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卡利派

鎖定
阿卡利派,印地文Akali的音意合譯, 原意為“永世長在”。錫克教派別之一。亦稱“正統派”。原為第十代祖師戈賓德·辛格創建的一支特殊軍隊,用以守衞阿卡爾寶座廟, 以勇敢、不怕犧牲聞名。 [1] 
中文名
阿卡利派
外文名
Akali
歷史沿革
18世紀負責管理祖師聖地,在阿姆利則城執行教規,仲裁信徒糾紛,處罰不良行為。他們身着藍青色服裝,除面向聖典,進行祈禱活動外, 還負責籌備首領最高會議等。
1721年與班達益·辛格派達成協議,組成錫克教徒統一的軍隊達爾卡爾薩,併成為其核心。
19世紀,首領浦拉·辛格曾率領該派卡爾薩軍隊為卡爾薩王朝攻佔克什米爾等地。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為反抗英國殖民主義統治,在錫克教徒中掀起阿卡利運動,號召為重新管理錫克教聖地而鬥爭。
1920年9月舉行阿姆利則阿卡利派代表大會,推選41位委員和5位常委主持該派委員會日常工作。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