帶有新音值的符號取代舊符號。至公元前20世紀,形成一套完整的包括表意符號、限定詞(表示事物種類的前綴符號)和音符的文字體系。語音體系包括20個輔音和8個元音。名詞有主格、屬格和賓格,有單數、雙數和複數,有陽性和陰性之別。動詞有過去時態和現在時態。 [1] 
中文名
阿卡德語
外文名
Akkadian Language
定    義
古代西亞兩河流域阿卡德人語言

阿卡德語簡介

公元前三千紀,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間發展出緊密的文化共生,雙語現象廣泛存在。從大規模的藉詞,到語法,形態和語音融合,蘇美爾語阿卡德語的影響在各方面均甚顯著。這促使學者將第三千紀的蘇美爾與阿卡德視為語言同盟。 阿卡德語大約於公元前2800年作為專有名詞出現於蘇美爾人的文獻中。自公元前第三千紀後半期始,開始出現完全以阿卡德語書寫的文獻。成千上萬的文本和文本片段逐步被發現,內容涵蓋神話故事、法律文書、科學作品、書信和文本傳統等諸多方面。到公元前兩千紀,該語言的兩種變體(分別是亞述語與巴比倫語)在亞述與巴比倫使用。
阿卡德語曾充當古代中東的通用語長達數世紀。然而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它逐漸為阿拉米語邊緣化,走向消亡。到希臘化時期,其使用範圍主要限於學者與寺廟中的神職人員。阿卡德楔形文字文件最後出現於公元一世紀。

阿卡德語語言類屬

阿卡德語與其他閃米特族語言均屬閃含語系這一西亞-北非的本土語系。
在該語系內,阿卡德語與埃卜拉語構成東閃米特語支。該語支特徵是使用SOV語序,而西北與南閃米特語言採用VSO或SVO語序。該語序的形成受同為SOV語序的蘇美爾語的影響。
此外,阿卡德語還是使用介詞ina與ana的閃米特語言。其他閃米特語言如阿拉米語和阿拉伯語使用介詞bi/bə與li/lə。阿卡德語空間介詞的來源尚不明瞭。與絕大多數其他閃米特語言相比,阿卡德語只有一個非噝擦音:ḫ [x]。阿卡德語失去了作為其他閃米特語言特徵的聲門和咽擦音。直到古巴比倫時期,阿卡德語的齒擦音只是塞擦音。

阿卡德語歷史與書寫

阿卡德語書寫

古阿卡德語保存於早至公元前2600年的泥版上。它以從蘇美爾人處學來、書寫於濕泥版上的楔形文字書寫。由阿卡德人抄寫員使用的楔形文字可表示:一、蘇美爾語簡寫(即代表完整詞語的象形文字);二、蘇美爾語音節;三、阿卡德語音節;四、語音補語。然而,在阿卡德語中這種文字幾乎完全成為一種表音文字,而楔形文字原有的語素文字的性質變得次要。但是“神”與“廟宇”等常用詞的象形符號仍在使用。因此符號AN一方面可以表示是單詞ilum(神)的象形文字,另一方面表示神Anu,甚至音節-an-。另外這個符號也被作為神名的限定詞。
楔形文字在很多方面不適應阿卡德語,其缺點包括無法表示閃米特語言重要的音素,包括聲門閉鎖音,喉音與重讀輔音。另外,楔形文字是輔音元音共同組成一個書寫單位的音節書寫系統,經常不適合有三聯輔音詞根的閃米特語言。

阿卡德語發展

根據地理分佈與歷史時期,阿卡德語分為如下分支:
古阿卡德語,公元前2500年至1950年古巴比倫語/古亞述語,公元前1950年至1530年中巴比倫語/中亞述語,公元前1530至1000年新巴比倫語/新亞述語,公元前1000-600年晚期巴比倫語,公元前600 – 公元100年由阿卡德薩爾貢建立的阿卡德帝國引入了書面的阿卡德語,為此採用了蘇美爾的楔形文字正字法。在中青銅時代(古亞述與古巴比倫時期),阿卡德語幾乎取代了蘇美爾語,而後者被認為在公元前18世紀作為活語言已經滅絕。
古阿卡德語使用到公元前3世紀,與巴比倫語和亞述語均不相同,最終為這些方言所取代。到公元前21世紀,將要成為主要方言的巴比倫語和亞述語是很容易區分的。古巴比倫語及與其緊密相關的馬里語,顯然較之古亞述方言與其遠親埃卜拉語更為革新。因此,像lu-prus(我將決定)這樣的形式替代了較古老的la-prus首先進入巴比倫語(即便如此它仍比阿卡德語更為古老)。另一方面,亞述語也發展出一些新特徵,譬如“亞述語元音和諧”(不能與突厥語與芬蘭語中的相等同)。埃卜拉語甚至更為古老,例如保留活躍的雙數,隨時、數、性衰減的關係代詞。這些特性已於古巴比倫語中消失。
古巴比倫語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的漢謨拉比法典的語言。(參見烏爾那木法典
中巴比倫/亞述語時期始自公元前16世紀。開始的標誌是約公元前1550年凱西特人對巴比倫的入侵。統治了三百餘年的凱西特人放棄了自己的語言改用阿卡德語,但對阿卡德語影響甚微。在中巴比倫語發展的巔峯時期,它曾是包括埃及的整個中東地區的書面外交語言。這期間來自西北閃米特語言與胡利安語的大量藉詞進入阿卡德語,但這些詞彙的使用限於阿卡德語地區的邊緣。
中亞述語曾充當晚青銅時代(阿瑪納時代)古代中東大片地區的通用語。在新亞述帝國時期,新亞述語開始成為一種臣僚的語言,為古阿拉米語所邊緣化。在阿黑門尼德統治下,阿拉米語繼續繁榮,古亞述語持續衰落。古亞述語的最終滅亡發生在希臘化時期,此時它被以阿提喀方言為主的希臘共通語進一步邊緣化,而新亞述語楔形文字則作為文學傳統使用到了帕提亞時代。已知最晚的巴比倫語楔形文字泥版是公元75年的一份天文學文件。最後的亞述語文獻則是公元3世紀的。一些阿卡德語詞彙與許多人名保存在伊拉克、伊朗、敍利亞、土耳其的亞述民族所講的現代亞述語(新阿拉米語)當中,留存至今。
古亞述語在公元前兩千紀也有發展,但因為它是純粹的大眾語(國王以巴比倫語書寫)導致罕有長文獻保存至今。公元前1500年之後的亞述語被稱為中亞述語。
公元前一千紀,阿卡德語通用語的地位逐漸喪失。起初,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卡德語與阿拉米語地位相當,在文獻的抄本中可發現:泥版使用阿卡德語,而書記員在紙莎草與皮革上用阿拉米語書寫。這一時期後,形成新巴比倫語與新亞述語。當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國崛起為主要大國時,新亞述語更為流行,但完全以新亞述語書寫的文獻在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陷落後十年內就消失了。
在波斯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各王國終結後,僅以新巴比倫語形式存在的阿卡德語作為大眾語言消失了。然而,該語言的書面形式仍然在使用,甚至在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希臘人入侵後,阿卡德語仍是書面語言的競爭者。但阿卡德語口語到此時很可能已消亡,至少極少使用。最晚可以認定的阿卡德語文獻是公元一世紀的。

阿卡德語音系

阿卡德語輔音

由於阿卡德語採用了楔形文字正字法,一些原始閃米特語音位在阿卡德語中丟失了。聲門塞音 *ʾ 和擦音 *ʿ, *h, *ḥ, *ġ 都丟失了,要麼因為語音變更要麼因為正字法,但是它們引發了在原始閃米特語中未展現出的元音音質 e。齒間音和清邊擦音(*ś, *ṣ́)在迦南語中合併入噝擦音,因此留下了19個輔音音位。

阿卡德語元音

元音音位

i
-
u
e
-
-
-
a
-
此外,多數研究者假定存在着後中元音 /o/,但是楔形文字沒有給出證明。
所有輔音和元音都有長和短兩種出現形式。長輔音表示為雙重輔音,而長元音加上長音符(ā, ē, ī, ū)。這種區別是音位上的,並用於文法中,比如 iprusu(“that he decided”) 和 iprusū(“they decided”)。

阿卡德語語法

阿卡德語是屈折語言,並且作為一種閃米特語它的文法特徵高度類似於古典阿拉伯語。它擁有區分於第二人稱代詞(you-masc., you-fem.)中和動詞變位中的兩個性(陽性和陰性);三個給名詞和形容詞的格(主格賓格屬格);三個數(單數雙數複數);和針對每個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的動詞變位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