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鎖定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的國家行政管理機關
阿勒泰市阿勒泰地區首府所在地,縣級市建制。阿勒泰是蒙語、黃金之意。因阿爾泰山產黃金,阿爾泰山由此而得名。阿勒泰市地處阿爾泰山之陽,因山得名。1913年設置承化縣佐;1921年始設承化縣;1953年改稱阿泰縣;1954年改稱阿勒泰縣;1984年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轄市區金山路、解放路、團結路3個辦事處;北屯、阿葦灘、紅墩3個鎮;切木爾切克、阿拉哈克、喀拉希力克、薩爾胡松、巴里巴蓋、切爾克齊、拉斯特、汗德尕特。 [1-2] 
中文名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性    質
國家行政管理機關
建    制
縣級市
區    位
北疆
山    脈
阿勒泰山
河    流
額爾齊斯河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城市簡介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阿勒泰是蒙語、黃金之意。因阿爾泰山產黃金,阿爾泰山由此而得名。阿勒泰市地處阿爾泰山之陽,因山得名。1913年設置承化縣佐;1921年始設承化縣;1953年改稱阿泰縣;1954年改稱阿勒泰縣;1984年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轄市區金山路、解放路、團結路3個辦事處;北屯、阿葦灘、紅墩3個鎮;切木爾切克、阿拉哈克、喀拉希力克、薩爾胡松、巴里巴蓋、切爾克齊、拉斯特、汗德尕特。
阿勒泰市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西北與布爾津縣相鄰,西南與吉木乃縣交界,東北與蒙古國接壤,周邊有紅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個口岸,邊境線長102.6公里,市境南北長146公里,東西寬84公里,總面積1.15萬平方公里,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2018年,阿勒泰市生產總值81.72億元、與上年同比(下同)增長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5億元、減少34.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3元、增長13.2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2元、增長10%。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
阿勒泰市是多民族聚居區。2018年,全市轄6鄉5鎮2個牧場4個街道1個管委會,共109個行政村、15個分場、24個社區居委會,聚居着漢、哈薩克、回、維吾爾、蒙古等26個民族16.04萬人,其中:漢族6.62萬人、佔總人口41.27%,哈薩克族7.94萬人、佔49.50%。 [1] 
阿勒泰市地處亞洲大陸腹地,屬中温帶亞乾旱大區、乾旱大區氣候帶。由於北邊有阿爾泰山脈為屏障,南臨準噶爾盆地北沿,因而形成特殊的氣候條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山區年降水量大、蒸發量小、冬季積雪多,冬春風少且小於南部、無霜期短,南部平原則相反,年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冬季積雪少、冬春風多且大、無霜期略長於北部山區。2018年,全市年均氣温為4--4.2℃,1月平均氣温—24℃,7月平均氣温22.3℃。
阿勒泰市2018年有耕地68.05萬畝,宜墾荒地45萬畝,土地有機質含量高,適合發展大農業。阿勒泰市是新疆的豐水區,額爾齊斯河、克蘭河、蘇木達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橫貫市境,河流總長667公里,年徑流量60億立方米。阿勒泰市水產資源豐富,哲羅鮭、梭鱸、丁魚歲、白斑狗魚等珍稀魚類已被列為國家科技部研究項目,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2018年,城市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全市綠地面積2378.2公頃,先後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自治區衞生城市”“自治區優秀平安城市”,擁有“金山銀水”“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滑雪之都”“哈薩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現地”“喀納斯旅遊集散中心”和“中國休閒避暑之都”等旅遊品牌。 2018年9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冬遊新疆”中國西部冰雪旅遊節暨第十三屆新疆冬季旅遊產業交易博覽會新聞發佈會上,阿勒泰市被授予 “中國雪都”的國家氣候標誌。
2018年,全市共有各級公立醫療衞生機構121個(其中,市直醫療衞生機構5個,鄉鎮衞生院14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個,村衞生室99個),編制病牀位552張,實際開放牀位596張。衞生系統共有在編人員731人(鄉鎮288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697人(鄉鎮275人),鄉村醫生268名。衞生技術人員中,醫生407人,佔55.7%;護士207人,佔28.3%;高級職稱79人,佔10.8%,中級職稱184人,佔25.2%。轄區內有地直醫療機構6家,民營醫療機構2家,個體診所50家。現有縣級中醫醫療機構1家,中醫民營醫療機構1家,中醫個體診所8家,中草藥種植、加工企業1家。中醫專業技術人員55人(其中,中醫45人,民族醫3人,中西醫結合7人)。

阿勒泰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

市長:傑恩斯汗·胡爾慢。 [3] 
參考資料